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各种媒体间开始流传这样对待婴幼儿的方式:你哭,我就不抱你。等你不哭了,我再抱你。而且还加上了一个理由:这样孩子就不会赖着你了,有利于孩子独立!
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聊一个跟这个话题可以成为类比的问题:我们大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好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说一句:“啊呀妈呀,吓死我了!”同时还用手拍拍自己的胸脯。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婴幼儿,当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他们只会哭,而不会像大人一样安慰自己。那么我们成人是怎么学会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安慰自己的呢?
在我们还在襁褓的时候,每当我们哭闹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会拍拍我们,以尽快抚慰我们的情绪;在我们还是幼童的时候,每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把我们抱起来拍拍我们。可以说,那个时候,我们是没有自我安慰的心理功能的,这个重要心理功能是父母在替我们完成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把安慰功能内化成自己的了,于是就拍拍自己的胸脯安慰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替我们完成,所以我们很少见到成年人受到惊吓后在路边哇哇大哭。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哭,不抱;不哭,抱。幼童在哭闹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安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的感受是:外界的环境是不接纳我的,是冷漠的,是排斥的;同时孩子感受自己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不可爱的人。长期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即低自尊的状态;他也很少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因为他知道那是个没有温暖情感的世界;同时他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很差,因为没有机会把父母安抚自己的功能内化成自己心理功能的一部分,即情商很低。
哭,不抱;不哭,抱。这种养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但请大家了解一下他养育孩子的情况:华生的儿子雷纳在三十多岁自杀身亡;另外两个孩子,女儿几次自杀未遂,儿子终身流浪;第三代,外孙女酗酒成瘾,也曾反复考虑自杀。
忽视,是最严重的虐待!
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聊一个跟这个话题可以成为类比的问题:我们大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好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说一句:“啊呀妈呀,吓死我了!”同时还用手拍拍自己的胸脯。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婴幼儿,当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他们只会哭,而不会像大人一样安慰自己。那么我们成人是怎么学会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安慰自己的呢?
在我们还在襁褓的时候,每当我们哭闹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会拍拍我们,以尽快抚慰我们的情绪;在我们还是幼童的时候,每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把我们抱起来拍拍我们。可以说,那个时候,我们是没有自我安慰的心理功能的,这个重要心理功能是父母在替我们完成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把安慰功能内化成自己的了,于是就拍拍自己的胸脯安慰自己,不再需要父母替我们完成,所以我们很少见到成年人受到惊吓后在路边哇哇大哭。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哭,不抱;不哭,抱。幼童在哭闹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安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的感受是:外界的环境是不接纳我的,是冷漠的,是排斥的;同时孩子感受自己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不可爱的人。长期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即低自尊的状态;他也很少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因为他知道那是个没有温暖情感的世界;同时他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很差,因为没有机会把父母安抚自己的功能内化成自己心理功能的一部分,即情商很低。
哭,不抱;不哭,抱。这种养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但请大家了解一下他养育孩子的情况:华生的儿子雷纳在三十多岁自杀身亡;另外两个孩子,女儿几次自杀未遂,儿子终身流浪;第三代,外孙女酗酒成瘾,也曾反复考虑自杀。
忽视,是最严重的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