心理学吧 关注:4,354,676贴子:27,819,618
  • 0回复贴,共1

【个人见解】如何提高你说话的影响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熊逸先生有篇《为什么唐僧失败?慧能成功?》的文章很是发人深省。文章深刻的指出“大众需要斩钉截铁的结论,不需要审慎的论证过程;需要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不需要那些虽然真实却不为人所喜的东西;渴望速成的捷径,不喜欢下功夫、花力气;喜欢简单接受,不喜欢深入思考。”
常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好像大众都喜欢讲道理似得,可熊逸先生却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论。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还是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话说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他拉车的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农民的庄稼,农民于是要把马牵走。能言善辩的子贡请求去说服那农民,可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就是不理他那一套。孔子的车夫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于是便上前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都像你这么清楚就好了,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说着,就把马的缰绳给了车夫,这就是《孔子逸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子贡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却说不通农民,粗俗的马车夫却三言两语解决了问题。这说明什么?说明以理可以服人,得看你念的是什么理。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认为“理”就是应该符合逻辑推理的,不符合逻辑的就是谬论。而普通大众认为的“理”并非如此。比如李自成的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便使各地民众心归闯王。其实仔细一想,闯王的话怎能经得起推敲?如果闯王得了天下,他不纳粮,那他和他的娘娘们、太监们以及当官的吃什么、喝什么?难道让他们都自己种地自收自支吗?所以如果闯王真得履行诺言——不纳粮,那一定也会采取其它办法来收税,比如人头税以及其它苛捐杂税。然而,老百姓不会考虑那么多的,他们认为“朝四”就是比“朝三”有利,至于将来是“暮四”还是“暮三”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
再有,日本福山核电站泄露后中国上演了一场抢盐闹剧。那些有逻辑素养的人一定不会参与其中,一定会笑话那些抢盐的人愚蠢。可哪知人家抢盐的人想法,人家的理由是:1、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管用呢?即便没用,我现在买一点又有什么亏吃呢?2、你看那么多人都在买,那么这些人都是傻子吗?3、即便没用,如果这些盐真的被这些愚人抢得脱销了,而我家又没有多余的盐,那我该怎么办?所以综合评价,抢盐比不抢盐更有利,虽然并不是完全因为盐有什么防辐射作用。
同样,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被骗?就拿减肥来说,减肥产品层出不穷,可有一个公认的有效的吗?答案是:没有!可现在依然有许多人还在买减肥产品。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这些人心中希望有一个减肥的捷径,吃点什么、穿戴点什么就能解决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已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点,然后总会发现支持其观点的依据一样。被骗往往不是骗子们说得一定有道理,而是骗子们说得比较和自己的心意,自己愿意相信罢了。说到底,与其说是被骗,不如说是自欺。
如果你问高僧为什么要打坐?为什么会有“唵嘛呢叭弥吽”六字真言?为什么藏传佛教会吹大而长的喇叭,而不是小号?我想他们会说出很多“高深”的理由。其实,用科学的语言非常容易解释。和尚们之所以盘腿打坐而不箕踞,不是打坐比箕踞好看,而是盘腿打坐时人的脊柱会自然的伸直,而箕踞脊柱则会弯曲,不利于气血流通。佛家六字真言和吹长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发音都是低频。大家知道按摩非常舒服而有益健康,那么念六字真言和吹长号就是一种体内按摩,对身体同样非常有好处。
那么高僧们为什么不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而选择了佛家自己的解释方法呢?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们知道佛家的解释效果更好,信徒们更喜欢接受。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想让他人接受你的思想、观点、主张、说法、意见、建议,逻辑正确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说到他人的心坎上。(来源微信公众号:走出地平线)


1楼2016-05-31 09: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