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兴一叹,竟夕意难平--浅议金光宗主
说起来,知道金光宗主,纯属偶然。老早就见到有人推荐《你的样子》这个MV,只是不知金光何许人也,居然放过了。某天实在是无聊,又无意见到,姑且一观。谁想竟有了意料之外的惊喜。那个时候还不清楚剧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觉得这MV中人神情如此萧索,如此落寞,肯定是一寂寞英雄之类的。不过似乎打扮的华丽了点,貌似正面英雄一般都很朴素or落魄的?反角才总是打扮的华丽丽。不过演员神韵不凡,也就暂且收起疑问,赶快去找相关资料来看。
在《倩》吧看了一大堆的东西后,终于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没想到啊没想到,此人居然是剧中最不受人欢迎的反面人物--至少我看广大人民群众对他都是这个印象。只是有几篇分析剧情,分析金光的文引起我的注意。认真拜读了一下,作者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对剧情分析很透彻,对金光评价之高更是无与伦比。金光忽然又变成了一个苦心孤诣,忍辱负重的人间卫士。再加上搜集资料过程中读了《夕阳山外山》这个文,更是好奇。毁誉参半,功过难评。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于是乎,我按住耐心从头观剧。一遍从头到尾一眼不拉的看下来,感觉颇为复杂。很难武断的把金光划为坏人(虽然编剧似乎有这方面的意向--在刻画这个人物时用很多反派的表现手段),但是,更无法单纯的说他是一个好人。他身上有太多的问题。不过,人本就不是能简单用好坏来定义的。尽管这样很直接,然而每个人都是混合复杂的,尤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来说,越单纯就越苍白,只有展现出人性中的矛盾,冲突和个体的复杂性,才能使得艺术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我不知道他人欣赏金光的哪一点,但是我无疑是为这个角色的难以表述的悲剧性和复杂性所吸引。我只能浅薄的说,他是一个执着于理想的人。听其言,观其行,默思前因后果,最终为君慨然一叹,到底意难平。不欲为其正名,且谈自身感受。
金光甫一出场,作为便与众不同。同门在与魔君生死相斗,他却在关键时候自行离开战场,直奔即将出世的怨侣而去。目标明确,杀人迅捷,手段果决,予人狠毒无情之感。及至对峙燕赤霞夫妇,为一个婴孩的生死,各不相让,最终燕氏夫妇携婴儿拂袖而去,而七世怨侣业已落入魔宫之手。这一场戏很重要。不光因为开场交代了缘由,更因为这是我唯一看出金光妥协动摇的一次。是的,妥协。在一定要杀掉七世怨侣的事情上让步妥协了。虽然此后他再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动摇过。即使他可以佯装同意大婚,他也依然是要杀之而了结。然而此时,他还年少。司马三娘的指责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使他垂下长剑的是他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情感。此时一个常人的怜悯不忍对于他斩钉截铁的师祖遗训稍占上风,燕赤霞沧桑而布满皱纹的脸上的苦涩正是他所深深理解的。杀死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任何一个存有良知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容忍的。更何况玄心正宗这样本就为了维护人间和平安宁的道门宗派?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安全,为了多少年来宗门的坚持,竟不得不让无辜者的鲜血染满自己的双手,这真是一个残忍的方式,一个残酷的抉择。对于一向除魔卫道的玄心正宗,他们不可能不犹豫,不质疑。宗主燕赤霞,在这样的抉择面前,痛苦而又迷茫。他知道金光所为是对的,毫无疑问是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把给天下百姓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的,而且是师祖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但是他做不到牺牲一个幼小无助的生命。他离开了,愧疚而又痛苦的离开。金光依师祖之法自任宗主,但是居然眼看着他们那样离开了。并没有阻拦。这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表露。天下安宁,师祖遗训,监察之责,人之常情,天人交战。他并非生来无情的要赶尽杀绝之人。金光的妥协因于他完全理解燕赤霞的痛苦。如果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他也不愿如此。燕赤霞抱着婴孩走向司马三娘的步伐是那样沉重,当他背转身离开的时候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背弃了一份责任,一份残忍而又沉重的责任。所以燕赤霞是愧疚的。愧疚自己没有完成的职责,愧疚自己到底败在了自己的不忍上。金光无情吗?在这一幕,我恰恰看出的是他的情。他对于老宗主的惋惜之情,对于婴儿的不忍之情。也许有人要说了,金光这次之所以妥协,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燕氏夫妇的对手,在他们的阻拦之下根本杀不了婴儿。也许罢。但是他并没有命令周围的门下弟子群起而攻之,若真如此燕氏夫妇伤余恐亦是不敌的。他就那么看着他们离开了。尽管他知道,他们这一去,今后要完成此事加倍的艰难。有时生死的距离,只在一念之间。这一次他妥协了。一次心软,造成今后无穷的祸患。二十年后,想起此时,他后悔过吗?若时光能倒转,他是否还能注视他们离开?这些都无法知晓了。我们所知道的是,从此以后,在这个问题上他再不曾动摇过。我们揣测,是不是因为对于这一次的动摇遗留的后果感到懊悔,故而更加坚定的告诫自己再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说起来,知道金光宗主,纯属偶然。老早就见到有人推荐《你的样子》这个MV,只是不知金光何许人也,居然放过了。某天实在是无聊,又无意见到,姑且一观。谁想竟有了意料之外的惊喜。那个时候还不清楚剧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觉得这MV中人神情如此萧索,如此落寞,肯定是一寂寞英雄之类的。不过似乎打扮的华丽了点,貌似正面英雄一般都很朴素or落魄的?反角才总是打扮的华丽丽。不过演员神韵不凡,也就暂且收起疑问,赶快去找相关资料来看。
在《倩》吧看了一大堆的东西后,终于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没想到啊没想到,此人居然是剧中最不受人欢迎的反面人物--至少我看广大人民群众对他都是这个印象。只是有几篇分析剧情,分析金光的文引起我的注意。认真拜读了一下,作者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对剧情分析很透彻,对金光评价之高更是无与伦比。金光忽然又变成了一个苦心孤诣,忍辱负重的人间卫士。再加上搜集资料过程中读了《夕阳山外山》这个文,更是好奇。毁誉参半,功过难评。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于是乎,我按住耐心从头观剧。一遍从头到尾一眼不拉的看下来,感觉颇为复杂。很难武断的把金光划为坏人(虽然编剧似乎有这方面的意向--在刻画这个人物时用很多反派的表现手段),但是,更无法单纯的说他是一个好人。他身上有太多的问题。不过,人本就不是能简单用好坏来定义的。尽管这样很直接,然而每个人都是混合复杂的,尤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来说,越单纯就越苍白,只有展现出人性中的矛盾,冲突和个体的复杂性,才能使得艺术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我不知道他人欣赏金光的哪一点,但是我无疑是为这个角色的难以表述的悲剧性和复杂性所吸引。我只能浅薄的说,他是一个执着于理想的人。听其言,观其行,默思前因后果,最终为君慨然一叹,到底意难平。不欲为其正名,且谈自身感受。
金光甫一出场,作为便与众不同。同门在与魔君生死相斗,他却在关键时候自行离开战场,直奔即将出世的怨侣而去。目标明确,杀人迅捷,手段果决,予人狠毒无情之感。及至对峙燕赤霞夫妇,为一个婴孩的生死,各不相让,最终燕氏夫妇携婴儿拂袖而去,而七世怨侣业已落入魔宫之手。这一场戏很重要。不光因为开场交代了缘由,更因为这是我唯一看出金光妥协动摇的一次。是的,妥协。在一定要杀掉七世怨侣的事情上让步妥协了。虽然此后他再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动摇过。即使他可以佯装同意大婚,他也依然是要杀之而了结。然而此时,他还年少。司马三娘的指责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使他垂下长剑的是他作为一个人的道德情感。此时一个常人的怜悯不忍对于他斩钉截铁的师祖遗训稍占上风,燕赤霞沧桑而布满皱纹的脸上的苦涩正是他所深深理解的。杀死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任何一个存有良知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容忍的。更何况玄心正宗这样本就为了维护人间和平安宁的道门宗派?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安全,为了多少年来宗门的坚持,竟不得不让无辜者的鲜血染满自己的双手,这真是一个残忍的方式,一个残酷的抉择。对于一向除魔卫道的玄心正宗,他们不可能不犹豫,不质疑。宗主燕赤霞,在这样的抉择面前,痛苦而又迷茫。他知道金光所为是对的,毫无疑问是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把给天下百姓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的,而且是师祖千叮咛万嘱咐过的。但是他做不到牺牲一个幼小无助的生命。他离开了,愧疚而又痛苦的离开。金光依师祖之法自任宗主,但是居然眼看着他们那样离开了。并没有阻拦。这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表露。天下安宁,师祖遗训,监察之责,人之常情,天人交战。他并非生来无情的要赶尽杀绝之人。金光的妥协因于他完全理解燕赤霞的痛苦。如果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他也不愿如此。燕赤霞抱着婴孩走向司马三娘的步伐是那样沉重,当他背转身离开的时候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背弃了一份责任,一份残忍而又沉重的责任。所以燕赤霞是愧疚的。愧疚自己没有完成的职责,愧疚自己到底败在了自己的不忍上。金光无情吗?在这一幕,我恰恰看出的是他的情。他对于老宗主的惋惜之情,对于婴儿的不忍之情。也许有人要说了,金光这次之所以妥协,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燕氏夫妇的对手,在他们的阻拦之下根本杀不了婴儿。也许罢。但是他并没有命令周围的门下弟子群起而攻之,若真如此燕氏夫妇伤余恐亦是不敌的。他就那么看着他们离开了。尽管他知道,他们这一去,今后要完成此事加倍的艰难。有时生死的距离,只在一念之间。这一次他妥协了。一次心软,造成今后无穷的祸患。二十年后,想起此时,他后悔过吗?若时光能倒转,他是否还能注视他们离开?这些都无法知晓了。我们所知道的是,从此以后,在这个问题上他再不曾动摇过。我们揣测,是不是因为对于这一次的动摇遗留的后果感到懊悔,故而更加坚定的告诫自己再也不能犯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