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吧 关注:7,576贴子:116,014

五胡十六国官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天涯社区原创,标题贴名 秦朝到清朝古今官职大对比。我在其中摘抄出来,有些写的不好的地方请指正。
申明参考来源
  1.(十六国胡族政权封建化问题初探)王素香 辽宁工学院学报
  2.(十六国官制研究)周伟洲 《文史》, 2002(1):51-77
  3.(十六国官制初探) 冯君实 东北师大学报 1984年第4期
  4.(十六国的行政中枢制度及其新因素)徐美莉 《甘肃民族研究》, 2013(4):46-51
五胡十六国的官制
由于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是胡族建立的,这些政权在占据北方以后大都摒弃本民族野蛮落后的统治方式,进而实行中原地区行之以久的封建制度。而他们的官制受中原影响,基本沿用魏晋官制。以下将十六国的官制分为3个部分来叙述,包括中央官制、军事和地方官制。
 五胡十六国中央官制
  十六国时期是个分裂的时代,大多数政权寿命较短,没有完善的官僚体系,只有少数的大政权,由于是以胡族贵族为主体的胡汉贵族地主的联合专政,在官制上也有各自时代的特点。
  十六国时期多数政权为胡族贵族为主体,所以其中有一部分的政权实行了胡汉分治。即单于台制,因而官制上也分为胡汉两个体系,中国学者称为“双轨制”。据现存的史料所载,前赵的刘渊、石勒的后赵、慕容盛时期的后燕、冯跋的北燕。这四国都有设立单于台制度,此外还有前秦、前燕、后秦、西秦、南凉、夏国等六国。以上六国均在建立政权前后,统治者均有大单于之名。
  由于他们受到原来匈奴政权的影响,其目的是以匈奴最高首领大单于之名来号召诸胡,由于他们刚起兵自立,政权不稳,等到稳定时,大单于之名就再不见史籍。因此他们是不同程度上受到前赵的单于台制的影响,后来因各种原因没有设置此官机构。
自先秦以来,胡族最高的统治者为大单于,大单于的任务是统辖胡族人民,如《晋书 .石勒载记》所记:以大单于镇抚百蛮。由于置大单于的政权以胡族贵族为主体,胡族人民是其基本群众和军队主要来源,所以大单于地位尤其重要。当胡族皇帝以太子或亲属领大单于时,这个大单于实际上就是副王。如后赵石虎以其子石宣为大单于,石宣能羽葆、华盖、建天子旗帜。又如石勒在位时先自谦大单于,即位皇帝后,便以子石宏为大单于,结果引发石虎不满。所以石虎争夺大单于,后来石勒死后,太子石弘立即拜石虎为丞相兼大单于,“总摄百揆”即总揽朝政,可以看出其地位显赫和重要。
大单于的权力执行机构为单于台,前赵刘曜署子刘胤为大单于,在渭城置单于台。后燕慕容盛建立燕台,后来慕容熙改燕台为大单于台。《通鉴》胡注谓:“二赵以来,皆立单于台,以统杂夷,盛仍立之。”
  单于台的特点如下:
  1.虽然设置两套统治机制,进行胡汉分治,但实际上基本沿用的是魏晋官制,单于台制为辅助。如石勒采用的是九品官人法对士族进行评定、任用。前秦也“复魏晋士籍”、“拔幽滞,显贤才”前燕慕容)在汉族地主中“推举贤才,委以庶政。”在后赵、前燕、前秦及羌人建立的后秦政权中汉族官吏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汉族地主被广泛地任用于各个领域,甚至就连独挡一面的高级军事将领也不乏汉人。


1楼2016-08-25 14:45回复
    很好,支持!


    2楼2016-08-25 17:02
    回复
      下面呢?


      IP属地:浙江3楼2016-08-25 17:44
      收起回复
        申精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6-08-26 08:54
        回复
          单于台的属官:
            大单于之下,各国的所设的官职有,前赵的刘聪置单于左右辅,刘曜为左辅,乔智明为右辅。后燕和汉国也为左右辅。刘曜时则为左右贤王,皆以五胡豪杰任职,其余各国只置单于辅相,如后赵石勒命石虎为单于元辅,前秦苻洪以氐酋毛贵为单于辅相,北燕的冯跋置单于四辅(前后左右),人数最多。
            无论是单于左右辅、左右贤王、单于元辅、单于辅相又或者单于四辅皆为单于台的第二把手,只是称谓略有不同,地位如同中原的尚书。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6-08-26 08:56
          回复
            “六夷”这种通称还能有所指了?非要对号入座找出六个群体?“讳胡尤峻”的石勒难道还自称自己的人为“六夷”?这如同北魏称南朝为岛夷,南朝对这称呼照单全收自称岛夷?


            10楼2016-08-26 14:50
            收起回复
                ╭══╮ ┌══════┐


              11楼2016-09-20 10:45
              回复
                胡部大:《通鉴》卷八十六胡注云:“胡人一部之长,呼为部大”。即部落首领
                  豪大:胡注:“豪大,犹言豪帅也。是时东北夷为主帅为大。”出处为鲜卑段辽与石虎决战,战败,带其妻子、宗族、豪大千余家逃往密云山。
                  城大:胡注;“城大,犹城主也,一城之长,故曰城大”。


                12楼2016-10-16 22:11
                回复
                  至于单于台下还有什么官职,史书没有太多记载,我也就找出这些了,这就到此为止。以下便简略说以下十六国中央官制。
                    丞相、相国:五胡十六国大多设置此官,有的还分左右丞相,职能大多与魏晋相同。
                    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大多置此官,多为重臣,如前燕慕容恪,前秦司徒王猛、太尉雷弱儿等等
                   大司马:前赵、前秦、北燕、后凉等均置大司马
                    光禄大夫:十六国多置此官职,有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卿、金紫光禄大夫等后赵石虎置中光禄大夫,位在左右光禄大夫之上。
                    接下来是中央三省
                    魏晋时期的三省中枢制度已经完善,也是十六国大多数皇帝的普遍选择,但是不是所有国家都完全模仿,而是也有自己的创新,例如1.只置尚书丞郎及以下的官,不置尚书令、尚书仆射等高官,2.尚书各部灵活不同于魏晋时期,3.有政权甚至放弃这套制度,另建一个。


                  14楼2016-10-16 22:13
                  回复
                    不错,赞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0-17 20:01
                    收起回复
                      列曹尚书:基本沿用西晋就不一一举例了,但也有个别不同,如刘聪废置吏部尚书,置左右选曹尚书,后燕、北魏置七兵尚书,夏国置都官尚书,前秦的北部尚书、金部尚书等。
                        1北部尚书: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苻坚命张天锡为北部尚书,掌管北番。
                        2.金部尚书:在魏晋时只是尚书之下的曹郎,前秦上升为尚书级别。
                        3.都官尚书:赫连勃勃手下大将买德攻占关中,官拜都官尚书,加冠军将军,和金部尚书一样,夏国将其升为尚书级别。


                      17楼2016-10-19 20:08
                      回复
                         4.七兵尚书:原本的五兵尚书,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加上中、外兵为七兵, 胡三省注:“摄七兵事,摄尚书七兵曹事也。
                          除了以上外某些国家将魏晋原有列曹尚书的名字改了,如西秦有主客尚书、兵部尚书、民部尚书,后凉后燕同样也是有兵部尚书和民部尚书。这可以看出名称的变更,不按旧例,而前秦的北部尚书体现了地区和人民的管理,最后是某些曹郎地位上升为尚书,这也是一个转变。


                        18楼2016-10-20 19:53
                        回复
                           尚书左右丞、尚书郎:凡是有尚书省的五胡政权,均置。
                            以上是普通五胡政权尚书省机构的大致,接下来说说十六国中某些国家尚书省的新变化,
                            (一)尚书省只置丞郎以下的官职
                            在西北地区,如后凉、南凉、北凉、西秦四国的尚书制度里,在某段时间内取消尚书令、尚书、尚书仆射等官,只置尚书左右丞、尚书郎等官来负责尚书省的事务。这一简化尚书省的制度是由后凉的吕光开创的。


                          19楼2016-10-20 19:53
                          回复
                            后凉的吕光到了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才重新复置尚书和尚书仆射。当后凉瓦解后,曾是吕光的手下沮渠蒙逊与段业建立北凉,也是效仿后凉的建制,以尚书左右丞为尚书省最高长官。而南凉秃发傉檀称臣于姚兴,也是以丞郎以下的官员维持尚书省的运作达三四年之久,到了(408年)复位凉王,复置录尚书事、尚书仆射等等。最后的西秦到后文也有介绍。


                            22楼2016-10-20 19:58
                            回复
                              之所以这四国或置或废这些尚书省高官,简化尚书省,是因为尚书左右丞虽地位等级低于各尚书,但是负责对尚书省的总体运作,在没有尚书令、尚书仆射的情况下,也可以带动尚书省。
                                而丞郎即尚书郎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文书,尚书郎以下的令史等负责管理各种文书,这也是尚书省政务的具体办事人员。而魏晋时的尚书令等八局座等皆是议论朝政,不作尚书省的具体政务,正因为如此,这些国家可以在一段时期简化尚书省,只置丞郎和尚书左右丞来运作尚书省事务。


                              23楼2016-10-21 1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