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粗皮的桂皮被叫做“肉桂”,我认为把桂皮去说成肉桂是一种错误,一个大误导。难道把桂树外表的一层很薄的角质(老化)层就可以称为桂皮吗?显然是大错误,就如同一个很久没有洗澡的人外表有一层污垢,他把这层污垢搓下,难道就是脱下了一层人皮了?他就没有皮了?外面只剩下肉了吗?显然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不需要中医学者去认证、辩论,因为找任何一个生物学家都可以说的非常清楚告诉你什么是皮什么是肉。他们比你更加专业得多。
作为中医学者,我认为值得认证、探讨的是草药的性味、归经、作用,在一个方子中的具体主要功效。
桂枝秉春天之木性,于春天升发,冒出嫩芽,有春方有夏,有升才有长,木能生火,味轻才能升,用桂枝,去皮,皮之性收敛沉降,去皮桂枝味轻薄,自然就是取其升发、达表驱邪之性,味微辛甘,辛甘化阳,微辛甘微补阳(轻阳以升),桂枝汤,寒伤在表,病之轻也,微补其阳,以助不大虚之本阳以抗表寒邪外出。
而桂皮味厚重,味厚沉降,皮亦收敛之性,桂皮大辛大甘,是大补阳,重阳沉降入里,里寒自然可用,若伤寒在表,用之桂皮即为误也,治病之根本在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伤寒于表,正阳不大虚,若大补阳,则阳多余阴,即寒邪去,又当伤阴也

作为中医学者,我认为值得认证、探讨的是草药的性味、归经、作用,在一个方子中的具体主要功效。
桂枝秉春天之木性,于春天升发,冒出嫩芽,有春方有夏,有升才有长,木能生火,味轻才能升,用桂枝,去皮,皮之性收敛沉降,去皮桂枝味轻薄,自然就是取其升发、达表驱邪之性,味微辛甘,辛甘化阳,微辛甘微补阳(轻阳以升),桂枝汤,寒伤在表,病之轻也,微补其阳,以助不大虚之本阳以抗表寒邪外出。
而桂皮味厚重,味厚沉降,皮亦收敛之性,桂皮大辛大甘,是大补阳,重阳沉降入里,里寒自然可用,若伤寒在表,用之桂皮即为误也,治病之根本在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伤寒于表,正阳不大虚,若大补阳,则阳多余阴,即寒邪去,又当伤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