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提出,当发生了一件事情,个体对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会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如果把这件事情判定为坏的、不好的,个体就会感到焦虑,并且衍生出焦虑症状。如果能够看到这件事情积极有利的一面,个体就会感到轻松、愉悦,相应的行为表现也会恢复正常。
比如说,如果只是把强迫症状的判定为不好的、病态的加以排斥和抵抗,个体就会感到焦虑,又因为焦虑、强迫症状无法被直接消除,个体就会感到挫败,个体会进一步的评判自己为无能,从而对自己各方面全面的加以否定,从而陷入更大的无助、迷茫感当中。
如果能够看到,强迫症状其实是个体自动自发的缓解焦虑情绪的快捷方式,在个体没有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之前,强迫症状可以帮助个体很好的生存下去,使个体不至于在强烈的焦虑情绪体验中崩溃,强迫症状的是在帮助个体,而并非是在危害个体。那么当事人情绪就会趋于平稳,就更能够理解和接纳强迫症状。
再一个,人是趋利避害的,而且会不计后果的避免不快乐,甚至不惜自欺欺人。自从有了强迫症状以后,个体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强迫症,从而减轻内心的自责和悔恨,这是强迫症状的另一个积极意义。
那么,因对焦虑、强迫症状的看法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因与焦虑、强迫症状对抗而导致的挫败、无助、迷茫感也会减轻。问题也就得到初步的解决,个体的痛苦感也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这是康复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接纳是变好的开始。
比如说,如果只是把强迫症状的判定为不好的、病态的加以排斥和抵抗,个体就会感到焦虑,又因为焦虑、强迫症状无法被直接消除,个体就会感到挫败,个体会进一步的评判自己为无能,从而对自己各方面全面的加以否定,从而陷入更大的无助、迷茫感当中。
如果能够看到,强迫症状其实是个体自动自发的缓解焦虑情绪的快捷方式,在个体没有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之前,强迫症状可以帮助个体很好的生存下去,使个体不至于在强烈的焦虑情绪体验中崩溃,强迫症状的是在帮助个体,而并非是在危害个体。那么当事人情绪就会趋于平稳,就更能够理解和接纳强迫症状。
再一个,人是趋利避害的,而且会不计后果的避免不快乐,甚至不惜自欺欺人。自从有了强迫症状以后,个体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强迫症,从而减轻内心的自责和悔恨,这是强迫症状的另一个积极意义。
那么,因对焦虑、强迫症状的看法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因与焦虑、强迫症状对抗而导致的挫败、无助、迷茫感也会减轻。问题也就得到初步的解决,个体的痛苦感也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这是康复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接纳是变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