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忘不了自己曾经年少轻狂的那副模样。在记忆里,它可能永远也抹去不掉,像刻写在石碑上的图文一般。可每当我回忆起来,总涌现出无奈与悲伤的心情。我知道我根本不会回到过去重新来过,因为那是我自己的过去,谁也改变不了。
离开了母亲,离开了上海,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这般的自甘堕落,毫无自知之力。
我独自一人在老家上学,成了一名留守少年。老家在农村,而我在上学在县城这个没任何人关心我的地方。一切吃穿用都是靠着母亲每月的两千多选中的六百元度日。
住的房子是母亲为我买的,母亲疼我爱我,即使他与我的风流父亲离婚了也对我始终如一。房子是三室一厅的。每当我空闲的时候走进这间安静的房子我便有种失落感。我每天无论黑夜都是把所有有窗帘的窗口全部密封起来,我的心是阴暗的,照不进一寸阳光。
对于在一起在上海打工的老乡描述我说我是半个上海人,从小在上海长大,和上海公立学校的同学一起玩。老师们很注重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处处为我们考虑。即使我们犯错了,也不会受到多么严厉苛刻的惩罚。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通过对是非的认识来认识对错。
刚回到老家时,我时常在房子里拿着我的小学毕业照看了一遍又一遍。看那时的我,单纯而美好。但这对于老家的孩子们来说,我只是一个温柔乡里沉醉的孩子。他们是一群牛刀小试的对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的孩子。他们模仿着自己所在县城里看到的自认“英雄”的模样:吸烟,群殴和混迹与社会闲杂人等的圈子里。
一开始我对他们不屑一顾,并且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当他们嘴里带着脏话和我说话时,我十分讨厌他们。有时他们只是一种习惯,因为在老家的许多土话里很多都是些字典里少用的一种语气词。并且无论老少,很多人都会用这种口头禅顺带进对话里。
他们可能是出于对于乡亲乡里人对你这样,说不定还是对你流露出一点友好的意思。我开始明白过后,便觉得他们挺有意思的。
慢慢的我不再关心那些学习的科目,每次看着老师在黑板讲课像在看电影。我也加入到我曾经不喜欢的人的队伍里?当时我挺需要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长时间一个人,会让人发疯。连动物都会娱乐,更别说人类了。抱着这个心态,我像掉进一个陷阱一样。
令我后悔的是,自从我在班级里开始“混”起来,却再也收不回来了。我也和班级里那些社会里的“实习”地痞一样,开始沉浸在毫无边际的追求散漫自由的国度里。那时我开始什么都不想,什么也听不进去,过着散漫的日子,不再有任何忧虑。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两年,初中班主任给妈妈打了无数次的电话,妈妈也给我发了无数次的电话。每次我都欺骗着母亲,利用母亲信任我的智慧来搪塞着。到了玩着最疯的时候我开始连教室的门也不进了,我也与母亲摊牌了。我对她说在学校里对我没有一丝的意义,我不属于学校,我要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养活我自己,还有您。母亲在电话的那头哭了,泣不成声。她说我终究会后悔的,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将会是社会的累赘,你甚至会做很多傻事。“我还是你心中那个你优秀,令你骄傲的孩子,我会努力的,相信我。”
母亲再三叮嘱我要恪守本分,不要再做一些孩子不应该做的事。她说即使我的学习不好,也要继续读完我该有知识。哪怕连大学也进不了,也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我根本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在满足中不断放大自己的欲望。我总是在脑海盘旋着那些已经令我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年少的我,似乎总有种一种令人产生颓废的幻想。总觉得自己有种特殊的优越感,会比任何人的运气都好,自己将会是一种传奇。
同样有这种想法的还有我的死党,王达飞。我和他在县城的夜里像魔鬼一样,游荡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从楼底向楼上的住户扔石子砸碎人家的玻璃,和不认识的陌生人在广场谈天说地,拿商店摆在外面看不到的地方的商品,在网吧打游戏到深夜。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没有任何的不快,形影不离。我们说好了要同甘共苦,做一辈子的兄弟。他在我面前似乎完全是一个老大哥,不仅在年龄上比我大两岁,对于县城里的人情世故也比我懂得不少。我每次做什么事都喜欢问一下他,这样能使我感觉安全。
五一长假,我们一行六人,全都会集在了一起。这里面有两个新面孔,李浩和张伟。他们两个全都长的五大三粗,虽然还是学生,但语气与举止完全像个成年人。李浩是个很大方的人,几天的消费全都是他一个人掏腰包。他似乎并不在乎钱,听他说他的故事总认为他比我们任何都爱玩,会玩。
李浩从家里拿了一千元,被我们六个人用三天时间仅剩几十元了。当他把这件事说出来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散伙了。我们不像李浩,他的父母对他很无所谓,任由他的喜好。除了他,没人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来,我们口袋里的钱全都不顶用,解决不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接二连三的人提出要回家。只有我,王达飞,李浩,张伟表示我们要撑到最后,再用不多的钱做我们喜欢的事。
等到该走的人都走了。我们四个人开始盘算着怎么消遣。毕竟放假时间还长,我们可不想整齐呆在家里,像个好人一样。
“这个县城太小了,我现在总感觉不舒服,我想换个地。”李浩说。
“还想跑到外省?上次的亏还没忘?”张伟提醒着他。
“可不能因为某件小事阻挠了前进的道路。我们还年轻,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和时间。我们可以搭着顺路的车去外省,找上一份工作,有自己的钱,过上属于自己的日子。”
我和王达飞一致赞同,这是我们一年前就有的想法,只是没人支持我俩。
"说不定我们每个人都会混出个名堂。"我开始调动大家的兴致。
那次离家出走,我们连衣服都没带。王达飞对于这种行为称作换一种环境,他说任何事情都会好起来。
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四个十六岁的少年便踏出了这个他们曾热爱现在又觉得乏味的县城。他们想把在这里的失落和不安的情绪排除,他们新奇又让他们感到充满能量的想法让他们引以为豪。
我们在两个星期后便重又回到故土,我们更加清醒了。不再迷恋那些名人的成功史。我们每个人都在饭店里当学徒的时候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回来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都是沉默的,直到说了再见时我们也没有任何话题,就这样默默的走回家去。
我们之后都很少见面,为的是不再提起那些令人伤心的过往。我现在总躺上床上,可怕令人绝望的后悔一直萦绕在我的四周。我不知道环境到底能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总之,它改变了我。
在我知道要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似乎开始定型了,怎么做都改变不了自己。我的恒心不坚强是肯定的。我感觉我再也不会成就自己,它太遥远,触不可及。
最后我复习了一年初三,勉强高于县城高中录取线三分。王达飞和我同在一个学校的高中,在艺体班练习跑步,他似乎忘了我,没有任何的话题。他在县里的一百米冲刺第二名,省里根本排不到名次。李浩和张伟仍旧继续他们散漫的生活,他们在初中结束了他们的学业,终日无所事事,他们说他们会一样一直这样,他们觉得挺好。
在高中的班级里我只读到了高二下学期,我便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是由于长期的不满和在痛苦的挣扎中形成的。我退了学,我已经不可能读上大学的。我写了一个段子,就那么信手拈来。
少年的时候
在你一个人的时候
有多少歌曲成为你抒发的对象
你漫无目的的翱翔
踏着你孤独的脚步
有多少无眠的夜
尽情的逝去
美丽的梦
似乎一泻千里
可你的旅程
何其坎坷
以后的路
一无所知
少年
不知不觉
你已开始承担你的一切
包括你不愿意提及的事
长大了
就开始醒了
这世上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唯一不变的
是我曾走过
随后化作灰尘
烟消云散
我相信我会改变。哪怕是做苦工也要勤勤恳恳,一脚一个脚印。我不想再回到梦一样的过去。
我说,千万不要踏上我这个道路,它会让你输的很惨。
离开了母亲,离开了上海,我从没想过自己竟会这般的自甘堕落,毫无自知之力。
我独自一人在老家上学,成了一名留守少年。老家在农村,而我在上学在县城这个没任何人关心我的地方。一切吃穿用都是靠着母亲每月的两千多选中的六百元度日。
住的房子是母亲为我买的,母亲疼我爱我,即使他与我的风流父亲离婚了也对我始终如一。房子是三室一厅的。每当我空闲的时候走进这间安静的房子我便有种失落感。我每天无论黑夜都是把所有有窗帘的窗口全部密封起来,我的心是阴暗的,照不进一寸阳光。
对于在一起在上海打工的老乡描述我说我是半个上海人,从小在上海长大,和上海公立学校的同学一起玩。老师们很注重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处处为我们考虑。即使我们犯错了,也不会受到多么严厉苛刻的惩罚。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通过对是非的认识来认识对错。
刚回到老家时,我时常在房子里拿着我的小学毕业照看了一遍又一遍。看那时的我,单纯而美好。但这对于老家的孩子们来说,我只是一个温柔乡里沉醉的孩子。他们是一群牛刀小试的对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的孩子。他们模仿着自己所在县城里看到的自认“英雄”的模样:吸烟,群殴和混迹与社会闲杂人等的圈子里。
一开始我对他们不屑一顾,并且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当他们嘴里带着脏话和我说话时,我十分讨厌他们。有时他们只是一种习惯,因为在老家的许多土话里很多都是些字典里少用的一种语气词。并且无论老少,很多人都会用这种口头禅顺带进对话里。
他们可能是出于对于乡亲乡里人对你这样,说不定还是对你流露出一点友好的意思。我开始明白过后,便觉得他们挺有意思的。
慢慢的我不再关心那些学习的科目,每次看着老师在黑板讲课像在看电影。我也加入到我曾经不喜欢的人的队伍里?当时我挺需要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长时间一个人,会让人发疯。连动物都会娱乐,更别说人类了。抱着这个心态,我像掉进一个陷阱一样。
令我后悔的是,自从我在班级里开始“混”起来,却再也收不回来了。我也和班级里那些社会里的“实习”地痞一样,开始沉浸在毫无边际的追求散漫自由的国度里。那时我开始什么都不想,什么也听不进去,过着散漫的日子,不再有任何忧虑。
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两年,初中班主任给妈妈打了无数次的电话,妈妈也给我发了无数次的电话。每次我都欺骗着母亲,利用母亲信任我的智慧来搪塞着。到了玩着最疯的时候我开始连教室的门也不进了,我也与母亲摊牌了。我对她说在学校里对我没有一丝的意义,我不属于学校,我要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养活我自己,还有您。母亲在电话的那头哭了,泣不成声。她说我终究会后悔的,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将会是社会的累赘,你甚至会做很多傻事。“我还是你心中那个你优秀,令你骄傲的孩子,我会努力的,相信我。”
母亲再三叮嘱我要恪守本分,不要再做一些孩子不应该做的事。她说即使我的学习不好,也要继续读完我该有知识。哪怕连大学也进不了,也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我根本一句也没听进去。我在满足中不断放大自己的欲望。我总是在脑海盘旋着那些已经令我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年少的我,似乎总有种一种令人产生颓废的幻想。总觉得自己有种特殊的优越感,会比任何人的运气都好,自己将会是一种传奇。
同样有这种想法的还有我的死党,王达飞。我和他在县城的夜里像魔鬼一样,游荡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从楼底向楼上的住户扔石子砸碎人家的玻璃,和不认识的陌生人在广场谈天说地,拿商店摆在外面看不到的地方的商品,在网吧打游戏到深夜。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没有任何的不快,形影不离。我们说好了要同甘共苦,做一辈子的兄弟。他在我面前似乎完全是一个老大哥,不仅在年龄上比我大两岁,对于县城里的人情世故也比我懂得不少。我每次做什么事都喜欢问一下他,这样能使我感觉安全。
五一长假,我们一行六人,全都会集在了一起。这里面有两个新面孔,李浩和张伟。他们两个全都长的五大三粗,虽然还是学生,但语气与举止完全像个成年人。李浩是个很大方的人,几天的消费全都是他一个人掏腰包。他似乎并不在乎钱,听他说他的故事总认为他比我们任何都爱玩,会玩。
李浩从家里拿了一千元,被我们六个人用三天时间仅剩几十元了。当他把这件事说出来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散伙了。我们不像李浩,他的父母对他很无所谓,任由他的喜好。除了他,没人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来,我们口袋里的钱全都不顶用,解决不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接二连三的人提出要回家。只有我,王达飞,李浩,张伟表示我们要撑到最后,再用不多的钱做我们喜欢的事。
等到该走的人都走了。我们四个人开始盘算着怎么消遣。毕竟放假时间还长,我们可不想整齐呆在家里,像个好人一样。
“这个县城太小了,我现在总感觉不舒服,我想换个地。”李浩说。
“还想跑到外省?上次的亏还没忘?”张伟提醒着他。
“可不能因为某件小事阻挠了前进的道路。我们还年轻,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和时间。我们可以搭着顺路的车去外省,找上一份工作,有自己的钱,过上属于自己的日子。”
我和王达飞一致赞同,这是我们一年前就有的想法,只是没人支持我俩。
"说不定我们每个人都会混出个名堂。"我开始调动大家的兴致。
那次离家出走,我们连衣服都没带。王达飞对于这种行为称作换一种环境,他说任何事情都会好起来。
只是简单的两句话,四个十六岁的少年便踏出了这个他们曾热爱现在又觉得乏味的县城。他们想把在这里的失落和不安的情绪排除,他们新奇又让他们感到充满能量的想法让他们引以为豪。
我们在两个星期后便重又回到故土,我们更加清醒了。不再迷恋那些名人的成功史。我们每个人都在饭店里当学徒的时候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回来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都是沉默的,直到说了再见时我们也没有任何话题,就这样默默的走回家去。
我们之后都很少见面,为的是不再提起那些令人伤心的过往。我现在总躺上床上,可怕令人绝望的后悔一直萦绕在我的四周。我不知道环境到底能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总之,它改变了我。
在我知道要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似乎开始定型了,怎么做都改变不了自己。我的恒心不坚强是肯定的。我感觉我再也不会成就自己,它太遥远,触不可及。
最后我复习了一年初三,勉强高于县城高中录取线三分。王达飞和我同在一个学校的高中,在艺体班练习跑步,他似乎忘了我,没有任何的话题。他在县里的一百米冲刺第二名,省里根本排不到名次。李浩和张伟仍旧继续他们散漫的生活,他们在初中结束了他们的学业,终日无所事事,他们说他们会一样一直这样,他们觉得挺好。
在高中的班级里我只读到了高二下学期,我便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是由于长期的不满和在痛苦的挣扎中形成的。我退了学,我已经不可能读上大学的。我写了一个段子,就那么信手拈来。
少年的时候
在你一个人的时候
有多少歌曲成为你抒发的对象
你漫无目的的翱翔
踏着你孤独的脚步
有多少无眠的夜
尽情的逝去
美丽的梦
似乎一泻千里
可你的旅程
何其坎坷
以后的路
一无所知
少年
不知不觉
你已开始承担你的一切
包括你不愿意提及的事
长大了
就开始醒了
这世上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唯一不变的
是我曾走过
随后化作灰尘
烟消云散
我相信我会改变。哪怕是做苦工也要勤勤恳恳,一脚一个脚印。我不想再回到梦一样的过去。
我说,千万不要踏上我这个道路,它会让你输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