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吧 关注:10,415贴子:1,252,357

向暴力宣战——一本剖析和应对暴力的手册(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10-27 15:41回复
    第三章 受暴与痛苦第一节 医学承认受暴导致身心共伤
    我们知道肢体暴力会带来身体伤害,也讲过肢体暴力都伴随有精神伤害。其实反过来也是——精神伤害不仅影响精神健康,也造成身体损害,甚至改变人的基因传承,把受害的基因伤痕传给下一代。这一节我们来具体讲一下,暴力对我们身体的改变有多真实。


    2楼2016-10-27 15:41
    回复
      我们的情感都是神经细胞的活动导致的,一切情感都是基于神经系统这个物质基础的。同时,神经系统还控制着我们的内分泌,从而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接受外来的刺激做出反应。人体是一台机理复杂,但远远称不上完美的机器,它在受到不良刺激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无代价的自保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体在受到创伤时的自救,往往是有别的健康代价的。


      3楼2016-10-27 15:42
      回复
        当一个人出于任何原因感受到威胁的时候,比如人身安全的威胁、财富前途的威胁、人际地位的威胁、尊严的威胁,人的本能不会让他泰然处之,人的神经系统会提醒他,你受到威胁了,让他感到压力。与此同时人体会启动应对压力的机制。比如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提升交感神经的活动。副交感神经所操控的活动,可以简称为滋养身体的生理活动,比如消化吸收营养、分泌必要的激素、排泄、性愉悦等。而交感神经操控应激,比如让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让肌肉组织充氧备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能同时高度活跃,如果人处在压力之下,交感神经活跃,那么副交感神经就要受到抑制。比如不良情绪激动时口干舌燥,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控制的唾液分泌功能被抑制了;有的人胃部不适甚至呕吐,因为副交感神经控制的胃肠蠕动消化功能被抑制了。交感神经的调动,其实是消耗人体的,如果调动幅度过大过于频繁,就会损害健康。由于大部分内分泌行为也是副交感神经控制的,交感神经压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导致人的内分泌紊乱。


        4楼2016-10-27 15:42
        回复
          肾上腺如果要一直不能休息的为了抗压而超量分泌激素,也可以导致肾上腺过劳,丧失分泌正常量的抗压激素的能力,于是人就连一般性的压力都承受不了,变得十分脆弱,浑身病痛。奇怪的是,这种病和其他激素过少的疾病不一样,靠补充所缺少的激素来治疗是无效的,必须要把导致压力的根源问题解决才能渐渐痊愈。如果压力一直不消退,疾病就会从身体症状向精神症状发展,让人丧失自尊心而且容易恐惧。


          7楼2016-10-27 15:43
          回复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基因序列是先天定下来的,就好像排版印刷出来的书,字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如果用墨笔把一些字句涂盖,再把书复印一遍,就算没有改变字的顺序,也可以造成复印后的版本和原版读起来不是一个意思。这就好比“表观遗传”把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传递给下一代。比如一个人从小到大受到很多暴力,导致他身体发生了变化,他的基因的某些位点就被关闭变成无法复制的了,就相当于书的部分字句被墨笔涂盖了,那么他的孩子继承的就不是他的完好基因,而是出错的信息,这种不良影响也可以传递给孙辈。


            9楼2016-10-27 15:43
            回复
              同样,成年人遭受暴力足够严重,也可以导致心理疾病。比如文革期间被迫害至精神失常的自杀的就太多了。现在的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性侵后的舆论暴力,网络舆论暴力等等也在造成一个个成年人的精神失常。其实不需要有肢体暴力,单纯的精神暴力就可以把人弄疯。当然,如果成年人的精神失常纯属被刺激出来的,而不是本人故有原因造成的,大多是可以痊愈的。但是,这里说的痊愈,只是医生诊断不出具体的病名,就叫痊愈了,不等于人没事了。好比亚健康状态并不是身体没事的状态,只是诊断不出具体的病名来。


              14楼2016-10-27 15:44
              回复
                在这个大部分人都遭受过暴力的世界,我们认为大部分受暴者turned out ok,只是各自有点“正常的”性格瑕疵而已,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正常应该是什么样子;有受暴历史的我们也可能觉得,我们生活的还好,这可能是我们不知道,未受暴的生活其实可以有多好。


                16楼2016-10-27 15:45
                回复
                  第二节 受害者的恐惧与羞耻
                  施暴者是“精神吸血鬼”,他们依靠吸食受害人的恐惧与羞耻来滋养自己。如果受害人不表现出恐惧和羞耻,施暴者会相当不爽,就好像吸血鬼吸不到血处于饥饿状态。


                  17楼2016-10-27 15:45
                  回复
                    我刚到美国不久,遭到导师的性骚扰和精神暴力,他有一天就说出了一句令我毛骨悚然的话:“我终于在你眼睛里看到恐惧了”。也就是说,他施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恐惧,他看着爽。为了让我恐惧,他可谓想尽了办法。比如他告诉我,你毕业后要找工作,必须有导师的推荐信,你自己写的简历自荐信都没用;还告诉我,导师如果写信给企业说你这个学生不好,你就没机会了,你再怎么解释人家也会懒得看的。我当时也不懂美国找工作的程序,我就对他说,不行的话我回中国去找工作呗,中国对口专业的大公司也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美国大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听了这话,导师脸上瞬间露出被挫败的表情,然后问,你在中国找工作就不用导师推荐信了?我说是啊,中国的领导不信推荐信那一套,尤其是外国人写的推荐信,中国领导更不信任了。导师的脸上闪过更明显的挫败表情后,又换上一副循循善诱的脸:“你要考虑好哦,就算中国公司现在不需要导师的推荐信,说不定等你毕业的时候,章程就改了,就需要了哦。”后来我跟一个英国来的同学说这件事,英国同学哈哈大笑,说你上当了,美国找工作是需要推荐人,但没有必要是自己的导师,随便一个老师推荐就可以;而且,如果你没让他当你的推荐人,他就主动写信给一堆公司,说你这个人如何不好,不要录用你,那是完全没用的,只会让他自己被对方当作不正常的饶舌者,所以他这个威胁,是个空头威胁,根本不可能实施。


                    18楼2016-10-27 15:45
                    回复
                      当时,我虽然对美国不是很了解,但是英国同学说的基本逻辑,基本人情世故,我应该是有能力想到的。但是作为性骚扰和精神暴力的受害人,我确实是被吓到了,我确实直接相信了导师的话,相信我要在美国找工作的话就必须有他的推荐信,还得保证他不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才行。这种愚蠢,根本不符合我正常情况下的智力水平。


                      19楼2016-10-27 15:45
                      回复
                        我讲这些施暴者撒谎制造恐惧的例子,不是为了告诉大家施暴者都只是虚张声势的,有的时候施暴者确实可以给人带来摧毁性的危害;我讲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施暴者是多么需要你恐惧他们,是多么积极的制造恐惧;同时也是为了说明,你面对施暴者时,心容易被恐惧攫住,即便这个人除了气势比你汹汹之外,别的能力并不比你强——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24楼2016-10-27 15:46
                        回复
                          拒绝暴力,反抗暴力,首先就是不要用你的恐惧去喂养那些精神吸血鬼施暴者。即便你有恐惧,也要克制自己不要在施暴者面前表现出来,不要让施暴者摸准你怕的是什么,不然他们就可以更有效的打击你了,而且因此长了威风的施暴者会更信心十足的去害更多的人。不表现出害怕,就是对他们的有效挫败。


                          25楼2016-10-27 15:46
                          回复
                            用这种方法挫败施暴者,能保障你的安全吗?不见得。有的施暴者被挫败后会换目标,但也有的会恼羞成怒将暴力升级。比如我的前导师,用毕业后让我找不到工作恐吓我,被我表面上的不恐惧激怒了,他就将恐吓升级为“我要开除你,让你遣送回国,让你根本毕不了业”,然后我刚刚流露出恐惧,他马上就得意的说我终于看到你害怕了。我后来意识到,如果我当时还是不表现出恐惧的话,他就会恼羞成怒,马上把开除我的计划付诸实施,因为毕竟他有这个能力。但是也是在那一次,被他那句“你终于害怕了”羞辱后,我深深的感到,人活着不能仅仅遵循最低级层面上的趋利避害(比如感到害怕就示弱,希望增大成功自保的几率);我们是人,我们也需要尊严,而很多时候尊严是有代价的,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都要把低级的趋利避害放在第一位,那么任何一个比他强势的人都可以任意践踏他的尊严。克制自己不流露出恐惧,是和暴力作战的第一招。


                            26楼2016-10-27 15:47
                            回复
                              法国女孩蒂皮从小随研究考察的父母生活在非洲草原,与野生动物为伍,与凶猛的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却从未受过伤害,她的父母告诉过她的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对待野生动物,永远要小心,但永远不要害怕。当然,蒂皮是把野生动物当作朋友,而不是当敌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对于面对施暴者,需要自卫的人来说,也是有启发意义的。你不表现出害怕,虽然不能百分百保证你的安全,但是这对你的尊严有重要意义;如果面对暴力不表现出害怕的人多起来,也对暴力者有很大的挫败作用——因为他们是精神吸血鬼,靠吸食受害者的恐惧来滋养自己,如果到处都吸不到养料,在恼羞成怒耗尽元神之后,他就会萎靡,然后不得不去寻找别的精神满足感源泉。


                              28楼2016-10-27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