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吧 关注:15,739贴子:72,536
  • 21回复贴,共1

逝世75周年的泰戈尔和问世100周年的《飞鸟集》——申请加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逝世75周年的泰戈尔和问世100周年的《飞鸟集》——你已飞过,我们还看着!
2016年8月7日,“东方诗圣”泰戈尔逝世75周年忌日。而在此之前的5月7日,是其155周年的诞辰日。2016年,泰戈尔代表作之一《飞鸟集》自首次出版以来,已历经一个世纪。

“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对诗人的疑问,或许可以有这样的回答:
“我们是受您滋养的人,因为您是爱的导师,我们找到的亲人。”
伟人的伟大在成长:
其实,《飞鸟集》第125首正好为泰戈尔本人做个评论:
The Great is a born child;when he dies
he gives his great childhood to the world.
文峰学士 新译:
伟人是个诞生的孩子;当他死时,
他将他那伟大的童年,交给尘世。
(泰戈尔虽已仙逝,可他的精神和影响却还像孩子般不断成长。——为了纪念泰戈尔今年的诞辰,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董友忱先生主编的新版《泰戈尔全集》——虽然价格不菲。)

《飞鸟集》的诗句,简练而深广,堪称“小而美”的典范。首译者郑振铎先生曾深情地称它“包含着深邃的大道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
飞鸟相遇,波澜再起:
《飞鸟集》虽美,它的译本却充满争议。首先是标题,英文诗集以第一首诗的开篇词“Stray birds”为名,这个词怎么译,看法不一,多位译者置“Stray”不顾而将其译成“飞鸟”,还有人译为“漂鸟”、“离鸟”、“荡鸟”等。

(《飞鸟集》开篇第一首,注释仅供参考!《飞鸟集》译者之一吴岩先生说:泰戈尔可不喜欢“嚼饭哺人”式的“赏析”,倒愿意读者直接领会和品味诗篇。——所以笔者不愿也不能“用最终定局的词儿把诗意说尽”,也追求“对我们的无法计量的美学享受作些启发”,如果实在要解释什么,吴岩先生也说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泰戈尔还是由泰戈尔来解释的好”。)
而内容上,因为《飞鸟集》的经典性以及翻译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素,这部诗集出版了多个中文译本,这种情况是其他外语诗集所不及的。译者之一陆晋德先生甚至在其译序中写道:“。。。我也觉察到这本书有不少版本,于是把所有两岸所出版的《飞鸟集》,全部找来。我告诉自己,只要有任何一本译得比我好,我就把所译成的书稿丢弃。”“最令我惊奇的是,《飞鸟集》竟然‘最少’有十五个译本,这至少说明:第一,这本书真的是好书,否则不可能吸引这么多人来翻译;第二,这本书真的很难译,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多译者要否定他之前的译者。”

(《飞鸟集》有多个中译本,译者有郑振铎、白开元、吴岩、徐翰林、肖聿、陆晋德、吕一奇、王立、王广州、孙达、玲子、卓如真、龚勋、贾文婷、艾柯、庄雅惠、张海、伍晴文、周仲谐等。)
而去年,“诗人”冯唐也出版了他的译本,虽然他自己没有怎么否定前辈译者,但译本的宣传语却是:“最具诗意和韵律的《飞鸟集》译本。”冯唐和他的团队让《飞鸟集》又火了一把——确切地说是让冯唐自己更火了——因为这个译本的出现引发了更激烈的争论,《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冯唐的翻译“不知有信,无论达雅”,文学界翻译界一阵批判。而支持冯唐的人也不少,李银河先生就为其发文:“冯唐译的是诗,郑振铎译的是大白话。。。冯唐的译本是《飞鸟集》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孰是孰非?我们来看看冯唐惹人争议的译句,以飞鸟集第三首为例: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郑振铎的译文是: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而冯唐版译文是: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不知这些翻译字眼的含义如何能与原诗匹配,这位“诗人”的异想天开也真让人脑洞大开,甚至想入非非。要是泰戈尔在天有灵,不知道看了该作何感想?)

(Louis-Ernest Barrias - Nature Unveiling Herself Before Science<复制品>)
艺术家巴里亚斯的雕塑代表作《自然在科学面前揭露她自己》也许能稍微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对它的恋人,摘下它广大的面具”这半句诗。只不过世界摘下面具不是因为科学,而是因为爱。
——不管怎样,冯唐的译本下架了。
冯唐版《飞鸟集》的出现和热议,反映了人们有更高更多元化的欣赏需求。郑振铎时代的白话文与现在更规范完善的国语有所差距,且其思想与表达上更受时代局限(且郑氏也有误译,梁实秋等人也曾批判过)——其他的人的译本也缺乏更鲜明的特色,而冯唐让自己的译本韵律化、情景化、简约化,“现代化”,博得一些年轻人的青睐。可是,就文学艺术性来说,其他译本真的被超越了吗?

(泰戈尔访华期间与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在一起)
无伤大雅与有辱斯文:
有人说,冯唐的“翻译”是大写意,求其神似,境界更高。这其实未必见得。因为他可能“自己翻译时玩得猖狂”,却远没有达到“得意忘形”(得其真意而忽略形式束缚)的状态,反而片面强调诗歌的押韵。
冯唐说:“诗不押韵,就像姑娘没头发一样别扭。”“不押韵的一流诗歌即使勉强算作诗,也不如押韵的二流诗歌。”
然而诗歌所讲求的形式上的“韵律”,不仅是押韵,还有律动的节奏。如果硬要说所押之韵像姑娘的头发,那么这韵也只是长发,而节奏却像短发——有些短发姑娘一样美丽,而长发如果发质差,发型不好或摆动不当,也不见得好看。

(飞鸟集第204首,诗歌兼具“意”与“韵”)
韵律,更像是姑娘的衣饰与动作,而比这形式更重要的是“意”、“气”和“神”,也就是内涵意义、风格气质与灵魂神采。这也是为什么“意韵、气韵、神韵”,都是“意、气、神”当先。而有此三韵可以引人入胜,达到某种“境界”。
的确,郑振铎译本感觉很多是大白话,不够精炼,缺乏诗韵,——因为他是以散文体来译的,而《飞鸟集》英语原版也大多是不押韵的散文诗——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某些译句成为经典。
有人对押韵问题持相对严谨的意见:“但到底押不押韵,最终还是要看原作:原诗押韵,翻译也要跟着押韵,反之亦然。”例如同样翻译过《飞鸟集》的白开元先生在翻译泰戈尔的孟加拉语诗歌时就是如此。

我们来看看泰戈尔本人是怎样对待翻译的韵律问题的。据说泰戈尔所写的孟加拉语诗歌“原作充满了微妙的韵律,不可翻译的轻柔的色彩以及创新的格律”,而他用英语翻译的自己的诗歌却很多是不押韵的散文体。他在《散文诗和自由体诗》里说:“我一时兴起,把《吉檀迦利》译成了英文,我的译文得到了当时著名的英国文学家们的承认。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文学的一个贡献。《吉檀迦利》的英译本受到了赞扬,我简直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我觉得赞扬言过其实了。我是个外国人,在译文中韵押得不对,格律也不齐。但总算他们感受到了我诗中的激情。应当承认,他们是对的。我觉得,我的诗并未因为用散文形式译出而有所失色。假若我是用诗的形式译出的话,那么可能会令人感到不足和不可取。”(见倪培耕、陆宗荣等译《泰戈尔论文学》)
其实,押韵对某些诗歌来说是“锦上添花”,如果一味追求押韵而歪曲了本意,那只是舍本逐末而已。《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林黛玉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所以有时候“意”到了,“韵”不到又何妨?写诗如此,翻译亦如此。郑振铎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不押韵,冯唐的“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押了韵,但前者不押韵得其意也无伤大雅,后者虽押韵失其意却有辱斯文。

(《飞鸟集》第十三首)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冯唐之失,终究却不在押韵,在于其个人色彩太浓,“有我之境”太强。冯唐说:翻译的“有我”之境,不只是译者的遣词、造句、布局、押韵,更是译者的见识、敏感、光明、黑暗。
可好多人读到的冯唐之境界,却仿佛在拉低泰戈尔的层次。没错,翻译是属于再创造,无法摆脱主观因素,但真正的翻译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翻译家应力求降低误导性,追求与原作“意韵”的契合,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无我之境”。
冯唐加入了太多“有我”的东西,他自己也说“诗意不只是在翻译中失去的,诗意也可以是在翻译中增加的,仿佛酒倒进杯子。”问题是倒酒人倒的是不是酒呢?——并不是所有人爱喝加进可乐的红酒。

(徐悲鸿绘泰戈尔)
我们还需要新译本吗?
要品尝美酒,我们得有个好舌头。欣赏外语诗歌,如果自己懂得原诗的语言,那是最好不过,那么,在国人英语水平总体提高,以及已有多种译本在先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新的译本吗?
到底还是要感谢冯唐先生,因为它不仅让《飞鸟集》重热,还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1、懂外语不一定能理解外语诗的含义;
2、好诗更是可以多解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3、权威和捷足先登者,不代表完美,长江后浪推前浪。
4、翻译经典并非拾人牙慧,炒冷饭,经典就是经典,值得玩味再三;
5、泰戈尔大师也不知道谁真正理解他,也许是百年后的某个你我他,各自体会了其中几句诗的深意。

(读书的泰戈尔和年轻人在一起)
其实只要是翻译,都难免有问题,董友忱先生讲,“翻译是永远留有遗憾的一种工作”,“翻译工作永远也达不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然而《飞鸟集》的某些名家译本也都出现了低级错误,在意韵和境界上更难与泰翁原作齐肩,难道读者就不能有更好的选择?鲁迅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咱们这么美的文字,就不能把如此经典的《飞鸟集》译得更准更美?

(翻译,就像《飞鸟集》第232首诗所写的情形。)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期待更好的新译本?不仅是《飞鸟集》,还有与《飞鸟集》堪称双璧的《流萤集》。。。。。。——新译《飞鸟集》《流萤集》等作品,不是为了打着泰戈尔的招牌打擂台——就像泰戈尔在《人的宗教》里说:“艺术是人的创作灵魂对最高真实的召唤的回答。”——也许会有译者听见泰格尔的召唤。即便缺少读者,相信也有新的译者做出交代,出于对经典的致敬,对伟人的感怀。
最后,为了表达对泰戈尔的敬意,笔者还是用泰戈尔自己的诗来结束本文——请他用他的伟大和爱来照耀我们。

(《飞鸟集》第176首)

(《飞鸟集》第280首)
文峰学士
2016年08月07日写于重庆
邮箱:413454575@qq.com


IP属地:重庆1楼2016-08-07 10:47回复
    更正:帖子中译者之一“卓如真”应为“卓加真”。


    IP属地:重庆3楼2016-08-09 13:36
    收起回复
      补充一下,关于飞鸟集:
      (《飞鸟集》有多个中译本,译者有郑振铎、白开元、吴岩、徐翰林、肖聿、陆晋德、吕一奇、王立、王广州、孙达、玲子、卓加真、龚勋、贾文婷、艾柯、庄雅惠、张海、糜文开、周策纵、钟文、周仲谐、傅一勤、伍晴文、张炽恒、北塔、钟书峰等。)
      关于stray birds:
      有翻译成:“漂鸟”、“离鸟”、“游鸟”、“荡鸟”、“迷鸟”、“迷途鸟”、“流浪鸟”、“漂泊离群的鸟”等。


      IP属地:重庆4楼2016-08-13 14:27
      回复
        补充一下,邵洵美也翻译过飞鸟集: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k.7385993.1997994373.d4919385.wfgoKc&id=5123763104&_u=e1mr43qa756
        而stray birds:周策纵翻译为“失群的鸟”


        IP属地:重庆5楼2016-08-14 17:20
        回复
          补充:姚华也翻译过飞鸟集,徐志摩还为他作序:
          http://sanwen8.cn/p/1c7EBMU.html


          IP属地:重庆6楼2016-08-16 17:13
          收起回复
            补充:新找到伊沙、老G翻译的《迷失的鸟群》(飞鸟集)全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db0970102egij.html


            IP属地:重庆7楼2016-08-20 11:39
            回复
              补充:市面上还有程郁翻译的飞鸟集:
              https://www.amazon.cn/dp/B00W4Q0FC6/ref=olp_product_details?_encoding=UTF8&me=


              IP属地:重庆8楼2016-08-22 17:04
              回复
                我主要研究了一下郑振铎和陆晋德的,感觉其余的大部分跳不出郑振铎的影子,陆晋德倒是不太一样,可惜每首诗都加注解有点画蛇添足了。


                9楼2016-08-22 23:52
                回复
                  极妙极妙,看到现在,大神的这一版是最忠于原文的。更难得的是还在形式编排上下了大功夫,就这排版已经可见一片心血,大不易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9-09 22:39
                  收起回复
                    补充:百寿益人翻译飞鸟集: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28896057_10_1.html


                    IP属地:重庆12楼2016-09-12 21:18
                    回复
                      近日又寻获一名为“苍山健男”译本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9-16 02:09
                      收起回复
                        谭笑言整理-少见的飞鸟集版本





                        IP属地:重庆15楼2016-09-28 11:24
                        回复

                          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其实我觉得应该让刚刚学习英文的小朋友来翻译,他们的见解会更纯粹~


                          IP属地:福建17楼2016-11-09 19:37
                          收起回复
                            有陆晋德的译本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11-11 1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