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吧 关注:10,415贴子:1,252,357

向暴力宣战—一本剖析和应对暴力的手册(十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10-28 14:46回复
    我们都不同程度的习惯了暴力,甚至把很多暴力形式不看作是暴力。要么是“这点小事还大惊小怪,承受力也太差了吧”,要么是“正常社会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不这样还能办成什么事啊”,要么是“我不也这么过来的,不也没事好好的吗,多大点事啊”。真的是没事好好的吗?其实习惯暴力的过程中,人已经变了,却不自知。


    3楼2016-10-28 14:46
    回复
      长期目睹耳闻或遭受暴力的人大都发展出一种习以为常,对旁人和自己的遭遇的冷漠:看到旁人遭受暴力,甚至是遭受自己也曾遭受过并为之痛苦的暴力,也可以没有触动感;自己遭受暴力虽然会感到痛苦,但也可以不产生其它思考,也不愤怒,唯愿这种痛苦快些过去;为了让痛苦过去,可以迎合施暴者,或者用心理暗示让自己“看开”。


      4楼2016-10-28 14:47
      回复
        所以,大部分人觉得无所谓,不值得激动,不值得追究的事情,不见得就不恶劣,不见得就不值得坚决制止。“不太恶劣”“不值得制止”只不过是人体自保反应带来的幻觉罢了。而人与人,在克制幻觉,尊重事实和逻辑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且事事都克制幻觉,尊重事实逻辑,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潜在代价的。所以,不是人人都有志向,有资质来当拒绝暴力,反抗暴力的先锋。


        8楼2016-10-28 14:47
        回复
          不过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做这样的先锋。虽然有健康风险,但也有好处,就是你在每一件事情上的胜利,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变得不敢惹你。即便还是有很多人可以仗着网络屏障,仗着你捉不到他们,来仇恨攻击你,但你对这种攻击也会变得越来越免疫。这个免疫和上文说的“看淡看开”是不一样的。所谓“看淡看开”就好像急性痛变成慢性痛,还是在痛的,而坚信自己的正确所带来的免疫是不痛的。


          9楼2016-10-28 14:48
          回复
            当社会整体暴力水平下降之后,普通人们对暴力的容忍度也会降低,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参与维护非暴力环境:一直处在低暴力环境中的人,“看淡看开”的身体自保反应被启动的少,于是目睹或遭受暴力时的敏感度高;一旦发生暴力事件,他们的反应就会更激烈,更不容忍,更“过敏”,更容易跳起来;不容忍暴力的人多了,暴力就更容易得到震慑和解决。这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10楼2016-10-28 14:48
            回复
              结果是,看了打娃娃后受罚镜头的孩子就没有学着去打娃娃,而看到打娃娃后不受罚镜头的孩子就学着同样动作也猛打提供给他的娃娃。也就是说,目睹暴力不受惩处,也会使人觉得暴力是一件平常正常的事情,不管是别人做还是自己做,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施暴不受惩罚,也会让人觉得暴力理所应当,不必问个为什么。


              13楼2016-10-28 14:48
              回复
                于是,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人要有地位,就得有一手被社会所承认的本领,这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道理都不现实,也就是说,最终的对错,就是成王败寇而已。但要争得这几种最吃香的优点,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有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尖子生,运动健将,不可能长得好看,也不是富二代,那他们怎么办,靠什么树立自己的地位呢?暴力是不需要太高门槛的,胆子大有力气的可以直接肢体暴力,胆子小力气小的可以用人际关系暴力,连性格内向没有人缘的人也可以用消极进攻暴力(passive aggression,一种隐蔽的暴力形式,后文会有介绍)。使用暴力虽然可能给施暴者招致恶果,但起码给施暴者提供了在竞争中胜利的可能性。很多人不使用暴力就是连胜利的可能性都没有。暴力就这样被正常化了——社会承认的那几个优点我没有,我有的优点社会又不承认,你再不让我使用暴力,那我还生存什么啊?我就是为了不被社会淘汰而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需求了。


                17楼2016-10-28 14:50
                回复
                  生活压力巨大的社会,人们急功近利,信成王败寇。不管有本事的人还是没本事的人,都倾向于justify暴力。如果是有地位的人实施暴力,那就更“正常”了,人家有优点,自然应该权力大嘛,就算是猴群里强壮的猴子,也有更大的权力向别的猴子施暴呢,要是地位高也不能增加施暴的权力,那往上爬到这个位置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思维也是我们基因里带来的。


                  18楼2016-10-28 14:50
                  回复
                    人们在亲为、亲历和见闻各种暴力,和看到别人波澜不惊的反应之后,会逐渐习惯暴力环境和暴力行径。但是有一个因素是阻碍人习惯暴力的,那就是“人可以感受到暴力带来的痛苦”。如果这个事情令你很难受的话,会促使你去想,这个事是不是不正常。然而,社会也有办法来湮灭人这种警觉,让人不因暴力所带来的不适而质疑暴力的正常。那就是社会自古提倡的歌颂磨难的文化——“能吃苦说明你性格坚强”,“圣贤都是吃苦吃出来的”,“吃苦是一种磨练,为了以后有出息”,“你有现在的成绩,要感谢以前吃苦的经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里的吃苦,很大一部分含义就是忍受暴力。


                    19楼2016-10-28 14:50
                    回复
                      这种文化让我们觉得,忍受苦难不仅是正常的,还是有用的,必要的,高尚的,你现在享有的任何好的东西,都是你以前忍受苦难换来的,不受苦的人生不完整。你的人生要是不受苦难那就不对劲了,就不够有出息,那么你受暴受苦就成了正常的事了。这样的话,你就算清楚地感觉到,受暴的滋味不好受,你也可以觉得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受过之后还可以觉得挺有成就感,挺自豪,受暴造成的人格缺陷不叫毛病,那叫沧桑的印痕,很有价值的,受苦难的经历可以拿出来给别人做心灵鸡汤。经历暴力可以给人带来残缺,但残缺未必是体现在工作能力方面,所以有苦难的受暴经历的人仍然可能是事业有成的。这些事业有成的暴力经历者自己或者旁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们现在的成就是以前的不良经历换来的,他们不吃亏。他们的“感人事迹”被人传来传去当励志故事,就更加固化了歌颂磨难的文化,甚至是感谢施暴者的文化——感谢他们给我的磨难,让我变得更坚强,让我悟出了@#¥%的道理......


                      20楼2016-10-28 14:50
                      回复
                        为什么会有歌颂苦难的文化呢?因为自古人类生存环境,经济条件就不是很好,人生不如意非常普遍,痛苦非常普遍,于是人们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就弄出一套理论把苦难合理化高尚化,以求减轻心理的不平衡。不过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就是让暴力也正常化了,无形中加剧社会的暴力氛围,造成更多的隐痛。


                        22楼2016-10-28 14:51
                        回复
                          第四章 施暴者的脸谱第一节 天生的暴力者虽说暴力是人类血液中的东西,但社会性也是人类血液中的东西。一般的人,为了能够继续被社会所容纳,为了可以和人合作,其暴力倾向多少会被其社会性所抑制。但是有的人,天生就比一般人更暴力,一般的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规范是压不住他的。有的人天生就以观看和引发别人和动物的痛苦为乐,不管这个人或者动物有没有得罪过他。比如美国有个变态医生就是这样,他当初学医就是因为他喜欢看到别人痛苦的场面,后来他当了医生不仅毒害很多病人,还把下毒的零食带给同事们吃,把他们也都弄病;被抓住判刑吊销执照,出来以后逃到别的国家继续行医害人。还有不少人,就喜欢虐杀小动物或者观看小动物被虐杀为乐。


                          23楼2016-10-28 14:51
                          回复
                            天生的施暴者中,本节要介绍四种人格障碍者。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无法治好的人格障碍,也是先天决定的。反社会人格者从小就比别人更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人格障碍是不能怪到后天环境上的。不过后天的教养环境可能对反社会人格者的表现形式有所影响,比如在暴力的家庭里长大,他就更可能是暴力犯罪型的反社会人格者,如果在非暴力的文明家庭里长大,他就更可能是蔫坏损,不触犯法律的的作恶者,比如精明的奸商,或者用精神暴力害死人不用偿命的角色。当然,反社会人格者未必都是本事很大的人,能力平平的也有不少。


                            26楼2016-10-28 14:52
                            回复
                              反社会人格是英文直译,其实这种障碍并不是“反对社会”的意思。反社会人格者的根本特征是天生没有“良心”。正常人的大脑,会在我们即将或正在做出某些事情的时候产生良心反应,质疑自己做的是否对,从而生出惭愧负疚等情绪。但是反社会人格者的大脑天生就没有这种功能,只要是他们认为可以满足自己利益或者满足自己爱好的事情,他们就可以毫无良心约束的去做,就算事后你再怎么质问谴责他,他也不会有丝毫愧疚和负罪。有心理医生提出这样一种说法,反社会人格者其实才是最“健全”的人,因为他们的脑子不会阻拦他们追求利益,其他正常人其实算是“有残疾”的,因为大脑里的良心功能对他们的办事有羁绊。当然这种说法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反社会人格者常常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可以把别人气死他却心静如水。有良心的人在没良心的人面前,就自动沦为弱势。


                              27楼2016-10-28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