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贫困县高中,却成为北大清华学生制造机,今年又有40人金榜题名!
这几天,各地区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是怎样一所神奇的高中?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郸城一高:预计有40人考上北大清华
在过去的几年里,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2012年,郸城一高一本上线1078人,上线率30.5%;二本上线2126人,上线率60.2%;共有23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3年,郸城一高全校一本上线1147人,上线率31.2%;二本上线2433人,上线率66.2%;根据考生分数,郸城一高26人圆梦北大、清华。
2014年,一本上线1272人,上线率33%;二本上线2641人,上线率68%;共有25人被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2015年,该校一本上线1579人,河南省第一,上线率34%;二本上线3250人,上线率69%;共有3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今年,据该校官网介绍,预计将有40人左右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高上线率,且连年数十人被国内顶级大学录取一样对其充满了好奇。
东方早报记者曾“深入”郸城一高,揭秘了“学霸们”高考前的生活状态。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7:00,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9:00,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临近高考,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教室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11:00,学生下课,校门口的“家长摊贩”开工。
13:00,校园内外顿时安静地午睡了
14:00,自从2012年开始,因为培养出高考(微博)状元、名列前茅的高考录取率而声名鹊起,陆续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不过正在上课的学生们对这些“朝圣者”熟视无睹。
22:00,走读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在郸城一高附近的一个小区门口,母亲站在马路边,等着儿子回来。接过书包一进家门,她赶紧把准备好的鸡蛋炝锅面下锅。吃完“夜班饭”,儿子还要挑灯复习到12点。
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
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家庭。
在郸城一高的官网留言板上发现,有不少来自其他地区准备复读的学生,咨询的问题均与入学有关。
对于还未成年的高中生来说,异地求学是大部分家长都放心不下的事情,于是就有不少家长选择与孩子一起,在郸城县“生活”。
租房首先是大问题。东方早报记者采访的一位家长刘萍表示,“就这一个孩子,供好他上大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由于担心复读的儿子吃不好,她请了长假,来到郸城“全职”陪读。他们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一年吃住要两万多元,但她觉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
在河南省郸城一高的校园内,家长为高三学生们送来“加餐”,陪伴他们一起吃饭。
此外,在郸城一高的校门外,不少摆摊的商贩其实是郸城一高学生的父母。“想着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俺在门口摊饼也浑身有劲。”商贩陈利华表示。他的儿子曾经就是在郸城一高毕业的。
被高人气包裹的郸城一高,往往容易让人忽略在它身后的郸城。
一个贫困县的教育理念注意到,在郸城一高光鲜成绩的身后,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艰难前行的身影。
这几天,各地区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是怎样一所神奇的高中?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郸城一高:预计有40人考上北大清华
在过去的几年里,郸城一高以超过30%的一本高考升学率闻名全国,和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一样,被称为“高考工厂”。
2012年,郸城一高一本上线1078人,上线率30.5%;二本上线2126人,上线率60.2%;共有23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3年,郸城一高全校一本上线1147人,上线率31.2%;二本上线2433人,上线率66.2%;根据考生分数,郸城一高26人圆梦北大、清华。
2014年,一本上线1272人,上线率33%;二本上线2641人,上线率68%;共有25人被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2015年,该校一本上线1579人,河南省第一,上线率34%;二本上线3250人,上线率69%;共有3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今年,据该校官网介绍,预计将有40人左右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高上线率,且连年数十人被国内顶级大学录取一样对其充满了好奇。
东方早报记者曾“深入”郸城一高,揭秘了“学霸们”高考前的生活状态。
每天早晨5点30分,郸城一高是这座县城最早苏醒的地方。
5点50分,同学们陆续起床。
6点,宿舍楼开门了,这所有9000多名学生的高中彻底苏醒。宿舍楼里,学生鱼贯而出。在偌大的校园里,几千人同时洗漱,却几乎不用排队,也听不到嘈杂的声音。
7:00,教学楼里,每个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课桌和人中间,“一根针插进去感觉都很困难”。第一排同学课桌紧贴着讲台,前门边的男生一伸腿,脚都能感受到教室外吹来的风。最后一排的学生背都贴着墙,坐在门边的同学,“半个屁股”露在教室外面,他只微微侧身,直接就能跨出教室。
9:00,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临近高考,高三学生都在两天一轮的摸底考试中度过。教室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11:00,学生下课,校门口的“家长摊贩”开工。
13:00,校园内外顿时安静地午睡了
14:00,自从2012年开始,因为培养出高考(微博)状元、名列前茅的高考录取率而声名鹊起,陆续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不过正在上课的学生们对这些“朝圣者”熟视无睹。
22:00,走读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在郸城一高附近的一个小区门口,母亲站在马路边,等着儿子回来。接过书包一进家门,她赶紧把准备好的鸡蛋炝锅面下锅。吃完“夜班饭”,儿子还要挑灯复习到12点。
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
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家庭。
在郸城一高的官网留言板上发现,有不少来自其他地区准备复读的学生,咨询的问题均与入学有关。
对于还未成年的高中生来说,异地求学是大部分家长都放心不下的事情,于是就有不少家长选择与孩子一起,在郸城县“生活”。
租房首先是大问题。东方早报记者采访的一位家长刘萍表示,“就这一个孩子,供好他上大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由于担心复读的儿子吃不好,她请了长假,来到郸城“全职”陪读。他们每月花1000多元在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一年吃住要两万多元,但她觉得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
在河南省郸城一高的校园内,家长为高三学生们送来“加餐”,陪伴他们一起吃饭。
此外,在郸城一高的校门外,不少摆摊的商贩其实是郸城一高学生的父母。“想着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俺在门口摊饼也浑身有劲。”商贩陈利华表示。他的儿子曾经就是在郸城一高毕业的。
被高人气包裹的郸城一高,往往容易让人忽略在它身后的郸城。
一个贫困县的教育理念注意到,在郸城一高光鲜成绩的身后,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艰难前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