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吧 关注:8,730贴子:50,690

简体简释版《管锥编》序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体简释版《管锥编》序言
  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用文言文写了一部博大精深,贯通文史哲,融会中西文化的《管锥编》。这部书是作者通过对古籍的笺注,探究人类的本性与观念。这部书言精语妙,思深意远,“非好学深思者,勿克心领神会”。一个个方块字,一经作者连缀组合,就成了缀玉连珠的好文章;里面遣词炼字的巧夺天工,汉语汉字的神奇奥妙,中华文化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神迷,叹为观止!
  作者坚持这部书要用繁体字出版。这就要谈谈汉字简繁的问题了。我认为: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传承的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文字;汉字的简繁之争,实质上只是各自的习惯喜好不同;用各自习惯喜好的文字,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岂不妙哉!作者喜好繁体字,用繁体字出书是从其所愿。若说简体字会造成字义混乱,未免低估了读者的联想能力;若说繁体字能传承古代文化,如果文字的今义和古义不同,即使是繁体字,也丝毫不能增加读者对古文的理解能力。简体字作为通用规范汉字,推行应用了六十年,除了专门受过繁体字训练的人,简体字更加符合读者心意。
  我以三联书店第二版为依据,转换成简体版。书中引用的大量外语书籍,作者已译成文言文。为适应一般读者,我尽量删除了外语引文和外语注释。由于网页发贴(发文)都是整页的,因而书中的每条中文脚注,在网页标示【注释】、【注释·增订】,依情形排入相关章节。即正文(黑色字体)的自然段是否被【增订】(蓝色字体)、【注释】(红色字体)、【注释·增订】(红色字体)分成若干部分,就看正文段落的开头是否顶格。为一般读者多扫除一些阅读上的障碍,凡是我认为需要注释和说明的,则在六角括号“〔 〕”内(粉红色字体)作出简要的注释和说明。
  百度贴吧的钱钟书吧,是钱老粉丝的会聚之所;新浪博客可调整字体、字号、颜色和行距,页面至为清爽。所以,我在这两个网页发布简体简释版《管锥编》。
                             心静而专注
                        (曾用名:妙处难与人说)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IP属地:广东1楼2016-08-24 07:28回复
    希望你不是纯用电脑软件转换才好,否则错误肯定不少。即使你逐字校对转换,也算不得功德无量,因为这注定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喜欢钱锺书的人,也喜欢繁体字,也读得了繁体字。如果一个人只能用简体字该书,估计对钱锺书兴趣不会大,学力也有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8-24 09:29
    回复
      加油,顶贴


      IP属地:广东3楼2016-08-27 05:00
      回复
        看不懂说的什么。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8-27 13:49
        回复
                       钱钟书对《钱钟书集》的态度
                            (代序)
                             杨绛
            我谨以眷属的身份,向读者说说钱钟书对《钱钟书集》的态度。因为他在病中,不能自己写序。
            他不愿意出《全集》,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值得全部收集。他也不愿意出《选集》,压根儿不愿意出《集》,因为他的作品各式各样,糅合不到一起。作品一一出版就行了,何必再多事出什么《集》。
            但从事出版的同志们从读者需求出发,提出了不同意见,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钱钟书的作品,由他点滴授权,在台湾已出了《作品集》。咱们大陆上倒不让出?(二)《谈艺录》、《管锥编》出版后,他曾再三修改,大量增删。出版者为了印刷的方便,《谈艺录》再版时把《补遗》和《补订》附在卷末,《管锥编》的《增订》是另册出版的。读者阅读不便。出《集》重排,可把《补遗》、《补订》和《增订》的段落,一一纳入原文,读者就可以一口气读个完整。(三)尽管自己不出《集》,难保旁人不侵权擅自出《集》。
            钱钟书觉得说来也有道理,终于同意出《钱钟书集》。随后他因病住医院,出《钱钟书集》的事就由三联书店和诸位友好协力担任。我是代他和书店并各友好联络的人。
            钱钟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他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他绝不号召对他作品进行研究,也不喜旁人为他号召,严肃认真的研究是不用号召的。《钱钟书集》不是他的一家言。《谈艺录》和《管锥编》是他的读书心得,供会心的读者阅读欣赏。他偶尔听到入耳的称许,会惊喜又惊奇。《七缀集》文字比较明白易晓,也同样不是普及性读物。他酷爱诗。我国的旧体诗之外,西洋德、意、英、法原文诗他熟读的真不少,诗的意境是他深有领会的。所以他评价自己的《诗存》只是恰如其分。他对自己的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以及散文等创作,都不大满意。尽管电视剧《围城》给原作赢得广泛的读者,他对这部小说确实不大满意。他的早年作品唤不起他多大兴趣。“小时候干的营生”会使他“骇且笑”,不过也并不认为见不得人。谁都有个成长的过程,而且,清一色的性格不多见。钱钟书常说自己是“一束矛盾”。本《集》的作品不是洽调一致的,只不过同出钱钟书笔下而已。
            钱钟书六十年前曾对我说:他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六十年来,他就写了几本书。本《集》收集了他的主要作品。凭他自己说的“志气不大”,《钱钟书集》只能是菲薄的奉献。我希望他毕生的虚心和努力,能得到尊重。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IP属地:广东7楼2016-09-12 14:51
          回复
            我也很喜欢钱老的《管锥编》,可别人陈寅恪的吧里,很多人把钱老贬得一文不值,真让人生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9-13 12:08
            收起回复
              没看过,你买书了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9-14 11:57
              收起回复
                有没有钱老在《光明日报》评诺奖的文章!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6-10-21 18:29
                收起回复
                  博客那边看着更舒服,希望楼主有机会能慢慢再补点,没看过瘾


                  IP属地:贵州24楼2017-06-22 12:0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7-02 23:16
                    回复
                      太感谢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7-07-05 08:3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7-07 00:1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7-10 16:1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7-10 16:19
                            回复
                              楼主会持续更么?我最近在看,这个译注太良心了,还有可以发我一份简体文版的么?1257287785@qq.com


                              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18-02-10 1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