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龙县的干沟乡,有个烧锅店村。一听到这个村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烧酒,确实,这个村很久以前,曾经有座烧酒作坊,还有一座大车店(旅店),故被称为了烧锅店村。仲夏的时候,朋友约我到烧锅店游览,不是为了品烧酒、住旅店,而是游览村西阳山上的山洞,那里有数十座天然形成的山洞(计七十二洞),山洞大小不一,跟别处的山洞没什么区别,但是由于曾经有一位叫常老洪的道士潜心修行、诵经布道,遂使这里成为了圣境。后来,又有潜心向佛的人士把佛祖、菩萨等佛门中人请入洞中,又使这里成为佛、道兼修的清净之所。以至于当下仍有人虔诚膜拜、祈求平安,可见阳山洞的名望和影响力了。
烧锅店村,东、北与辽宁省建昌县交界,西距青龙县城六十公里,南距秦皇岛市一百公里。全村二百余户、八百口人。这个秀美的小山村青砖黛瓦,古意盎然,街道整洁有序,民风质朴淳厚。勤劳的百姓善良、率真,他们世世代代以农为业、土里刨食,演绎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平凡故事。
这一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一踏入烧锅店的土地,便感觉出了在青山绿水中的纯朴和热情。朋友领着我们穿过烧锅店村,顺着尽管弯曲但为水泥铺就的山道,一路向北,来到山脚下。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奇壮美的阳山。山不是很高,但有一种气势,尤其山顶的位置植被稀少,星星点点的点缀着几丛绿色,颇似北宋画家米芾山水的意境,让人回味悠长。朋友常建国在描述阳山时说:阳山之妙,在于其嶂无株木之饰,其峦无纤土之污。通体肉色,滑润光洁,鲜柔似釉,圆缓如磨。---此景之独,唯青岛崂山差强可拟,造物之巧,非瑶池琼品,岂可为之。


上山伊始,便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分上下两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底层为三宝殿,供着佛祖、罗汉等佛门中人。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也就是僧人。简单的理解,三宝是指“佛法僧”,佛是指释迦牟尼;法指的是佛说的佛法,包括经书,僧就是指僧人。人们常用“三宝”来作为“佛教”的代名词。那么三宝殿的意思,其实指的是寺院,因为寺院里面就有三宝佛法僧啊,作为佛弟子而言,成功人士的代表、最高成就的就是佛,佛留下来的智慧和方法就是佛法,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如何解决呢?那就有赖于寺院里的僧人来帮助解答,所以有问题,就要去寺院请教僧人,这就是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由来。



上层为三圣殿。三圣分西方三圣与华严三圣。西方三圣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居中,手持金色莲花台,接引众生。观音居左,手拿净瓶杨枝,寻声救苦,有求必应。大势至菩萨居右,发愿将念佛的众生接引到极乐世界。华严三圣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从这里的佛像形象上看,应是西方三圣。


拜过佛祖和菩萨,沿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约两千米,来到半山腰。朋友指着一处遗迹告诉我,阳山开山祖师为明后期羊山道长吉善行,以常老洪时期最盛,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常老洪俗名张海清,清早期山东济南府人。少年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杀死家乡恶霸,逃命天涯。先在山东广灵山出家,后经仙家点化,可去阳山。路遇冻伤小黑蛇,遂搭救并同行。经千辛万苦,到达阳山,按仙示居主洞,皈依道教,取道号常老洪。后常老洪在此修行五十余年,广结善缘,香火旺盛。传说常老洪积德行善,功德圆满,自己坐化,得道成仙,有人在其坐化月余,还在异地见过真身,传为佳话,也使阳山洞成为圣地,影响至今。

从常老洪之位向东看,另一处山脊上,有一块奇石傲然独立,酷似一位身着盔甲的将军。关于这位石将军,还有一段神话传说。很早以前,此地地势险要,常有野兽出没伤人。宋朝中期,岳飞带兵赶走金兀术,路过此地,一身高八尺的将军请命剿兽,带队进山,锣鼓鞭炮齐鸣,惊起一只猛虎窜进人群,向一老者扑去,将军奋不顾身,纵身一跃,护住老者,并同老虎搏斗,老虎被打死了,将军也不幸坠崖身亡。当地百姓为将军建坟立碑,并于初一、十五祭拜。三年后,狂风骤起,电闪雷鸣,霹雳响处,将军坟不见了踪影,却在立碑处竖起了一尊石人像,从此,人们便把石人像称为将军石。诗曰:保家卫国敌胆寒,何忍兽类乱家园,身死仍有精神立,泽被一方万古传。

从常老洪之位逶迤前行,各种奇洞渐次呈现。可谓洞洞有神佛,洞洞有香火。在这样的洞边行走,每个人都静悄悄的,唯梵音袅袅不绝于耳,甚至树枝上的鸟鸣都似咏经诵道,估计每个人都随着婉转的鸟鸣默默的进行着祷告。爬上一段相对陡峭的台阶,“阳山洞”三个篆书金字赫然映入眼帘,尤其底色为蓝色,更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进入洞中,但见观音菩萨端坐中间,慈眉善目且法相庄严,善男信女上香进贡者满脸虔诚,愿他们的每一个愿望都实现吧,同时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富民强,永世平安。





走进阳山,走过阳山洞,一面观景,一面悟道,听听传说故事,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佛也好,道也好,其本意都是劝人向善的,信也罢,不信也罢,人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不期望轰轰烈烈,但期望生活得到平静、安逸,每一步都无愧于心,所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用淡然、淡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肯定会迎来芬芳美丽的人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阳山洞,实在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