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西厢记》版本的收藏有些虎头蛇尾,当年一鼓作气拿下七、八种之后,便深深的被书中的版画所吸引,那真是一个版画大观园!后来,我开始寻找相关的资料,结果发现仅金圣叹点评的《第六才子书》有清一代的版画插图就多不胜数,并且我在资料上看到,存世的《西厢记》版画共有200多种!想到这些,我觉得这个主题简直是一个万丈深渊。由于担心自己在坑内不能自拔,所以我对《西厢记》收藏的探索也就浅尝辄止了。
我手头共有这几种:
1、《明富春堂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影印本。该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月初版一印,宣纸线装双色印刷,一函两册
是书是明李日华、崔时佩之富春堂刻本《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南西厢是明代出现的南戏西厢记戏文,它盛演于明清以来的戏曲舞台。《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上下二卷,卷上题为《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卷下题为《新刻出像音注花栏李日华南西厢记》。
本书所用底本为傅惜华所藏,后归中国戏曲研究所收藏。函脊书“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上下卷”,函册封面书《李日华南西厢记 富春堂刻本》,书牌题“金陵书坊富春堂梓”。内有花栏之框,全剧共三十八折,因为该书前两折已佚,实有三十六折,上卷至第十七折,前四页有花栏,无文,缺第一折和第二折前部分,未标出版年代。然由其见载于明高儒嘉靖十九年书所作之《百川志书》可推知问世年代当在嘉靖庚子年之前。书内插图清丽大气,刀法浑厚,黑白分明、质朴大气,属建阳雕工,工匠姓名无可考证。书内有“浮槎氏所藏曲”、“碧蕖馆藏”、“惜华珍赏”、“康生看过”等印章皆为红色 。
富春堂是明代万历年间南京较大的书坊。本书“出像”、“音注”、“花栏”等,均是富春堂刻本的典型特点,特别是其中的插图,刀法浑厚,黑白分明,质朴古拙,具有浓厚的建阳雕刻风格。是金陵派版画的代表性作品。
据松凫室主撰《现存杂剧传奇版本记》著录,明万历间亦有富春堂刊刻本行世,现已佚。佚本与该本有何异同,我们不得而知。
我手头共有这几种:
1、《明富春堂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影印本。该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月初版一印,宣纸线装双色印刷,一函两册
是书是明李日华、崔时佩之富春堂刻本《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南西厢是明代出现的南戏西厢记戏文,它盛演于明清以来的戏曲舞台。《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上下二卷,卷上题为《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卷下题为《新刻出像音注花栏李日华南西厢记》。
本书所用底本为傅惜华所藏,后归中国戏曲研究所收藏。函脊书“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上下卷”,函册封面书《李日华南西厢记 富春堂刻本》,书牌题“金陵书坊富春堂梓”。内有花栏之框,全剧共三十八折,因为该书前两折已佚,实有三十六折,上卷至第十七折,前四页有花栏,无文,缺第一折和第二折前部分,未标出版年代。然由其见载于明高儒嘉靖十九年书所作之《百川志书》可推知问世年代当在嘉靖庚子年之前。书内插图清丽大气,刀法浑厚,黑白分明、质朴大气,属建阳雕工,工匠姓名无可考证。书内有“浮槎氏所藏曲”、“碧蕖馆藏”、“惜华珍赏”、“康生看过”等印章皆为红色 。
富春堂是明代万历年间南京较大的书坊。本书“出像”、“音注”、“花栏”等,均是富春堂刻本的典型特点,特别是其中的插图,刀法浑厚,黑白分明,质朴古拙,具有浓厚的建阳雕刻风格。是金陵派版画的代表性作品。
据松凫室主撰《现存杂剧传奇版本记》著录,明万历间亦有富春堂刊刻本行世,现已佚。佚本与该本有何异同,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