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易经吧 关注:273贴子:888

认真学习《正易心法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须知落处,方有实用。
落处,谓知卦画实义所在。
所谓落处,指太极运枢下的一阴一阳之启承转合,
一旦用“心”窥见一气流行之大易本真之首尾,
则万物变化规律当了然于心,
实用之理自当凸显,
何须苍白无力之言辞哉!


1楼2016-06-29 16:10回复
    如其象则吉凶应,
    违其象则吉凶反。
    此处不懂!
    唯苟束于辞,《训》则是犯法也,良由未得悟耳。
    果得悟焉,则辞外见意,而纵横妙用,唯吾所欲,是为活法也。
    活法也不懂!


    2楼2016-06-29 16:15
    回复
      昔黄帝《素问》,孔子《易大传》,世尚有疑之,
      尝曰:世固有能作《素问》者乎?固有能作《易大传》者乎?
      虽非本真,亦黄帝、孔子之徒也。
      余于《正易心法》,亦曰世固有能有作之者乎?
      虽非麻衣,是乃麻衣之徒也。
      读来十年方悟,以知易道之大如是也。


      3楼2016-06-29 16:20
      回复
        正易卦画
        六十四卦,上下颠倒,成三十六卦。
        其中乾、坤、坎、离、小过、大过、颐、中孚为八正卦。
        其余若不论颠倒,其实无非二十八卦。
        这样,上经三十卦,其实是十八卦;
        下经三十四卦,其实是十八卦。
        颠倒之理,即太极阴阳正反螺旋之运也。
        比如一岁春夏对秋冬、
        一日白昼对黑夜、
        一月朔对望。。。。。。
        如此万象,无非太极阴阳浑沦一气也。
        此为活法一:六十四=三十六=十八+十八=八+二十八=八+二十八阳+二十八阴


        4楼2016-06-29 16:32
        回复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正文
          宋希夷先生受并消息。
          正易者,“正”谓“卦画”。若今经书“正文”也。
          据周孔辞传,亦是注脚。
          每章四句者,心法也。
          训于其下,消息也。
          从卦画中洞察玄机,皆口授心传之法。
          心为太极,心法乃卦画系统的太极之理。
          陈抟将卦画消息训解于下,故曰消息。


          5楼2016-06-29 16:36
          回复
            二章。六画之设,非是曲意。阴阳运动,血气流行。
            陈抟注:阴阳运动,若一阳为复,至六阳为乾;
            一阴为姤,至六阴为坤是也。
            血气流行,若一六为肾,二为肺,三为脾,四为肝,五为心。
            始生屯,屯而为蒙,养蒙为需之类是也。
            卦画凡以顺此理而已。
            常按:六画之设,直意而致。
            天地人(万物)运,尽显其中。
            就像阴阳之运,复之一阳至乾之六阳为之上,
            姤之一阴至坤之六阴为之下。
            而人身血气流行亦然,本乎阴阳。
            故柔与阴交而生肾膀胱,
            阳与刚交而生心肺,
            刚与阳交而生脾胃,
            阴与柔交而生肝胆。
            此所谓天之阴阳、地之刚柔始交而人与万物生而血气流行也。
            肾一、肺二、脾三、肝四、心五,
            乃天地已生之数五与人之五脏相应之理。
            有了人,则刚柔始交,屯始生而又童蒙,
            六十四卦之序,气流之机也。


            7楼2016-06-29 17:32
            收起回复
              三章。卦象示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
              陈抟注:羲皇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之人嘿观其象而已。
              能如象焉,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
              此羲皇氏作不言之教也。郑康成略知此说。
              常按:伏羲八卦与六十四卦无非卦画而已,一无文字,
              卦象之所以示人,不过天人一体之消息盈虚之理,
              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德也。
              故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不言之教也。
              天之阴阳,地之刚柔,人之仁义,如象互动,吉凶共振。
              象者,阴阳刚柔而已;
              八卦者,阴阳太少与刚柔太少而已。
              故曰:“违其象则吉凶反。”


              8楼2016-06-29 17:59
              收起回复
                四章。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
                陈抟注:上古卦画明,易道行。
                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
                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
                学者浅识,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
                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
                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
                常按:上古不仅卦画明,而且卦序之理纯粹之至,故而易道行。
                后世卦画、卦序不明,易道不传。
                及至周文王、孔子为了传道,不得已而有辞。
                后世学者一著其辞,不知其意,一味地下辞上功夫,
                忘了“天之在我者德也”之圣教,天人割裂,易道复晦。
                而天元一气即天人合一之内核,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
                天德何孤!天地人哉!
                八字,指乾健坤顺之类。
                独尊此说,犹如“买椟还珠”。
                自两汉之交,易道失传,故陈抟感叹“易道胡为而不晦?”


                9楼2016-06-30 09:58
                收起回复
                  五章。六十四卦,无穷妙义。尽在画中,合为自然。
                  陈抟注:无穷妙义,若蒙必取次于艮,师必取次于坤,是大有旨意也。
                  不止于贞丈人吉,童蒙求我之义。
                  合为自然,谓次艮、次坤,非是私意,乃阴阳运动,血气流行,其所施为,皆自然之理也。
                  常按:现代科学从六十四个遗传密码、三百八十四个阴阳键中发现
                  与古老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个阴阳爻天衣无缝的吻合。
                  于是乎,天地人生的奥秘可以前知。一个小小的基因,充满无穷奥妙。
                  而六十四卦无穷妙义,无非一阴一阳自然而然却又精巧绝伦的整合运动
                  自古及今永无休止地运行不息过程流中密码存焉!信息存焉!
                  蒙之取艮、师之取坤,艮为童蒙,坤为兵男,而内我皆坎,
                  非一己私意,乃天人共德,阴阳运动之机、血气流行之理、无为自然之道也。


                  10楼2016-06-30 10:15
                  收起回复
                    六章。消息卦画,无止于辞。辞外见意,方审易道。
                    陈抟注:系辞,特系以吉凶大略之辞而已。
                    非谓六画之义尽于是也。
                    如大有系以元亨,大壮系以利贞。
                    此数字,过足以尽二卦之义乎?
                    要须辞外见意可也。
                    辞外之意,如乾九二见龙在田,上九亢龙有悔。
                    辟师之外不动如地,内趋变如水,无穷好意。
                    如此类不可概举,皆是辞之所不能该也。
                    常按:《易传》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卦画是天人之际的动力源符号系统,其元元无尽,岂止于辞哉!
                    先有卦画,后有卦辞;
                    卦画是源,卦辞是流。
                    卦画可以代替辞,而辞不能代替卦画。
                    因此,不能囿于辞中,而应在辞外见意。
                    意者,心易之谓也。
                    例如地水师卦,外坤内坎,其意则外以静如处女,不动如山,
                    内则趋变若水,中有元元不穷之意,而存乎大君。
                    如此之类,不一而足。


                    11楼2016-06-30 10:36
                    收起回复
                      七章。天地万物,理有未明。观于卦脉,理则昭然。
                      陈抟注:卦脉,为运动流行自然之理也。
                      卦脉审,则天地万物之理得矣。
                      如观坎画,则知月为地之气;
                      观离画,则知日为天之气;
                      观艮画,则知山自天来;
                      观兑画,则知雨从地出。
                      观叠交,则知闰余之数;
                      观交体,则知造化之原。
                      凡此卦画,皆所以写天地万物之理于目前,亦若浑仪之器也。
                      常按:天地万象,纷纭若是,理自难明。
                      只要把握卦脉,则一理儿贯通。
                      卦脉,元元一气流行自然之妙也。
                      卦脉,实指卦之内核,
                      如逢坎则为亲地之气,坎月之水,其气主下;
                      逢离则为亲天之气,离日之火,其气主上。
                      艮欲下而兑欲上,山泽通气大气环流之理也。
                      观卦爻则知闰余之数,余分在年为六,在气为二十四,
                      故《易》三百八十四爻,以二十四爻为闰数。
                      观刚柔始交则生屯,所谓“三生万物”。


                      12楼2016-06-30 10:55
                      收起回复
                        九章。乾坤错杂,乃生六子。六子则是,乾坤破体。
                        陈抟注:乾三画奇,纯阳也。
                        一阴杂于下,是为巽。
                        杂于中,是为离。
                        杂于上,是为兑。
                        巽离兑,皆破乾之纯体也。
                        坤六画偶,纯阴也。
                        一阳杂于下,是为震。
                        杂于中,是为坎。
                        杂于上,是为艮。
                        震坎艮,皆破坤之纯体也。
                        若更以人身求之,理自昭然。
                        常按:乾坤相合,地天交泰。乾坤互交,
                        一阴一阳杂于上,则有艮兑,所谓“山泽通气”;
                        一阴一阳杂于下,则有震巽,所谓“雷风相薄”;
                        一阴一阳杂于中,则有坎离,所谓“水火不相射”。
                        初中终三变,所谓“乾坤错杂,乃生六子。六子既出,乾坤破体”。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之生,天地假借父母而已,一切皆自然而然。
                        而六子又具纯阳纯阴之体,于是,生生不息,易道之妙也。


                        14楼2016-06-30 14:29
                        收起回复
                          十章。粤乾舆坤,即是阴阳。圆融和萃,平气之名。
                          陈抟注:凡阴阳之气,纯而不驳,是为乾坤。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正谓此也。
                          因知能尽乾之道,是为圣人;
                          能尽坤之道,是为贤人。
                          常按:乾为天,坤为地,一阴一阳,一上一下,一气流行,循环不息,圆融和萃,是为平气。
                          得乾之德,德成而上,是谓圣人;得坤之德,承天而行,是谓贤人。


                          15楼2016-06-30 14:37
                          收起回复
                            十一章。至于六子,即是阴阳。偏陂反侧,不平之名。
                            陈抟注:乾健坤顺,阴阳之纯气也。
                            一失健顺,则不平之气作,而六子生,观画象可知。
                            《庄子》曰:“阴阳错行,天地大骇。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乃块。”正谓此耳。
                            由是六子非圣贤比,特众人兴万物而已。
                            然由破体炼之,纯体乃成。
                            常按:天地交泰则阴阳之性一失健顺之纯,阴阳错杂而六子生,
                            三男三女,长中少之分,以成不平之名。
                            乾坤圣贤,纯之气也;六子迭次,生生之象。
                            如果由六子破体始炼,炼精化气,炼气还神,乃至取坎填离,
                            逆则恢复乾坤,故曰“纯体乃成”。


                            16楼2016-06-30 14:46
                            收起回复
                              十二章。健顺动入,陷丽止说。非特乾坤,六子训释。
                              陈抟注:非特训释,盖谓不可专于八字上取也,当求之于画象。
                              健谓三画纯奇是,顺谓三画纯偶是,
                              动谓一阳在二阴下是,入谓一阴在二阳下是,
                              陷为一阳在二阴中是,丽谓一阴在二阳中是,
                              止为一阳在二阴上是,说谓一阴在二阳上是。
                              凡有所训,多见于画象。
                              如阖户谓之坤,则姤之初爻是。
                              辟户谓之乾,则复之初爻是。
                              常按:三画纯阳,阳主刚,故健;
                              三画纯阴,阴主柔,故顺。
                              震之一阳动于下,故曰动;
                              坎之一阳没于中,故曰陷;
                              艮之一阳颓于上,故曰止。
                              巽之一阴隐伏于下,故曰入;
                              离之一阴附于中,故曰丽;
                              兑之一阴开口于上,故曰说。
                              而乾坤辟阖,阴阳进退之门户,
                              姤之初爻,坤之阖也;
                              复之初爻,乾之辟也。


                              17楼2016-06-30 15: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