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江南吧 关注:24,926贴子:423,998

【勘误】人文版《九州缥缈录》(Ⅱ、Ⅳ、Ⅵ)勘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州缥缈录Ⅱ苍月古齿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一版一印
1.第1页,第2行
锁河山南麓的巨鹿原,迷乱的楠木香烟中,
锁河山南麓的八鹿原,迷乱的楠木香烟中,
2.第1页,第6行
此时细雪翻飞,却掩不住巨鹿原战场上来不及埋葬的累累尸骨。
此时细雪翻飞,却掩不住八鹿原战场上来不及埋葬的累累尸骨。
(第1处、第2处勘误说明:
巨鹿原,要和《缥缈录3》《缥缈录4》中的“八鹿原”相统一。
《缥缈录3》第38页第1行“率领诸侯联军决战离国在锁河山八鹿原上”
《缥缈录3》第67页空行下第3行“诸侯们第一次见识这股潮水是在锁河山的八鹿原”
《缥缈录3》第168页“八鹿原的大战,离军就使用了秘道的风障和炎火”
《缥缈录4》第266页[历史]第1行“殇阳关勤王战和锁河山八鹿原血战并称”
整套书中“八鹿原”还有几处(《缥缈录3》中),在此就不再罗列了。
因为后来几部都写作“八鹿原”,故可以认为是作者对前面写的“巨鹿原”的设定名词的改动。主要原因个人猜想是和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就出于此)区别开来,使得真实的历史的影子不要太浓厚。今将《缥缈录2》里的“巨鹿原”作为勘误,而保持后面几部中的“八鹿原”不变。)
3.第23页,倒数第3行
离国公轻骑三千人北上,夜战斩杀敖太泉,降淳国为公国
离国公轻骑三千人北上,夜战斩杀敖太泉,降淳国为侯国
(中国古代爵位排序:公侯伯子男。比如“冠军侯”霍去病,“诚意伯”刘伯温,《鹿鼎记》里韦小宝的“通吃伯”“鹿鼎公”。九州爵位排序:公侯伯君,见于《九州志》,是把中国古代的子爵和男爵合并为“君爵”。比如“舞阳侯”白毅,“北固山伯”(现实中的北固山也是“甘露寺刘备招亲”事发之地),还有废篇《最后的姬武神》中的“违命侯”百里煜。君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天启四君子”,再如楚卫白瞬的夫君“平安君”。此处应该是由公爵降为侯爵。再如嬴无翳,就是由离侯升为离公,见《缥缈录3》第4页“边地侯爵”,因为陈兵天启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升至“侯爵”,虽然私下更进一步称“威武王”的“王爵”,但毕竟没有正式封王,所以涩梅谷对阵时息衍还是谨慎地称其为“离公”。)
4.第99页,第17行
敖太泉三月上才战死,现在的离国公敖之润只有十岁
敖太泉三月上才战死,现在的淳国侯敖之润只有十岁
5.第99页,倒数第10行
但是梁秋颂毕竟不是淳国公,他也不能调动风虎骑军
但是梁秋颂毕竟不是淳国侯,他也不能调动风虎骑军
(理由同第3条。淳国已经降为侯国。第4、第5条都是和第3条同一年的,而且国主仍然是敖太泉的侄子敖之润,儿子被解送到天启关押。所以没理由短短时间内又升回公国的,应该仍是侯国。那么就应该是淳国侯。至于“离国公敖之润”那是错得太离谱了)


1楼2016-06-24 08:27回复
    6.第24页,第2行
    是年,燮羽烈王十二岁
    是年,燮羽烈帝十三岁
    (此时是喜帝八年三月,而喜帝在位九年,新帝次年改元。根据《缥缈录3》里第84页,成帝三年八月时,涩梅谷嬴无翳问姬野几岁,后者回答“十七”。故推算喜帝八年时姬野应该十三岁。除非原文十二岁、十七岁说的都是周岁,而不是虚岁,那么原文十二、十七都没错,并且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姬野的生日应该在三月至八月之间。
    PS:《缥缈录》里面年龄和年份较为混乱,比如《缥缈录2》第46页,喜帝八年八月十四日,翼天瞻问姬野“你多大?十四岁?十四岁的孩子……”,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翼天瞻其实猜大了一两岁,姬野没有指出来而已,但是其他的错乱还有
    又PS:关于羽烈王、羽烈帝后面一起解释)
    7.第30页,空行下第2行
    直到大燮神武六年,羽烈王高坐在太清阁的临风处宴饮
    直到大燮神武六年,羽烈帝高坐在太清阁的临风处宴饮
    8.第30页,倒数第2行
    羽烈王点头,“既然是这样难得的可憎之言,
    羽烈帝点头,“既然是这样难得的可憎之言,
    9.第31页,第4页
    “爱卿不怕死么?”敬德王问长史。
    “爱卿不怕死么?”敬德帝问长史。
    10.第31页,第10行
    最后这段话和羽烈王的其他手稿一起被印行
    最后这段话和羽烈帝的其他手稿一起被印行
    11.第69页,倒数第7行
    未来的羽烈王和昭武公只是相隔相望
    未来的羽烈帝和昭武公只是相隔相望
    12.第81页,[历史]第1行
    在演义小说中,羽然之于燮羽烈王
    在演义小说中,羽然之于燮羽烈帝
    13.第81页,[历史]第5行
    却总不忘记说起在羽烈王势微年少的时候
    却总不忘记说起在羽烈帝势微年少的时候
    14.第81页,[历史]第9行
    《燮河汉书·项空月列传》中提到羽烈王征讨陈国
    《燮河汉书·项空月列传》中提到羽烈帝征讨陈国
    15.第81页,[历史]第10行
    最后羽烈王击破陈军本阵,阵斩费安,生擒陈国公。以羽烈王行军的惯例
    最后羽烈帝击破陈军本阵,阵斩费安,生擒陈国公。以羽烈帝行军的惯例
    16.第81页,倒数第5行
    让他在面见羽烈王的时候把画献上
    让他在面见羽烈帝的时候把画献上
    17.第82页,第2行
    却意外地得到了羽烈王赏赐的双钺
    却意外地得到了羽烈帝赏赐的双钺
    18.第82页,第7行
    而羽烈王拿到这幅画的当夜
    而羽烈帝拿到这幅画的当夜
    19.第176页,第8行
    当时的燮羽烈王召来了史官,亲自描述了自己童年所见的南淮城
    当时的燮羽烈帝召来了史官,亲自描述了自己童年所见的南淮城
    20.第176页,最后1行
    “三思?”羽烈王竟愣住了
    “三思?”羽烈帝竟愣住了
    21.第177页,第8行
    “放肆!”羽烈王勃然大怒,“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南淮
    “放肆!”羽烈帝勃然大怒,“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南淮
    22.第177页,第14行
    “你!”羽烈王拔剑上前
    “你!”羽烈帝拔剑上前
    23.第177页,第16行
    “西门闪开!”羽烈王怒喝
    “西门闪开!”羽烈帝怒喝
    24.第177页,第17行
    钦天监的西门博士按下了羽烈王的剑
    钦天监的西门博士按下了羽烈帝的剑
    25.第177页,第19行
    “西门你……”羽烈王的容色急变
    “西门你……”羽烈帝的容色急变
    26.第177页,倒数第7行
    羽烈王默默立在大殿中,佩剑锵然一声落地
    羽烈帝默默立在大殿中,佩剑锵然一声落地
    27.第177页,倒数第5行
    第二日内监去书房请羽烈王早朝,发现他趴在案上睡着了
    第二日内监去书房请羽烈帝早朝,发现他趴在案上睡着了


    2楼2016-06-24 08:28
    回复
      30.第82页
      这个第二段[历史],就是太傅项空月对太师谢墨讲述的一番话那段,应该在第二章《剑》的这部分,一开篇就是[历史],然后是第二章的第一节。而不应该是在第一章的最末。
      (理由:第一,旧版就是在第二章这部分的开头。第二,这段[历史]的内容也是和第二章相关的,如第85页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二十年前”,而这正是对于之前的[历史]大燮神武三年来说的,而且第84页[历史]当中项空月说的大都护的“恐惧”、“井中鬼魅”也是和第二章下唐地宫呼应的。
      31.所有“拓拔”均应作“拓跋”,应是“拓跋山月”
      拓跋,复姓。如:拓跋焘,树下野狐的《搜神记》中的拓跋野。而且,其他几册全部都是“拓跋”。
      32.第67页,最后1行
      人群又回复了安静
      人群又恢复了安静
      (“回复”,也有“恢复”的含义,但是在现今的信息年代,多用于“回复短信”、“回复消息”之类,而“恢复”则不会产生歧义。更主要的是,两种写法通用的词语,在同一本书、同一部书、同一本杂志当中,应该予以统一,而不应该两种写法并见。之于《九州缥缈录》,还是“恢复”用得更多一些,比如同一本书《缥缈录2》第58页倒数第7行,只能借对手下场的间隙恢复。再比如《缥缈录4》当中,第57页,倒数第11行“这么说的时候,他又恢复了一直以来的静如止水”,第245页第9行“吕归尘哆嗦了一下,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大口地喘息”)
      33.第114页,倒数第12行
      他到达南淮已经是第四个月
      他到达南淮已经是第三个月
      (八月到,此句话是十月,故为第三个月)
      34.第129页
      ……他拔出佩剑,剑色斑斓。
      “静岳?”
      “是。不过我来这里,并非指望单凭一柄剑就取得你的信任。”
      此处“静岳”应为“静都”,翼天瞻的问句指的是那把剑,而不是剑法。
      (静都、静岳多次混用,包括其他几册里。07年的时候当时的官方“novoland”已经统一为:剑的名字叫“静都”,如:古剑静都,缥缈录4第217页“他的手中是叔叔的剑,古剑静都”;剑法的名称叫“静岳”,如“静岳之剑”)
      35.第164页第2行
      一支打着火玫瑰旗帜的大军开进到阳关城下
      一支打着火蔷薇旗帜的大军开进到阳关城下
      (白胤的军旗是火蔷薇,不是火玫瑰。玫瑰和蔷薇虽然都属蔷薇科,但不是同一种植物,不是同一种花)
      还有很多年份错误如喜帝九年、喜帝六年其实都应该是喜帝八年,但不知道全部改为喜帝八年后和其他地方会不会有冲突,所以待统一了再发布。


      4楼2016-06-24 08:29
      回复
        九州缥缈录Ⅳ辰月之征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一版一印
        1.第2页,第18行
        而非为他报仇血恨吧
        而非为他报仇雪恨吧
        2.第30页,第6行
        那个女孩儿也不动,就由得他折腾
        那个女孩儿也不动,就由着他折腾
        3.第31页,倒数第10行
        息辕直接冲上去,三把两把把那些撕打的女人扯翻在地
        息辕直接冲上去,三把两把把那些厮打的女人扯翻在地
        4.第31行,倒数第8行
        女人们被吓住了,渐渐地回复了平静
        女人们被吓住了,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回复”,也有“恢复”的含义,但是在现今的信息年代,多用于“回复短信”、“回复消息”之类,而“恢复”则不会产生歧义。更主要的是,两种写法通用的词语,在同一本书、同一部书、同一本杂志当中,应该予以统一,而不应该两种写法并见。之于《九州缥缈录》,还是“恢复”用得更多一些,比如缥缈录2中,再比如就是同一本的缥缈录4当中,第57页,倒数第11行“这么说的时候,他又恢复了一直以来的静如止水”,第245页第9行“吕归尘哆嗦了一下,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大口地喘息”)
        5.第122页,倒数第3行
        下午的阳关穿过湖上的层层水气
        下午的阳光穿过湖上的层层水气
        6.第124页,第18行
        皇帝看后大阅,以为他是个奇才
        皇帝看后大悦,以为他是个奇才
        7.第130页,第14页
        其余的,只要到时候听从将领就可以了
        其余的,只要到时候听从将令就可以了
        (将领、将令,似乎都说得通,但将令更妥当。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是金吾卫统领,也就是这次行动的将领,如果要说“听从将领”,直接说“听从于我”就可以了,不必自称“听从将领”)
        8.第162页,第7页
        息衍缓缓拔出了腰间的静岳
        息衍缓缓拔出了腰间的静都
        (静都、静岳多次混用,包括其他几册里。07年的时候当时的官方“novoland”已经统一为:剑的名字叫“静都”,如:古剑静都,缥缈录4第217页“他的手中是叔叔的剑,古剑静都”;剑法的名称叫“静岳”,如“静岳之剑”)


        5楼2016-06-24 08:30
        回复
          9.第199页,第14行
          仅仅是风铃在宛州这样的大城市不好卖啊
          仅仅是风铃在南淮这样的大城市不好卖啊
          (宛州不是城市。除非改为“宛州的大城市”)
          10.第231页,第7行
          他把古剑静都咬在牙齿间,猛地跃起,双手扳住支撑塔楼的柱子
          他把侄儿的重剑咬在牙齿间,猛地跃起,双手扳住支撑塔楼的柱子
          11.第231页,第12行
          息衍一手抓住楼板,一手握住咬着的静都
          息衍一手抓住楼板,一手握住咬着的重剑
          12.第231页,第14行
          息衍熟悉自己的剑,古剑静都的剑刃出奇的锋锐
          息衍熟悉自己侄儿的剑,重剑的剑刃出奇的锋锐
          13.第233页,倒数第8页
          刺向男人喉间的一剑被他艰难地闪开,古剑静都擦着肩甲下缘刺入
          刺向男人喉间的一剑被他艰难地闪开,重剑擦着肩甲下缘刺入
          14.第237页,第5行
          息衍把静都回鞘,翻出栏杆,又像猴子一样攀在木柱上,向下挪动
          息衍把重剑回鞘,翻出栏杆,又像猴子一样攀在木柱上,向下挪动
          15.第240页,第2行
          那个男人不敢正对静都的剑锋,矮身闪过
          那个男人不敢正对重剑的剑锋,矮身闪过
          (第10到第15的勘误,原因相同,都是第二次君临之阵时,息衍和息辕的兵器交错问题:
          第217页,写息辕“他的手中是叔叔的剑,古剑静都。息衍嘱咐他,任何时候,不要放开剑柄。”
          第218页第4行也写着“息衍配着侄儿的剑,袖手站在另一处据点的巨木堆前”。这就是说,这两把剑在血战尸武士前铁定不会临时再换回来了。
          但是就在第231页,却有息衍“把古剑静都咬在牙齿间,猛地跃起”的话。
          那么静都通过空间隧道穿越过几个据点回到息衍手中了?
          书则是第245页倒数第3行才出现“息辕重剑在手,他已经和叔叔换回了武器”的描述。
          白毅都把“长弓追翼”暂时交给了古月衣,以便其顺利完成初召,所以息辕也是需要古剑静都的。
          白毅对付尸武士用斩马刀,也不算什么名器和魂印兵器,息衍不用古剑静都而是用侄儿的重剑,也是说得过去的。而且减少了一个“第二次君临之阵时,息衍和息辕的兵器交错”的bug。
          不过仍然还是有一点小问题的,就是息衍和息辕是怎么交换回兵器的。白毅和息衍是追着尸武士去火门,息辕是接到消息带兵抄近路赶到火门,而后才是尸武士到,而后再是息衍追到。息辕刚到火门时手里怎么就已经换回了自己的重剑?如果是在赶去火门的途中和息衍相遇就交换了兵器,那么息衍也应该能成功拦截尸武士,而不是继尸武士之后再追到火门。如果是息衍追到火门才交换,那么息辕刚到火门下布阵时手上就不该已经交换回兵器,而应该仍是古剑静都。)


          6楼2016-06-24 08:31
          回复
            16.第12页,空白行下的第1行,帝都与殇阳关距离矛盾
            帝都向南,三百八十里之外,雄关接天而起
            (但是《缥缈录3》第94页空白行下第1页却说,“两百四十里外,殇阳关”,这前面讲的是帝都的“霜华菊赏”。故这前后两册矛盾,即帝都天启距离殇阳关“两百四十里”和“三百八十里”矛盾。
            今保持《缥缈录4》不变,将《缥缈录3》此处改为“三百八十里外”。
            当然也可以《缥缈录》3不动,《缥缈录4》改为“两百四十里”,只要统一就好。
            但是“三百八十里”可能更合适一点,因为《缥缈录3》第58页第二章中有描述:
            这个山谷叫做涩梅谷,走出这片山谷,我们一马平川,只剩下二百五十里路。明日疾行,骑军可以率先抵达殇阳关,希望我们没有比白毅他们晚得太多。
            就是说二百五十里的路,骑军疾行不到一日便可到达。若帝都天启距离殇阳关仅两百四十里,一、不安全;二、离公更容易赶在联军封堵殇阳关之前冲过殇阳关。而从《缥缈录3》第一章里楚卫国公爵的宫殿——梓宫的反应来看,嬴无翳是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到达殇阳关,这对于骑军只要疾行不到一日便可抵达的路程来说,即便是带着两万步兵赤旅,似乎也太慢了,还是国内内乱要着急赶回去呢。
            所以,“三百八十里”更显合理。)
            17.第132页 三本晁代古书的矛盾
            “这是什么?”柳闻止拍了拍那只包裹。他和华烨之间经常有所馈赠,这样的事情不算稀罕,只是对方使者清晨赶来,还是第一次。
            “是我们将军奉还柳相的东西。”
            柳闻止打开包裹,里面是三本古卷。柳闻止翻了翻,恰好是他赠给华烨的《韶溪通隐》、《海苍志异录》和《冼山知闻笔记》三种。“这些是我赠予将军的,怎么还了回来?”柳闻止摇头。
            “将军说,这些书太珍贵,只敢说借来一观,不敢说占有。所以无论如何,这些书是他欠柳相的,要归还。”
            而《缥缈录3》第123页
            “哦,是什么礼物?”
            “这一次是几卷大晁时的旧书,送来的人说是柳相最喜欢的几卷书,所以不能馈赠给将军,将军若是喜欢,还请看过之后归还。”
            所以这三本古书,到底是柳闻止赠与华烨的,还是只是借阅要归还的,前后两册书中就产生了矛盾。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做是《缥缈录3》的勘误,而只改动《缥缈录3》:
            “这一次是几卷大晁时的旧书,送来的人说是柳相最喜欢的几卷书,将军若是喜欢,还请看过之后妥存。”
            就是把“所以不能馈赠给将军”删去,把“归还”换成“妥存”、“珍存”、“惠存”、“保藏”、“珍藏”之类的词语。


            7楼2016-06-24 08:44
            回复
              18.第266页[历史]第1行
              殇阳关勤王战和锁河山八鹿原血战并称
              殇阳关勤王战和锁河山巨鹿原血战并称
              (八鹿原,要和《缥缈录2》中的“巨鹿原”相统一。《缥缈录2》第1页第2行“锁河山南麓的巨鹿原”。整套书中“八鹿原”应该还有几处,《缥缈录4》中就此一处)
              19.第47页,第3行
              校尉惊恐中把公主和短刀都抛了出去
              校尉惊恐中把公主和断刀都抛了出去
              (PS:旧版是“抛向了天空”,因为地点是在地下仓库,所以没有“天空”,故此新版略作修改。但“短刀”没改,其实应该是“断刀”,陈国校尉那厚背阔身的重刀被息衍的剑割断了)
              (又PS:这里其实还存在勘误,有吧友就指出,在第45页,这个一手盾一手长刀的陈国刀盾校尉先是抓住了小公主,而后手中的长刀被白毅的箭射碎了,短时间内怎么又有把重刀来挡御息衍的剑?要么理解为乘隙从旁拿了一把,原文没写出来;要么理解为勘误,可改成用盾防御,本就是刀盾校尉嘛,而且正好可以和前文详细描写陈国的盾是用干牛皮蒙在木板上可防劈砍不防直刺相呼应,也侧面反映了息衍剑术的厉害,用劈砍最后还是割裂了那个盾)
              第20处勘误(疑似) 到底谁背小公主出井的矛盾
              20.第47页及第48页
              先看第47页
              息衍环顾众人,微微笑笑,像是哄孩子般,“来,既然没有车驾逢迎,就请公主坐在臣下的肩膀上,臣下为公主安步当车。”
                他举起公主,让她坐在自己宽阔的肩甲上,缓步向外走去。
              ————可见这时在地下仓库里,小公主是息衍背着的。
              再看第48页
              息衍第一个从井口钻出,……随后上来的是白毅、吕归尘、叶瑾和背着小公主的息辕。
              ————可见从枯井背出来,小公主是息辕背着的。(不存在息衍背到快至井口时交给息辕背的可能,因为中间还隔着白毅、吕归尘、叶瑾那么多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地下仓库时一路都是息衍背的,走到要爬垂直的井壁下时,息衍交给息辕来背的可能呢?不太可能,因为息辕还有另外一件东西要带走。我们还是再来看第48页
              息辕站起来,向着叔叔行军礼。他却没有立刻跟上,而是在角落里拾起了德秋的头颅。他解下自己的战衣,裹起了那颗头颅,抱在怀里。息衍看着他做这一切,微微点头。
              ————息辕应该是要把德秋的头颅带出去,带回故乡或者就地埋葬,否则他也不用“解下自己的战衣,裹起了那颗头颅”。而且息辕还是“抱在怀里”,那么他怎么用手爬上井口呢?势必爬井壁的时候要把它背到背上或者拴在腰间,这样才能腾出双手来爬井壁。
              而且这个井壁很难爬,第24页息辕和吕归尘下井的时候就有描写:
              两个人抠着石缝缓缓往下移动,两支火把照亮,周围满是深绿近乎黑色的苔藓,有些地方滑得抠不住,多亏德秋在上面缓缓地放绳子,两人才不至于失手滑下去。
              ————“抠着石缝缓缓往下移动”、“满是……苔藓”、“滑得抠不住”,这还是在上面有德秋缓慢地放绳子的情况下。何况还要背一个人呢?所以当然是要武艺高强的人来背小公主爬出井,否则力有不逮摔了小公主怎么办?因此,如果攀爬井壁全程是由息辕背小公主的话,他势必要把包裹德秋头颅的战衣拴在腰间,就算不带着德秋的头颅,息辕自己一个人攀爬这口井还行,加一个小公主在背上可能就勉为其难了,而且看出井的顺序,背着小公主的息辕还是在最后,这要真小公主摔下去了可怎么办?所以最佳的选择是,要么一直由息衍背,就算第一个出井,外面守在井边的人也知道里面可能会有小公主而不会冒然进攻;要么就是正对井口的井下时,息衍交给息辕来背,但白毅应该换到息辕的下面殿后,万一小公主掉了下来,下面有白毅在,不过那息衍所谓的“臣下为公主安步当车”这个“车途”也太短了一点吧。


              8楼2016-06-24 08:44
              回复
                第21处勘误 标点符号勘误:书名号之间用顿号吗
                21.第132页
                柳闻止打开包裹,里面是三本古卷。柳闻止翻了翻,恰好是他赠给华烨的《韶溪通隐》、《海苍志异录》和《冼山知闻笔记》三种。“这些是我赠予将军的,怎么还了回来?”柳闻止摇头。
                ————
                这个关系到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加不加顿号的问题。无非两种看法:
                1、不用加。观点和记忆中高中语文书阐述的理由一样,即书名号已经包含有停顿的意思了,加顿号等于画蛇添足。
                2、用加。此类观点通常是:书名号是标号,而顿号是点号;按照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法,点号的作用是表示停顿,而标号并没有表示停顿的作用。说书名号可以表示停顿牵强。
                而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的《标点符号用法》经常在变,目前大多倾向于不加,因为标点符号本身的功能一是划分字句,一是辅助表达。连用书名号本身已经足以将书名划分开,加顿号属于画蛇添足。但是如果并列引语或书名后面还有别的东西,如括注等,为了清楚准确地表示并列词语的关系,中间的顿号就不要省略。如“《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书名后注出了作者,中间的顿号就都没有省略。
                有些出版局质检标准为不加,有些出版局质检标准为可加可不加。但是,在同一本书、同一套书、同一本杂志里面,应该予以统一。
                《缥缈录2苍云古齿》第24页
                可惜《九原将略》和《五经注疏》这样的经典姬野是不读的,姬谦正偶尔翻他的书堆,尽是些《蔷薇纵横录》《四州长战史》《惊龙全传》一类的野史轶闻。
                这里的并列书名号之间就都没加。所以全套《九州缥缈录》里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今按照目前大多数的看法,不加。故把《缥缈录4》里的此条和《缥缈录3》第123页“是《韶溪通隐》、《海苍志异录》和《冼山知闻笔记》三种”这两处都列为勘误,以便统一全套书中的用法。
                此外,再列出几条人文版相较于初版(新世界出版社,参照的版本是1版,红封面的版本,不知2版,即封面全部按照缥缈录5和6统一后的版本有没有修正过。页数和行数仍然都是新版即人文版的)已经修改过了的勘误。
                已经改正了的
                第32页,第4行
                新世界版:她的父亲,就是背叛皇室投效嬴无翳的车骑都护叶正勋
                人民文学:她的父亲,就是背叛皇室投效嬴无翳的车骑都护叶正舒
                (一字之差,相差很大。叶正勋是风炎时代“铁驷车”之中的“凄惶月”)
                第61页,第5行
                新世界版:也是你们好好安葬,再有发现作贱尸体……
                人民文学:也是你们好好安葬,再有发现作践尸体……
                第115页,倒数第3行
                新世界版:显然是拔剑瞬间留下的伤痕
                人民文学:显然是拔箭瞬间留下的伤痕
                第122页,倒数第3行
                新世界版:下午的阳关穿过湖上的层层水汽
                人民文学:下午的阳关穿过湖上的层层水气
                (水汽已修改为水气;阳关仍未修改为阳光)
                第131页,倒数第15行
                新世界版:出了轮值的军士,柳闻止两万赤旅步卒中的大部分还在沉睡
                人民文学:除了轮值的军士,柳闻止两万赤旅步卒中的大部分还在沉睡
                第151页,第7行
                新世界版:息衍跟在叔叔身边,忽然听见白毅以极低的声音在息衍耳边低吼
                人民文学:息辕跟在叔叔身边,忽然听见白毅以极低的声音在息衍耳边低吼
                第176页,倒数第10页
                新世界版:通常洞悉这个秘密的人,要么是一个高价的辰月教徒
                人民文学:通常洞悉这个秘密的人,要么是一个高阶的辰月教徒
                第281页,第13行
                新世界版:他一提吊杆,鱼丝上一尾肥硕的红鳞在挣扎跳动
                人民文学:他一提钓竿,鱼线上一尾肥硕的红鳞在挣扎跳动
                (除了改正了“吊杆”,顺带把“鱼丝”改为了“鱼线”,难道是怕误解为菜肴中的“鱼丝”?同理,上一行的“鱼丝”也改为了“鱼线”)


                9楼2016-06-24 08:45
                回复
                  九州缥缈录Ⅵ豹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一版一印
                  1.第6页,第5行
                  长公主英明,应有最雷厉风行的手段,令御史台即刻定罪
                  长公主英明,应用最雷厉风行的手段,令御史台即刻定罪
                  2.第19页,倒数第4行
                  “庙堂既高,箫鼓老也;
                  珠泪堆红,几人歌吹。”
                  “庙堂既高,箫鼓老也;
                  烛泪堆红,几人歌吹。”
                  (“珠泪”应作“烛泪”,烛泪才会堆红。而且缥缈录2里面总共两处也都写作“烛泪”)
                  3.第30页,第11行
                  谢圭和其余天驱跟在息衍背后,…… 不远处传来了骏马的嘶声,去牵马的天驱武士已经回来,他所带的六匹神骏中,赫然有一匹就是息衍的墨雪。
                  谢圭和其余天驱跟在息衍背后,……不远处传来了骏马的嘶声,去牵马的天驱武士已经回来,他所带的七匹神骏中,赫然有一匹就是息衍的墨雪。
                  (理由:见第20页、第21页,得知谢圭一行总共是六个人,应当有六匹马。我们这里应再把息衍的墨雪这匹加上,因为是“X匹中,有一匹是墨雪”。故为“七匹”。)
                  4.第116页,倒数第4行
                  吕鹰扬很早以前就认识他,曾经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一件名贵的河络甲胄。
                  吕鹰扬很早以前就认识他,曾经听闻他施术救活了吕归尘。
                  (送河络甲胄的是拓跋山月)
                  5.第154页,第5行
                  双手扣住盾牌的边缘让它树立起来
                  单手扣住盾牌的边缘让它竖立起来
                  (此页第3行:独臂的班扎烈,故何来双手;树立应为竖立)
                  6.第165页,第17行
                  正是多年之前山碧空作为国礼馈赠的“狮子牙”
                  正是多年之前拓跋山月作为国礼馈赠的“狮子牙”
                  7.第256页,第1行
                  桑都鲁哈音的脖子上骑着断腿的雷碧城
                  桑都鲁哈音的脖子上骑着断腿的山碧空


                  10楼2016-06-24 08:47
                  回复
                    我都没注意过……
                       ——顺道,我刚从土里爬出来,请问致远星怎么样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6-24 10:47
                    回复
                      论吃书的重要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6-24 11:09
                      回复
                        牛逼。。。


                        13楼2016-06-24 11:58
                        回复


                          IP属地:上海15楼2016-06-24 21:27
                          回复
                            目瞪口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6-25 00:16
                            回复
                              佩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6-25 0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