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一谈我所负责的和同资本的投资逻辑。沿着米奇的脑袋来看,我把米奇的脑袋分成两半,左边一半是竞赛和表演,右边一半是所谓的大健身产业。我投资的比较大的产业主要是基于两个逻辑来进行:对于竞赛和表演而言,我投的是竞赛和表演的链条的服务产业,因为竞赛和表演还不能赚钱,淘金的人还淘不到金的时候,为淘金的人卖矿泉水、牛仔裤和铲子的人会挣钱,至少在目前看来是可行的,在未来依然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巨大的价值和发展前途。
因为那些淘到金子的人要让金子变现也需要链条服务商,也就是卖矿泉水、牛仔裤和铲子的人来为他服务,所以这些需求是刚性的。
还有一个是右半部分,也就是大健身产业,我们现在对于大健身产业的关注度是空前的,因为只有人动起来,真正参与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来,体育产业才真正有希望。
我们现在说中国最热的运动依然是老三样:足篮跑。我相信足球篮球的爱好者可能更多,但跑步在中国能完成全马的马拉松爱好者不超过20万,而现在马拉松之所以有这么好的一个影响力,大家这么的热衷,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量跑马拉松的人是之前不锻炼的人。
这些不锻炼的人一旦开始锻炼,跑了个全马,跑了个半马,就倾向于去炫耀,去秀,秀自己的马拉松奖牌,秀自己的马拉松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KOL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掌握了相关运动产业的话语权,当他们频繁秀的时候,像跑步这样门槛最低的产业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成为了大热的行业。

在这个基础上虽然整个中国参加马拉松的人不超过30万,但正是这30万带动了13亿人口,大家看到了所谓的行业发展得欣欣向荣,所谓的未来前景。但实际上,跑步在中国是一个被夸大的产业。
基于这样一个感觉,大家做投资的时候,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看整个体育产业链条的时候,要依据我所谓的Micky的头像去看,一切万事还是要回到运动的本质,去看相关行业的发展状态,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是什么,相关行业吸引的人口是什么,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真正本源的面目是什么......正是从这样一个整体的大趋势的角度去看,我才会说,中国境内体育的发展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