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未来的自己_好...吧 关注:1贴子:377
  • 0回复贴,共1

《三人行》影评那些细微又重要的细节以及耐人寻味的结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旁白式新闻播报交代匪出场前因推进剧情发展。
警、医众人抬着担架上的匪进入医院大门时,可以听到旁白新闻播报:在某地抢劫案中,有嫌疑犯开枪、逃跑、人员伤亡。
①开枪,此处加粗伏笔后续作伪证剧情。
②逃跑,并未全部抓住,伏笔后续剧情会设局一网捕获。
③伤亡,匪头部中枪谁开的枪?为什么开枪?死亡的是谁?这3点跟着影片走会慢慢浮现。
(二)精准细致的肢体语言表达人物处境。
匪被医生简单检查道出匪昏迷指数10,初检过后转入病房途中,匪脚趾慢慢动了下,暗示正在慢慢清醒,对应初检昏迷。
(三)引经据典加深矛盾冲突将剧情步步推向临爆点。
①进入病房的匪并没有闲着而是时刻观察着病房的一切,这时镜头给了怨恨瘫痪哥指责医画面,一个小的矛盾冲突成为匪击垮医心理防线的第一步。
②医生讲解匪病情并告知他根据以往的经验,需要在6小时内取出子弹否则匪将有生命危险。给了2个点。1,以往的经验,引出罗素理论。2,限制时间营造紧张感。
钟汉良饰演的匪很快的抓住医生这段话的重点(医生有实力有经验并且想要尽快帮其做手术),并道出了罗素理论,“从前农场有只鸡,农夫每天都去喂它喂的它白白胖胖。一天,农夫没有照常喂它而是杀了它因为这天是感恩节。”将事物单纯依靠归纳的结果就是挂掉咯。罗素理论一来驳斥了医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的救治提醒;二来有一种我为鱼肉的现状的描述:被看管还带着枪伤。
③警以请吃东西为由开头,匪目标明确指向墙上不准饮食的牌子,这个匪真是无时无刻不在观察。
④警还是依旧把那包东西放到匪手中,这里2个笑值得玩味!当匪初次放入袋中并摸索清楚是枪支时戏谑的看了一眼警,随即仰头大笑起来。个人解读前一个笑匪内心OS:不是吧,这就开始给我下马威了。后一个笑匪明白警的用意后内心OS:小子,跟我玩这招,你还嫩点。
⑤讲出警察通例要求跟朋友打电话,get到2个点。1,完整流畅讲出警察通例意味着这个匪早就对被抓有一定的应对准备,而不是乖乖就范。2,与朋友通话,个人解读为调虎离山因为后面有一网打尽;前面讲到的警的小伎俩已经被匪洞察这时要求与朋友通话显然已经有了对策。
⑥当然警不会同意他与朋友通话。这里引入了日内瓦宣言。原话记不住了,大意为告诫医生应保持良好的专业措守及向病人作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这里get到2个点:1,准确抓住医生急切想要为他做手术的心态“拉拢”医生为他打着通电话。2,这个匪涉猎还真是广泛啊,不一会儿的功夫,哲学,社会,心理学都整齐活了。
⑦打通电话交代了几件事情具体就不透哪几件了。这里有3个重点:
1,医生为他打电话说明他的判断是对的并且看清医在这场三角角力中立场是不坚定的。
2,电话内容目的是调虎离山个人猜测。
3,证明一切尽在自己掌控,步步紧逼警的情绪极点使其崩溃或是下手。这里匪又道出了《圣经》里的话“如果有人使他的同伴伤残;他怎样待人,人也必怎样待他;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使人伤残,人也必怎样使他伤残。”以眼还眼是为防范犯罪、作恶或恶意伤人者说的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传统的同态复仇的理念。博学!也给了警下马威,匪可不是好惹的。还有一段话:“你愤怒是因为你怕啊,愤怒的背后是恐惧”。是的,这句话的确也是出自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坦顿•E•塞姆诺的理论,他认为,愤怒是具有破坏性的情绪,会使人际关系疏远,导致情感上、身体上和经济上都有损失。愤怒的背后是恐惧,害怕无法控制局面,或者情势威胁到脆弱的自我,因此将自我形象建立在对别人的控制之上的人是最容易愤怒的。这里的呛警更突显匪的高智商与高掌控力。
4,莫扎特弦乐小夜曲。张礼信的口哨声来自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又称《第13号小夜曲》,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完成,并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它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结合以上引经据典的范畴简直横跨哲学、医学、社会、宗教、心理学、艺术等学科。一个高智商悍匪的个人形象演绎的立体丰满!且有很高的独特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26 18: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