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小冰河期”时,从大气平均温度看,即便在最冷的十七世纪也仅比近千年平均温度降低0.7℃。但是,这看似不起眼的降温,造成的后果却相当惊人。
在欧洲
造成灾难:玉米歉收、葡萄发酸、物价飞涨、灾民遍地
在欧洲小冰期之前的几百年内,气候环境适宜,那时候,粮食作物可生长在冰岛,甚至格陵兰;北方的渔业繁荣,欧洲主大陆的葡萄园远在现代界限以北500公里。
然而,到了小冰期时,情况开始改变。北方的温度开始下降,冰岛的气候也不再适合粮食生长。由于北方的冬季变冷,鱼群也开始改变迁移的路径。于是,北方的海盗开始南下谋生。在相对靠近南方的欧洲大陆,由于小冰期的到来,耕作的范围不断收缩。
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的高山区、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地区普遍出现冰川的膨胀和冰舌的前进,破坏了农田,毁灭了山村。冰川补给的河流,经常出现灾害性洪水,还伴随着滑坡和崩坍。英格兰中部1500-1650年间冬天的温度比现今低约1.5℃,17世纪最后10年特别冷,连英国的泰晤士河也被冻上了。
伴随着小冰期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比如,有位英国牧师在日记中清楚记载了气候影响导致的艰苦时期:“季节寒冷,日子艰难,玉米和商品的价格上涨,找不到工作……”当时,人们还发现,一向美味的葡萄开始变酸了。追究原因,是由于天气变冷,日照减少,温差变小,以致葡萄里的糖分含量过少。
由于连年的饥荒,这一时期欧洲的人口急剧减少。据统计,1696-1697年的芬兰饥荒曾被视为欧洲历史上最恐怖事件,死亡总数达居民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应对措施:多种土豆和玉米,多吃蔬菜少吃肉、国家设立救济机构
面对小冰期带来的自然灾难,西方人采取了多种手段应对。比如,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新耕作制度以促进农业产量提高。另外,人们对种植的品种也作了改变,如法国西南部,由于气温与湿度变化无常,不再适于种植橄榄,改种较为适应天气变化的坚果树。在英国,人口的压力和粮食的歉收,也使得人们对高产量、高热量的农作物有了更多的需求,来自美洲的玉米、土豆等大受欢迎。
除了在农业上进行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也在改变。17世纪前,欧洲人以吃肉为主,而随着小冰期的到来,人们开始更多地依赖生长期相对较短的植物而减少吃肉。资料记载,在荷兰,生长期较短的荞麦在1550年后的百年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一个叫蒙比扎的镇上,肉铺数量从1550年的18家,减少到1641年的6家,再到1660年的2家。
尽管如此,小冰期时代还是免不了经常挨饿,所以瓜菜、栗子粉、荞麦面、各种豆类乃至橡实和块茎也成为重要的补充性食物。在一些地区,草甚至也成为食物。
天气寒冷,农作物歉收,灾民大批涌现,为解决这些问题,英法等国建立了济贫院、养济院、慈善收养所、劳动救济所等救济机构实施救济。
开始于15世纪的这个小冰期,持续了三到四个世纪。由于这一时期跨中国明、清两朝,所以在中国也称“明清小冰期”。小冰期给中国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在欧洲
造成灾难:玉米歉收、葡萄发酸、物价飞涨、灾民遍地
在欧洲小冰期之前的几百年内,气候环境适宜,那时候,粮食作物可生长在冰岛,甚至格陵兰;北方的渔业繁荣,欧洲主大陆的葡萄园远在现代界限以北500公里。
然而,到了小冰期时,情况开始改变。北方的温度开始下降,冰岛的气候也不再适合粮食生长。由于北方的冬季变冷,鱼群也开始改变迁移的路径。于是,北方的海盗开始南下谋生。在相对靠近南方的欧洲大陆,由于小冰期的到来,耕作的范围不断收缩。
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的高山区、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地区普遍出现冰川的膨胀和冰舌的前进,破坏了农田,毁灭了山村。冰川补给的河流,经常出现灾害性洪水,还伴随着滑坡和崩坍。英格兰中部1500-1650年间冬天的温度比现今低约1.5℃,17世纪最后10年特别冷,连英国的泰晤士河也被冻上了。
伴随着小冰期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比如,有位英国牧师在日记中清楚记载了气候影响导致的艰苦时期:“季节寒冷,日子艰难,玉米和商品的价格上涨,找不到工作……”当时,人们还发现,一向美味的葡萄开始变酸了。追究原因,是由于天气变冷,日照减少,温差变小,以致葡萄里的糖分含量过少。
由于连年的饥荒,这一时期欧洲的人口急剧减少。据统计,1696-1697年的芬兰饥荒曾被视为欧洲历史上最恐怖事件,死亡总数达居民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应对措施:多种土豆和玉米,多吃蔬菜少吃肉、国家设立救济机构
面对小冰期带来的自然灾难,西方人采取了多种手段应对。比如,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新耕作制度以促进农业产量提高。另外,人们对种植的品种也作了改变,如法国西南部,由于气温与湿度变化无常,不再适于种植橄榄,改种较为适应天气变化的坚果树。在英国,人口的压力和粮食的歉收,也使得人们对高产量、高热量的农作物有了更多的需求,来自美洲的玉米、土豆等大受欢迎。
除了在农业上进行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也在改变。17世纪前,欧洲人以吃肉为主,而随着小冰期的到来,人们开始更多地依赖生长期相对较短的植物而减少吃肉。资料记载,在荷兰,生长期较短的荞麦在1550年后的百年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一个叫蒙比扎的镇上,肉铺数量从1550年的18家,减少到1641年的6家,再到1660年的2家。
尽管如此,小冰期时代还是免不了经常挨饿,所以瓜菜、栗子粉、荞麦面、各种豆类乃至橡实和块茎也成为重要的补充性食物。在一些地区,草甚至也成为食物。
天气寒冷,农作物歉收,灾民大批涌现,为解决这些问题,英法等国建立了济贫院、养济院、慈善收养所、劳动救济所等救济机构实施救济。
开始于15世纪的这个小冰期,持续了三到四个世纪。由于这一时期跨中国明、清两朝,所以在中国也称“明清小冰期”。小冰期给中国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