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捌——秋词(午亚)】
九月的长安城,落了一地叶。
几个寒门世子聚在望江楼吟诗作对,望着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涌向远处山川,心中感慨万千无处抒发,只得扼腕叹息。王城脚下的说书先生又在大刀阔斧的谈论着如今朝堂政局如今的深宫内苑如何如何!
“要我说啊,此年间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无非是那明阳王府的小殿下与先皇遗孤的那几两二三事,可真是可悲可叹!”
“我说刘瞎子就别卖关子了!”
“就是就是,赶紧说正事吧,那小殿下和那皇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个看似山野莽夫的男子把手中的酒杯往桌上一磕,金刀大马的一架腿,袖口的风被刷拉的呼呼作响,眼睛直直的盯着那说书台上年余半百的白须老先生,仿佛能够看出什么花样来,而在茶楼最里间的地方还有一桌,雕花梨木遮掩下是个年轻男子,倒也是生得眉清目秀丰神俊逸,发间挽着一支青玉簪,及腰蓝发被斗篷遮掩只露出耳鬓一撮。
拿起杯中君山银针轻呡了一口,果然是清冽甘醇,就如同他的心上人。
楼下又在聒噪,啪的一声惊堂木,刘瞎子握着把纸扇子敲了敲桌面,眉飞色舞的讲述起那元贞年间那将军府不为人知的往事……
“你们且听我细细道来,想当年呐这安贵妃可是王身边的宠妃,入宫十载怀有一子,那儿子可生得容貌秀美,当年帝都的官家小姐们那可真是求之若鹜,就盼着那什么时候皇恩浩荡就落在他们的头上了,只不过当年人算不如天算,在那小皇子十六岁生辰……”
元贞二十七年,安王谋反,北方胡人铁骑直逼中原,与其里应外合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让王族退位,新王登基,将后宫及王族子嗣囚禁于侞秀殿,将已成年的皇子以及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嫔妃全部赐以白绫,血洗了宁死不屈的官员宰辅一百二十八人,一夕之间皇城内外人心惶惶,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项上人头。
安贵妃不相信自己父亲谋反自尽于九曲廊前,留下的孩子被当时安王副将一直忠心耿耿的副将抱走,寄养在他的姑婆家,也就是那时候的太师庶子,受封于帝都为明阳王。那副将因为也算得上祖上军功深受信任,安王并没有发觉处决皇子当中换了一人,那孩子后来就成了明阳王府养子,跟随着嫡子一起长大。
后花园内的水榭上,两个少年正在舞刀弄剑,身着青衣的少年手中握着一杆红缨枪舞出一段劈山裂石的枪法,收势如同长虹贯日,廊桥石墩都被打出了一道道裂缝,青衣少年收起长枪,枪尖都在微微发颤,看着身边挥斩长剑的少年踏步上前。
“小齐的身体比较弱,还是让我来习武保护你吧,我可是将门之后!”
“午玄哥哥可是国之栋梁,为的是国是家是百姓,又怎能为小齐一人说出这番言辞,被王上知晓怕是遭难!”蓝衣少年奋力挥剑,似乎是有着沉重的心事,漫不经心的动作被沉重的铁剑带动着,身体向前一倾,脚步凌乱的上前几步,午玄打算搀扶的手臂被少年随意的拂开,长剑发出呼的一声剑鸣嵌入木桩,小齐伸手一拔没有拔出干脆松开了手看着那深深的一道伤,落寞寡欢的看着水榭平静无风的湖面。
“我知道今日是安贵妃的祭日……”
午玄与小齐比肩而立,一针见血的戳穿了他的心事,蓝衣少年呡着下唇望着水面被鱼儿戳破了口子,冒着泠泠水色,手掌不自觉的紧握着不敢松开,似乎只有这样才可压抑心中的愤懑不平。午玄看着少年隐忍的模样,眼底流露出几丝心疼抓住了他的手轻轻掰开。
“小齐想不想去祭拜安贵妃……”
少年的声音很冰冷也很决绝,似乎下了什么决定,小齐转过头惊愕的看着他,但谁都能够看得出来他的眼睛里那抹期待,愣了半晌才猛然惊觉午玄的异常,抓住了他的袖子又觉得不妥想要撤回,对方早已握住了他的手,展开笑容一脸轻松的说道:“小齐别担心,我不会铤而走险的,这一次让我们光明正大的祭奠安贵妃娘娘,相信我,到时候小齐只管听我的就好,没事的……”午玄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扶着后颈,犹豫了许久也没有抱住少年,只是更用力的抓了抓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小齐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一直到晚间也没有见到午玄的身影,倒是下人提前送来了香烛贡品等物,吩咐的马车也到达了后门。
思量了片刻,还是推开了午玄的书房,他失踪了一整天,果然在这里找到了那个青衣少年,他似乎正在跟下属说着什么,那人一袭黑衣裹着面纱,小齐一眼认出那是府门暗卫,那人早在小齐靠近书房的同时就已经发现了他的行踪,与午玄行了个礼急匆匆消失在了房梁之上。看到蓝衣少年立在门口,午玄走上前将他拉到了里间,小齐抓住了他的手让他正对着自己道:“我不去了……”
“小齐不要任性了,我知道……”
“不要执着于过去那是你告诉我的,从我刚刚进明阳王府的时候起,小齐既然已经是午玄哥哥的侍读就不会不顾念明阳王府,此事干系重大,休要再提!”
九月的长安城,落了一地叶。
几个寒门世子聚在望江楼吟诗作对,望着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涌向远处山川,心中感慨万千无处抒发,只得扼腕叹息。王城脚下的说书先生又在大刀阔斧的谈论着如今朝堂政局如今的深宫内苑如何如何!
“要我说啊,此年间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无非是那明阳王府的小殿下与先皇遗孤的那几两二三事,可真是可悲可叹!”
“我说刘瞎子就别卖关子了!”
“就是就是,赶紧说正事吧,那小殿下和那皇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个看似山野莽夫的男子把手中的酒杯往桌上一磕,金刀大马的一架腿,袖口的风被刷拉的呼呼作响,眼睛直直的盯着那说书台上年余半百的白须老先生,仿佛能够看出什么花样来,而在茶楼最里间的地方还有一桌,雕花梨木遮掩下是个年轻男子,倒也是生得眉清目秀丰神俊逸,发间挽着一支青玉簪,及腰蓝发被斗篷遮掩只露出耳鬓一撮。
拿起杯中君山银针轻呡了一口,果然是清冽甘醇,就如同他的心上人。
楼下又在聒噪,啪的一声惊堂木,刘瞎子握着把纸扇子敲了敲桌面,眉飞色舞的讲述起那元贞年间那将军府不为人知的往事……
“你们且听我细细道来,想当年呐这安贵妃可是王身边的宠妃,入宫十载怀有一子,那儿子可生得容貌秀美,当年帝都的官家小姐们那可真是求之若鹜,就盼着那什么时候皇恩浩荡就落在他们的头上了,只不过当年人算不如天算,在那小皇子十六岁生辰……”
元贞二十七年,安王谋反,北方胡人铁骑直逼中原,与其里应外合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让王族退位,新王登基,将后宫及王族子嗣囚禁于侞秀殿,将已成年的皇子以及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嫔妃全部赐以白绫,血洗了宁死不屈的官员宰辅一百二十八人,一夕之间皇城内外人心惶惶,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项上人头。
安贵妃不相信自己父亲谋反自尽于九曲廊前,留下的孩子被当时安王副将一直忠心耿耿的副将抱走,寄养在他的姑婆家,也就是那时候的太师庶子,受封于帝都为明阳王。那副将因为也算得上祖上军功深受信任,安王并没有发觉处决皇子当中换了一人,那孩子后来就成了明阳王府养子,跟随着嫡子一起长大。
后花园内的水榭上,两个少年正在舞刀弄剑,身着青衣的少年手中握着一杆红缨枪舞出一段劈山裂石的枪法,收势如同长虹贯日,廊桥石墩都被打出了一道道裂缝,青衣少年收起长枪,枪尖都在微微发颤,看着身边挥斩长剑的少年踏步上前。
“小齐的身体比较弱,还是让我来习武保护你吧,我可是将门之后!”
“午玄哥哥可是国之栋梁,为的是国是家是百姓,又怎能为小齐一人说出这番言辞,被王上知晓怕是遭难!”蓝衣少年奋力挥剑,似乎是有着沉重的心事,漫不经心的动作被沉重的铁剑带动着,身体向前一倾,脚步凌乱的上前几步,午玄打算搀扶的手臂被少年随意的拂开,长剑发出呼的一声剑鸣嵌入木桩,小齐伸手一拔没有拔出干脆松开了手看着那深深的一道伤,落寞寡欢的看着水榭平静无风的湖面。
“我知道今日是安贵妃的祭日……”
午玄与小齐比肩而立,一针见血的戳穿了他的心事,蓝衣少年呡着下唇望着水面被鱼儿戳破了口子,冒着泠泠水色,手掌不自觉的紧握着不敢松开,似乎只有这样才可压抑心中的愤懑不平。午玄看着少年隐忍的模样,眼底流露出几丝心疼抓住了他的手轻轻掰开。
“小齐想不想去祭拜安贵妃……”
少年的声音很冰冷也很决绝,似乎下了什么决定,小齐转过头惊愕的看着他,但谁都能够看得出来他的眼睛里那抹期待,愣了半晌才猛然惊觉午玄的异常,抓住了他的袖子又觉得不妥想要撤回,对方早已握住了他的手,展开笑容一脸轻松的说道:“小齐别担心,我不会铤而走险的,这一次让我们光明正大的祭奠安贵妃娘娘,相信我,到时候小齐只管听我的就好,没事的……”午玄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扶着后颈,犹豫了许久也没有抱住少年,只是更用力的抓了抓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小齐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一直到晚间也没有见到午玄的身影,倒是下人提前送来了香烛贡品等物,吩咐的马车也到达了后门。
思量了片刻,还是推开了午玄的书房,他失踪了一整天,果然在这里找到了那个青衣少年,他似乎正在跟下属说着什么,那人一袭黑衣裹着面纱,小齐一眼认出那是府门暗卫,那人早在小齐靠近书房的同时就已经发现了他的行踪,与午玄行了个礼急匆匆消失在了房梁之上。看到蓝衣少年立在门口,午玄走上前将他拉到了里间,小齐抓住了他的手让他正对着自己道:“我不去了……”
“小齐不要任性了,我知道……”
“不要执着于过去那是你告诉我的,从我刚刚进明阳王府的时候起,小齐既然已经是午玄哥哥的侍读就不会不顾念明阳王府,此事干系重大,休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