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苹吧 关注:329贴子:86,517
  • 0回复贴,共1

大计划(5)——高贵计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又称“高尚、高贵、高雅计划”,或者“综合高雅环境计划”,或者“神圣民族计划”。
记得有一篇文章,论述的是“精神上的贵族”,并且引用了“不受嗟来之食”,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
文章讨论的是中国亘古不变的话题“气节”和“博爱”。文章写的当然好,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利于执行。
事实上,高雅高贵和高尚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整体。高雅是基础,然后才是高贵高尚。
现在,中国国力得以迅速提升,教育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的改变,中国制造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型,都使中国人具备了追求“高雅”的条件。
我看过一些英国和法国喜剧,这些喜剧,从来不追求娱乐至死的效果,倒是有一些轻喜剧的感觉。这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不是回避错误与缺陷,而是用一种高雅的方式表现。这种审美进而向科学、艺术、建筑和风俗等各方面渗透,就形成了一种综合高雅环境,从而使他们的民族气质和素质有所不同。
事实上,人类都是由猴子进化而来,没有哪个民族从来就是高贵的。从遗传学的角度讲,也没有哪个人出生就是高贵的,高贵的素质需要后天环境的培养。
具备这样高雅环境的国家,就是高贵国家,具备这样高雅环境的家族,就是高贵家族。如果具备这样高雅历史,就是高贵历史。——就需要以这种高贵高雅为荣,并且继承发展。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殡葬习俗。
比如遇到了大灾荒那样艰苦的岁月,多数人仍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并且有许多感人的事情发生,整个社会仍然激荡着进取精神和救赎情怀,那么这个民族就是高贵的。
所以说高贵就是进取精神与救赎情怀。
中国历史上何尝没有“贵族精神”,比如“崖山精神”。
杜甫的“北极心事终不改”,“日暮聊为梁父吟”,就是一种“贵族精神”。那就是杜甫的正统情怀和担当精神。
最为高贵高尚的,就是救赎情怀,或者说救赎精神。这种救赎精神,是其它高贵精神的前提。就是救赎自我、救赎家族、救赎民族和救赎国家。
救赎情怀是国家进步发展的原动力。救赎的前提是原罪制度,就是我有错,我有罪。从而反省自己,净化灵魂,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什么是原罪?其实真正的原罪,就是人人都容易犯的错误。
最近某所高校的自行车被挂到树上的事,被闹的沸沸扬扬。这些学生连最起码的秩序都不遵守,将来也能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
说穿了都是惩罚的力度不够。如果惩罚的力度足够,那么家长从小就会规劝孩子,来回避这个错误。久而久之,这些规劝的道理,就成了道德,进而向科学、艺术、建筑、风俗等方面渗透。
没有奖惩的道德就是不道德。
魏铁军于建平县
2015/12/7


1楼2016-07-07 16: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