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爱好者吧 关注:2,667贴子:55,960

我的专题藏书(二)西厢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对《西厢记》版本的收藏有些虎头蛇尾,当年一鼓作气拿下七、八种之后,便深深的被书中的版画所吸引,那真是一个版画大观园!后来,我开始寻找相关的资料,结果发现仅金圣叹点评的《第六才子书》有清一代的版画插图就多不胜数,并且我在资料上看到,存世的《西厢记》版画共有200多种!想到这些,我觉得这个主题简直是一个万丈深渊。由于担心自己在坑内不能自拔,所以我对《西厢记》收藏的探索也就浅尝辄止了。
我手头共有这几种:
1、《明富春堂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影印本。该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月初版一印,宣纸线装双色印刷,一函两册
是书是明李日华、崔时佩之富春堂刻本《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南西厢是明代出现的南戏西厢记戏文,它盛演于明清以来的戏曲舞台。《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上下二卷,卷上题为《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卷下题为《新刻出像音注花栏李日华南西厢记》。
本书所用底本为傅惜华所藏,后归中国戏曲研究所收藏。函脊书“新刻出像音注花栏南调西厢记上下卷”,函册封面书《李日华南西厢记 富春堂刻本》,书牌题“金陵书坊富春堂梓”。内有花栏之框,全剧共三十八折,因为该书前两折已佚,实有三十六折,上卷至第十七折,前四页有花栏,无文,缺第一折和第二折前部分,未标出版年代。然由其见载于明高儒嘉靖十九年书所作之《百川志书》可推知问世年代当在嘉靖庚子年之前。书内插图清丽大气,刀法浑厚,黑白分明、质朴大气,属建阳雕工,工匠姓名无可考证。书内有“浮槎氏所藏曲”、“碧蕖馆藏”、“惜华珍赏”、“康生看过”等印章皆为红色 。
富春堂是明代万历年间南京较大的书坊。本书“出像”、“音注”、“花栏”等,均是富春堂刻本的典型特点,特别是其中的插图,刀法浑厚,黑白分明,质朴古拙,具有浓厚的建阳雕刻风格。是金陵派版画的代表性作品。
据松凫室主撰《现存杂剧传奇版本记》著录,明万历间亦有富春堂刊刻本行世,现已佚。佚本与该本有何异同,我们不得而知。





1楼2016-10-28 08:41回复
    3、《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
    该书的祖本是崇祯十二年(1639)暮冬序刻的《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简称《张深之本》。原书高27.4厘米,宽17.3厘米,版框高20.3厘米,宽13.3厘米。全书五卷,由马权奇撰序,陈洪绶叙绘图,项南洲雕版。正文前有11幅版画,第一幅左下方镌有“武林项南洲刊”字样。
    是书原本存世很多,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皆有收藏,这次取自浙博藏本影印,因浙博藏本第一卷第十二页佚,故参考他本补入,文字与原版略有不同。
    张深之,山西沁水人,崇祯时世袭锦衣卫武职,后因言获罪,贬至海宁。因其通文墨、喜结交,故在江浙期间组织人力参校刊刻了此书。据书首《参订词友》刊载,参与校订者中仅未仕者就达32人之多,其中不乏孟称舜、沈自徵、郭浚、陈洪绶等一代硕儒。
    张本与他本不同之处,在于部分回折标目,如第一卷第四折《目成》,仅与闵遇五本《清醮目成》相近,第二卷第四折《琴挑》、第五卷第四折《荣归》为张本独有。
    由于张本插图出自陈老莲之手,故堪称明清西厢版画中的代表作。陈老莲生平工诗词,善丹青,其山水、花鸟、人物绘画无一不精,并且书法自成一派。其一生创作出大量版画,仅西厢就先后为三种不同版本创作,尤以张本最佳。兼之,此版雕工为雕版界巨子项南洲,绘刻具精,相得益彰,使张本堪称西厢精品。




    该影印本为西泠书社1993年6月初版一印,丹墨双色原大影印,线装,一函二册。书末附有依南图本所制作的校勘表,便于读者核对。在乏善可称的影印本里,这套书无论印刷还是设计堪称上乘。


    3楼2016-10-28 08:57
    收起回复
      4、《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

      该书影印自明弘治戊午季冬金台岳家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
      《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为当世现存最古老的《西厢记》插图本。全书五卷,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举世孤本。原书高39.7厘米,宽24厘米,版框高25厘米,款16厘米,上图下文,画风粗犷,线条流畅,人物丰满,生动传神,花草树木,一应俱全,亭台楼阁,惟妙惟肖。该本现存插图一百五十六题,二百七十三面。所谓“参增”,盖指正文外又有衍文,诸如“崔张引首”、“闺怨蟾宫”、“增相钱塘梦”、“新增秋波一转轮”、“满庭芳”、“蒲东崔张珠玉诗集”、“吟咏风月始终集”、“西厢八咏”、“南吕”、“松金减玉肌论”等诗词曲调。是书牌记设计独特,上下云头,四周双边,内有一百八十一字。

      该影印本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一印,一函平装二册,影印本高30厘米,宽18.5厘米,版框高21.2厘米,款12.4厘米,黄底黑字,十分醒目,但书中也有少许模糊不清之处。


      4楼2016-10-28 09:01
      回复
        赞👍!专业深度。
        有关《西厢记》,我之所购书籍仅有普普通通的两册:一本是王季思教授校注的上海古籍版;另一册则是上海人美的《明刊西厢记全图》。
        与楼主相较,大为汗颜!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0-28 09:0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0-28 09:09
          回复
            厉害了我的哥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10-28 10:43
            回复
              很好的主题,很深的坑,让人痛苦并快乐着,估计楼主感受最深刻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0-28 12:50
              收起回复
                大开眼界


                IP属地:湖南13楼2016-10-28 13:37
                收起回复
                  看到所删内容起死回生,今当浮一大白。


                  14楼2016-10-29 07:48
                  回复
                    蔚为大观,我只收了几个平装的小册子,线装一个都没有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1-02 15:0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1-02 20:30
                      回复
                        大师有什么好红楼,水浒,聊斋专题吗?


                        IP属地:湖南17楼2016-11-02 22:36
                        回复
                          龙兄,大师之称令小弟汗颜!我聚书只为自家快活,别无他想,亦无他用,故读书人外称呼愧不敢当。
                          我聚书数十年,最早成规模的专题便是红楼。那时各个版本都有,后因鄙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诸红学专家的扰人清净,索性一股脑散了个精光。现在仅留一套胡适纪念馆版的《甲戌本》和一套《张欣伯削删石头记》了。素恶水浒匪气太重淹没人性,故不收。


                          18楼2016-11-03 09:31
                          回复
                            高大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11-05 08:51
                            回复
                              這是高校長的吧?


                              IP属地:河南20楼2016-11-05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