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小学吧 关注:59贴子:420

什么是童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童话


1楼2008-10-03 08:17回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儿童文学辞典))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 (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 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常人体童话


    2楼2008-10-03 08:18
    回复
      常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例如《怪电视》中,“我”是普通孩子,但他的遭遇却十分特别:他家的电视中,狮子居然会跑出来,电视里的人居然头朝下,脚朝上,还反过来嘲笑“我”是倒过来的,他还跟电视里的小偷搏斗等等。《胖子学校》,不管是歪歪校长也好,主考老师也好,或是圆圆、球球、团团也好,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又无法找到这样的人。


      3楼2008-10-03 08:18
      回复
        超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这类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不过,在一些现代童话作家的童话创作中,也常常采用这种表现方法。



          例如,在《五彩云毯》中,白衣仙女、太阳神、雨神等都是超自然的人物,七仙女采集各色云朵,编织云毯等等行为,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找到的,但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又是人类所共有的。


        4楼2008-10-03 08:24
        回复
          古典童话


            文学童话中的一类。泛指各民族古代作家创作的童话;有时也专指其中某些优秀的作品。如十九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意大利柯洛迪的《木偶奇遇记》,英国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


          5楼2008-10-03 08:24
          回复
            科学童话
              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是童话(广义的童话)的一个分支,它具备童话的各种特点。它和文学童话(狭义的童话)是一对孪生姐妹。但是与一般童话相比,科学童话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自然科学有关。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单纯,它并不负有普及科学的任务,但它能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例如杨楠的《胖子学校》、《五兄弟闯关》就是属于此类童话。


            6楼2008-10-03 08:25
            回复
              民间童话
                民间童话是民间创作和流传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幻想故事。其故事情节奇异动人,具有浓厚的幻想和丰富的想像,为群众所欢迎。



                民间童话的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幻想情节贯穿全篇。另一种幻想情节只表现在局部。民间童话中的幻想情节的发展,有两个出发点:一是歌颂劳动,帮助朴实的劳动者;一是热爱善良、穷苦的被压迫者。总之,反映了善良的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童话的结局,总是正直、善良、朴实、被污辱被压迫的人得到好结果,而一切坏人最后都遭到失败。在人物配置上,多用鲜明的对照法。如品德相反的两兄弟,心地不同的主和仆等。故事经过多次反复和种种纠葛,好人和坏人最终得到相反的结局,表现了人们对善良、正直、勤劳等品德的热情歌颂和对贪婪、自私、残暴等丑恶行为的尖锐批判。



                民间童话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常见主题有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颂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使美好生活和胜利的结局跟劳动、智慧联系在一起。在情节发展中,经常出现神奇的宝物或动物作为主人公的助手和武器。它们只有掌握在品格善良的主人公手里才有效验,而如果坏人掌握了它,不是失去作用,就是得到惩罚。



                民间童话的主人公并不限于劳动者,有时还有仙女、国王、公主、王子等等。他们往往被描绘成勇敢、多情的善良人物,时而和人民一起去战胜妖魔,时而成为人民的伙伴。在他们身上,常常看到一些好的品质,表现出人民的憧憬和希望。民间童话的结构有单纯型和复合型两种,前者只讲一个线索单一的故事,表现一个单一的主题;后者多为复合连缀体,有情节事件的多次反复,如三个难题、三次考试、三层对照等,一层进一层,最后在高潮中结束,故事紧凑有趣,便于记忆和流传。有时还有固定韵语的运用,适合儿童接受能力。



                许多民间童话已进入作家文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儿童文学体裁,出现不少伟大的童话作家和不朽的杰作。如格林兄弟、安徒生、王尔德等的童话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民间童话为作家提供了多方面的营养,童话作家也大大地提高了民间童话的表现力。拟人体童话



                这类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例如猫、狗、鱼、虫、鸟、树、石、风……



                幼儿童话常采用拟人体的写法,如小猫钓鱼、小溪唱歌……在《小象滑梯过生日》中,小金丝猴、小兔、小松鼠、小狗等动物以及本来没有生命的大象滑梯等都会讲话,都有各种行为和感情。《小老虎吃巧克力》中,小老想吃巧克力,虎妈妈哄他吃肉、小猴上树去摘梨等,在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中都能找到影子,但又不尽相同。


              7楼2008-10-03 08:25
              回复
                 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是属于全人类的。无论是外国文学名著,还是中国童话故事,它们都是世界童话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全人类的财富。不管是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还是格林童话故事无疑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虽说语言不同,但世界文学名著的艺术是共通的。让我们携手共建世界童话故事的明天。


                8楼2008-10-03 08:30
                回复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须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
                    而且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与生活的现实是相违背的。
                    另外,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
                    人类童话发展源远流长,古代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也可算是童话的一种。人类的童话作家两大最杰出的代表都是北欧人,丹麦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尔玛·拉格霍芙。


                  9楼2008-10-03 08:38
                  回复
                      当然,这篇童话的出色不光表现在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塑造了这么一个别出心裁的童话形象,赋予老房子以神奇魔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相比较伯姆泼利先生就有些忘恩负义的味道,当然,伯姆泼利先生最后还是醒悟到了自己的错误而加以改正。可见,作者通过对这一新鲜奇特的童话具象的塑造和围绕它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其现实象征寓意是不言而明的。 
                      第二类总体象征:这一类童话的象征涵义并非来自某一特定具象的提携或渗透,而是来自总体形象体系本身。这总体形象体系同时具备作品的表象演绎与内涵体现两方面品质。比如《海的女儿》中所描写的“海底人鱼世界”,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实际上都隐含着现实社会中人类生活的百态及其观念品质,一个“人鱼世界”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当然,它最突出的还是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人性中最珍贵的精神品质。其深刻的象征涵义是通过作品整个形象体系表现出来的。但“小人鱼”本身也是一种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的具象象征的体现。 
                      这一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张天翼的《秃秃大王》、《金鸭帝国》都是运用这一手法创作的。一个充满了丑恶、残酷、血腥的“秃秃宫”就是当时黑暗的统治社会的缩影;一个荒唐无聊的“金鸭帝国”更是一部资本主义罪恶的发迹史的童话式的演绎。作品的表象演绎与内涵体现都鲜明地构成了童话总体抨击现实的象征寓意。 
                      《小狐狸阿权》是日本战时最著名的童话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名篇。它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新美南吉优美而感伤的艺术情调,是他“求爱”文学的代表作,具有很浓厚的情感象征寓意。作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孤独的存在,并非轻而易举就能相互结合的。而“爱”则起到了使其实现结合的桥梁作用。但作家在表现对爱的追求时,大都着意于这追求的艰难,为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小狐狸阿权对爱的希求从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阿权独自生活在山林中,生性顽皮,常常搞些恶作剧,比如把地里的山芋刨得乱七八糟;把农民挂着的辣椒揪下来等等。有一次还把兵十辛辛苦苦捕捞的鱼儿全都放跑了。这一系列的恶作剧使人们深深地误解了它。但阿权其实心地善良,本性并不坏,当它得知兵十的母亲去世后,对自己的淘气很后悔。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以后,阿权每天都在暗中给兵十送去栗子、蘑菇等食物。兵十却以为是神的恩赐。一天,当阿权又带着食物去兵十家时,被兵十发现,误以为阿权又来捣乱,而拿起火绳枪把它打死了。后来兵十才明白一直给自己送食物的原来是阿权,这才追悔不已,但一切却已无法挽回。作品以阿权的死为代价,使爱实现了结合,充分体现了“生存所属不同世界”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实现是多么的艰难! 
                      作品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通过一次次的误会,使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始终无法实现,而最终导致悲剧的酿成。但这一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多么的深远!它所传达的人类在寻求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过程中的艰难与困惑的现实象征寓意也特别耐人寻味。 
                      尽管童话象征的美学意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但要运用好象征的艺术表现却也不易,这里特别要注意的:一是艺术形象与哲理要有机融为一个整体。即艺术形象的圆满、充实要与思想理念的表达演绎完美地交融起来,而不是互为分离。常有一些被称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或者艺术形象表面的充实、完美,而无作者深层艺术思考的潜入,其实是缺乏象征所必须具有的深层内涵美学意味的;还有的则过于想表达某种理念而忽略了艺术形象体系血肉的丰满、鲜活,结果使作品成为抽象理念的概念化的传播。真正优秀的象征意蕴的美学体现应是两者的水乳交融。 
                      二是童话象征要求意蕴深邃、丰富,但也并不等于可以故作高深,弄得寓意晦涩、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童话的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其理解力有一定的限度,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寓意深浅的度,否则单凭自己闭门造车,故弄玄虚,弄出一个玄而又玄的“迷”,让小读者去猜,其实恰恰是对象征艺术的误解和对少儿读者的不了解,其效果肯定是与象征的审美特性相反的,可谓南辕北辙了。 
                      此外,童话与生俱来的象征美学特质并不等于任何童话都必须具有象征隐喻之美,它可以成为作家主要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象征隐喻之美;也可以淡化象征的美学意蕴,而突出其它的美学意味,一切应从表现主题与内容的需要和作家本身的艺术风格特点出发,顺应自然,切不可强求。


                    12楼2008-10-03 08:40
                    回复
                        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写实文体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恰恰相反,你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觉得没味。评价:太缺乏想象了。童话要就是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敏豪生奇游记》便是以其荒诞得大胆奇崛而成为世界名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等无一不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
                        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有所区别。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童话中常常离不开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其中夸张和想象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比如《大林和小林》所表现的世界就是一个极其荒诞的、贫富悬殊的世界。为了突出这个社会的荒诞性,作者极尽夸张之能,将人物扭曲、变形,将行为丑化,以极其荒缪的故事来揭示出剥削阶级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阶级本性。因此,荒诞的本质乃是透过表面的荒诞,体现出本质的合情合理,因为人们在形象的奇异中,看到和感觉到的是新的和谐统一。荒诞以牺牲“自然可能性”为代价,同时在保全“内在的可能性”中得到补偿,从而创造出一个蕴含着现实生活种种意蕴的,别开生面的幻想世界,因此,出色的荒诞创造的应是一种新的美学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荒诞才是出色的荒诞?出色的荒诞应该是荒诞得离奇、荒诞得新鲜、荒诞得美妙、荒诞得机智幽默。
                        只有荒诞得离奇、新鲜、大胆才能出效果,否则步人后尘永远也不会给人以新奇感。孙子兵法上有一计“出奇制胜”,说的就是策略上的变化多端,以“奇”胜。同样,童话的荒诞也必须出奇,奇得超出了常人想象的程度,使想象和生活的真实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那么,荒诞的最佳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敏豪生奇游记》中的46则故事就是以其离奇的幻想、大胆的夸张、荒唐得极其可笑而令人感到趣味无穷的。
                        应该说只有新鲜、别致的荒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新鲜、独出心裁之不易也正考验着童话家的敏锐性、机智感和创造力。
                        当然,荒诞有时候却也可以美妙无比。人们有时候形容美丽的情景,总说就像进入了“童话境界一样”,充分说明在童话荒诞中的确也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底人鱼世界”这一荒诞的美丽境界。当然,这美不光表现为意境的美,还应包括人情的温暖、心灵的美好、高尚的精神境界等等,都可以通过荒诞的幻想来加以表现。《海的女儿》通过小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小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其荒诞的美学涵义十分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同样,英国作家罗·达尔的童话《慈善的巨人》也是表现美丽的荒诞的。故事中的善巨人用网兜捉蝴蝶的办法,收集了亿万个轻雾般的飘游于空中的梦,分别装在亿万个瓶子里,然后把美好的梦、金色的梦,用吹梦器吹进千家万户熟睡的孩子们的卧室,让他们睡得甜甜美美,做着幸福愉快的梦。
                        此外,荒诞还可以通过怪诞和滑稽表现出来。事实上怪诞和滑稽常常也是同时出现,表现一种意味隽永的笑趣。比如挪威作家埃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就是一篇妙趣横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话中的三个强盗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凶狠残暴的强盗,相反是三个童心味十足,又懒又笨,而心眼并不坏的强盗。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洗碗!”因此,他们的贼窝又脏又臭。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熟睡中的苏菲姑姑给偷来做“管家婆”。但苏菲姑姑力图使他们自食其力的严厉管束,又使他们宁肯坐班房也不愿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后来强盗们被抓,但班房却是在民警家里。在善良的民警夫妇的教育帮助下,他们终于抛弃了强盗职业,改邪归正,并在一次救火中,为豆蔻镇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
                      


                      15楼2008-10-03 08:50
                      回复
                          当然,要能体现荒诞中的滑稽谐趣与作家幽默的天性和机智的构思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种作品整体性的构思,包括环境、人物与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应相协调,这样才能使怪诞和滑稽体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比如《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的“豆蔻镇”这一特殊环境的设置,以及三个怪诞而滑稽的又懒又笨的强盗、严厉而又好心的“管家婆”——苏菲姑姑等童话人物的创造和一系列故事的编排,本身都充满了怪诞和谐趣的意味,因此才特别耐人寻味。
                          当然怪诞有时候还可以用“反常”的手法来构思,即以一种完全违背现实规律的逻辑来思维,怪诞得超乎寻常,童话的奇异效果也就出来了。比如美国作家艾伦的短篇童话《西姆肯夫人的浴缸》就是以其完全出人意料的反常而令人称奇的,让现实生活充满了怪诞的色彩。 
                          西姆肯家的一只没有脚的浴缸居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移动,今天到了楼梯上,明天又到了厨房里,再接着又进入了地窖里,来到了草坪上,上了屋顶……,而西姆肯夫妇对此却并不感到特别奇怪,而且还很喜欢这只怪异的浴缸的这些新花样。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完全违背现实规律的不可思议中展开,由于其幻想是建立在完全荒诞的氛围中的,因此一切也就顺理成章,变得非常的有趣。童话的奥妙也正在于它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荒诞感和荒诞性的创造,而创造这种荒诞性是特别需要出色大胆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去突破现实生活对我们固有思维的束缚。 
                          在表现手法上,与作品夸张大胆的荒诞性所不同,而是尽可能以一种平静、无奇的语言、心态来叙述一个似乎是很平常的故事,而越是不动声色,实际上越是表现出了其与现实的距离感,因而也就越加显得怪诞离奇。 
                          怪诞也时常通过“变形”的手法来体现,事实上“怪诞”与“变形”有时也难截然分开,是一种有机的并存。“变形”是“怪诞”的表现手段,而“怪诞”则是“变形”的艺术效果。所谓“变形”是指故意以异乎寻常的“艺术体现物”对艺术原型的特定本质作夸张式呈现的表现手段。在童话中的变形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种是“幻化变形”。 
                          “夸张变形”是指极力夸大客观对象的特定品质与形态,以造成异乎寻常的形象体现。 
                          比如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童话《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中对小泰莱莎的变形处理。小泰莱莎因不想知道现实的残酷而不愿长大,她果真就不再长大。但为了帮助生病的妈妈和衰老的奶奶,她又暗暗希望自己长大一点,她果真长大了些。为了对付凶恶的强盗,她又命令自己变成巨人,于是,她真的变成了个巨人,制服了强盗。最后,小泰莱莎又渐渐变小,成为一个中等身材的、全村最漂亮的姑娘。小泰莱莎的变形完全不凭借外力,而全由意念自如地变形,以一次次变形来发展情节,表达作家的主观意图:小泰莱莎不肯长大,一方面表现了她想逃避残酷的现实的天真幼稚,一方面也谴责了战争带给儿童的心理创伤;她为对付强盗而变成巨人,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人只要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就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而最后成为一个漂亮姑娘,则隐喻着心灵美好的人永远是最美丽的人。 
                          所谓“幻化变形”是指作者的主观意识将客观世界加以幻化处理,而形成一种“虚幻的真实”。这种“幻化变形”产生的作品,呈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完全编造的幻境。 
                          比如英国作家金斯莱的童话《水孩子》、卡洛尔的童话《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所创造的都是一个荒诞的幻化世界。《水孩子》中的小主人公扫烟囱的孩子汤姆因受冤而逃,不幸落入小河中,被水中的仙女所救,仙女把他变成了一个4英寸长的水孩子。从此以后,他便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水下世界,增长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最后,汤姆成为一个热爱真理、心地善良、正直、勇敢、勤劳的大人。这部作品将人间生活的残酷无情与幻化境界的温暖幸福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表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美好理想。 
                        


                        16楼2008-10-03 08:50
                        回复
                            《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则以梦幻的方式,让艾丽丝误喝了魔水,变成了几英寸长的小人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幻化境界,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多端的险境,靠着勇敢和机智,艾丽丝一次次化险为夷。正当艾丽丝再一次陷入绝境时,她突然被惊醒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艾丽丝的梦。整篇童话幻境奇特,情节发展扑朔迷离、变化莫测,读来妙趣横生,能极大地激发小读者的想象力。其荒诞的幻境,一方面表达了作家美妙的想象力,同时,在无拘无束的幻想境界中,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种种时弊的绝妙讽刺。 
                            荒诞往往寓含着作家对现实生活深切的感受,是童话家表达对现实认识和见解的绝妙方式,因此最能检验作家的机智和创造力。任大霖先生在生命最后阶段创作的一篇童话《河马先生的熟食店》,堪称是一篇生命的绝唱。作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关注的并不是自己个人的安危,而仍然是他一生所热爱的孩子。在作品中,作家用荒诞巧妙地沟通了现实与幻想两个世界,以荒诞的动物世界来演绎现实社会中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的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不堪重负的孩子们鸣不平。在童话世界中,作家将小动物们作业过多归结为是因为河马先生熟食店的开张,使家庭主妇走出了厨房,让妈妈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管教孩子,督促他们做更多的作业。这种别出心裁的归谬充分体现了童话荒诞的逻辑推理,使小读者感到十分的有趣。接下来小动物们针锋相对的对抗是更为荒诞的“小河马文化熟食店”的开张,经营范围居然是解答各科的作业。他们少吃点零食,一天的作业便全都可以买到,再也不怕妈妈们的逼迫了。把出售现成作业称之为“文化熟食”,实在是既荒唐又有意味,其比喻让人在荒谬中感受到它的贴切和机智,领略到童话荒诞性的绝妙。而妈妈们随之而效仿的和平示威,最终迫使森林王国政府出面干涉,合情合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小动物们的反抗最终获得了胜利,他们终于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令人值得深思的是,这毕竟只是一个荒诞的童话世界,作家表达了他心中美好的心愿,祝愿孩子们都有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生活。但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可能并不能完全如作家的愿望一样,尽管社会上一再呼吁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但实际上教育体制的局限,使得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从这一角度看,作品所寓含的现实意义的确是十分尖锐而深远的了。这或许也就是童话寓荒诞中蕴含深刻的现实批判寓意的艺术魅力所在吧! 
                            记忆总是无情地不断地淘汰着那些平庸的、缺乏智慧的想象、故事和人物形象,而不能忘却的又总是那些荒诞得奇中出妙、奇中出采的想象、故事和人物。出色的荒诞美迫使童话家苦苦地求索。


                          17楼2008-10-03 08:50
                          回复
                            童话的荒诞美
                              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写实文体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恰恰相反,你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觉得没味。评价:太缺乏想象了。童话要就是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敏豪生奇游记》便是以其荒诞得大胆奇崛而成为世界名著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等无一不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
                              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有所区别。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童话中常常离不开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其中夸张和想象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比如《大林和小林》所表现的世界就是一个极其荒诞的、贫富悬殊的世界。为了突出这个社会的荒诞性,作者极尽夸张之能,将人物扭曲、变形,将行为丑化,以极其荒缪的故事来揭示出剥削阶级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阶级本性。因此,荒诞的本质乃是透过表面的荒诞,体现出本质的合情合理,因为人们在形象的奇异中,看到和感觉到的是新的和谐统一。荒诞以牺牲“自然可能性”为代价,同时在保全“内在的可能性”中得到补偿,从而创造出一个蕴含着现实生活种种意蕴的,别开生面的幻想世界,因此,出色的荒诞创造的应是一种新的美学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荒诞才是出色的荒诞?出色的荒诞应该是荒诞得离奇、荒诞得新鲜、荒诞得美妙、荒诞得机智幽默。
                              只有荒诞得离奇、新鲜、大胆才能出效果,否则步人后尘永远也不会给人以新奇感。孙子兵法上有一计“出奇制胜”,说的就是策略上的变化多端,以“奇”胜。同样,童话的荒诞也必须出奇,奇得超出了常人想象的程度,使想象和生活的真实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那么,荒诞的最佳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敏豪生奇游记》中的46则故事就是以其离奇的幻想、大胆的夸张、荒唐得极其可笑而令人感到趣味无穷的。
                              应该说只有新鲜、别致的荒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新鲜、独出心裁之不易也正考验着童话家的敏锐性、机智感和创造力。
                              当然,荒诞有时候却也可以美妙无比。人们有时候形容美丽的情景,总说就像进入了“童话境界一样”,充分说明在童话荒诞中的确也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底人鱼世界”这一荒诞的美丽境界。当然,这美不光表现为意境的美,还应包括人情的温暖、心灵的美好、高尚的精神境界等等,都可以通过荒诞的幻想来加以表现。《海的女儿》通过小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小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其荒诞的美学涵义十分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同样,英国作家罗·达尔的童话《慈善的巨人》也是表现美丽的荒诞的。故事中的善巨人用网兜捉蝴蝶的办法,收集了亿万个轻雾般的飘游于空中的梦,分别装在亿万个瓶子里,然后把美好的梦、金色的梦,用吹梦器吹进千家万户熟睡的孩子们的卧室,让他们睡得甜甜美美,做着幸福愉快的梦。
                              此外,荒诞还可以通过怪诞和滑稽表现出来。事实上怪诞和滑稽常常也是同时出现,表现一种意味隽永的笑趣。比如挪威作家埃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就是一篇妙趣横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话中的三个强盗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凶狠残暴的强盗,相反是三个童心味十足,又懒又笨,而心眼并不坏的强盗。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洗碗!”因此,他们的贼窝又脏又臭。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熟睡中的苏菲姑姑给偷来做“管家婆”。但苏菲姑姑力图使他们自食其力的严厉管束,又使他们宁肯坐班房也不愿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后来强盗们被抓,但班房却是在民警家里。在善良的民警夫妇的教育帮助下,他们终于抛弃了强盗职业,改邪归正,并在一次救火中,为豆蔻镇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
                            


                            18楼2008-10-03 08:51
                            回复
                                当然,要能体现荒诞中的滑稽谐趣与作家幽默的天性和机智的构思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种作品整体性的构思,包括环境、人物与故事情节的设置都应相协调,这样才能使怪诞和滑稽体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比如《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中的“豆蔻镇”这一特殊环境的设置,以及三个怪诞而滑稽的又懒又笨的强盗、严厉而又好心的“管家婆”——苏菲姑姑等童话人物的创造和一系列故事的编排,本身都充满了怪诞和谐趣的意味,因此才特别耐人寻味。
                                当然怪诞有时候还可以用“反常”的手法来构思,即以一种完全违背现实规律的逻辑来思维,怪诞得超乎寻常,童话的奇异效果也就出来了。比如美国作家艾伦的短篇童话《西姆肯夫人的浴缸》就是以其完全出人意料的反常而令人称奇的,让现实生活充满了怪诞的色彩。 
                                西姆肯家的一只没有脚的浴缸居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移动,今天到了楼梯上,明天又到了厨房里,再接着又进入了地窖里,来到了草坪上,上了屋顶……,而西姆肯夫妇对此却并不感到特别奇怪,而且还很喜欢这只怪异的浴缸的这些新花样。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完全违背现实规律的不可思议中展开,由于其幻想是建立在完全荒诞的氛围中的,因此一切也就顺理成章,变得非常的有趣。童话的奥妙也正在于它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荒诞感和荒诞性的创造,而创造这种荒诞性是特别需要出色大胆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去突破现实生活对我们固有思维的束缚。 
                                在表现手法上,与作品夸张大胆的荒诞性所不同,而是尽可能以一种平静、无奇的语言、心态来叙述一个似乎是很平常的故事,而越是不动声色,实际上越是表现出了其与现实的距离感,因而也就越加显得怪诞离奇。 
                                怪诞也时常通过“变形”的手法来体现,事实上“怪诞”与“变形”有时也难截然分开,是一种有机的并存。“变形”是“怪诞”的表现手段,而“怪诞”则是“变形”的艺术效果。所谓“变形”是指故意以异乎寻常的“艺术体现物”对艺术原型的特定本质作夸张式呈现的表现手段。在童话中的变形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种是“幻化变形”。 
                                “夸张变形”是指极力夸大客观对象的特定品质与形态,以造成异乎寻常的形象体现。 
                                比如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童话《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中对小泰莱莎的变形处理。小泰莱莎因不想知道现实的残酷而不愿长大,她果真就不再长大。但为了帮助生病的妈妈和衰老的奶奶,她又暗暗希望自己长大一点,她果真长大了些。为了对付凶恶的强盗,她又命令自己变成巨人,于是,她真的变成了个巨人,制服了强盗。最后,小泰莱莎又渐渐变小,成为一个中等身材的、全村最漂亮的姑娘。小泰莱莎的变形完全不凭借外力,而全由意念自如地变形,以一次次变形来发展情节,表达作家的主观意图:小泰莱莎不肯长大,一方面表现了她想逃避残酷的现实的天真幼稚,一方面也谴责了战争带给儿童的心理创伤;她为对付强盗而变成巨人,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人只要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就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而最后成为一个漂亮姑娘,则隐喻着心灵美好的人永远是最美丽的人。 
                                所谓“幻化变形”是指作者的主观意识将客观世界加以幻化处理,而形成一种“虚幻的真实”。这种“幻化变形”产生的作品,呈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完全编造的幻境。 
                                比如英国作家金斯莱的童话《水孩子》、卡洛尔的童话《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所创造的都是一个荒诞的幻化世界。《水孩子》中的小主人公扫烟囱的孩子汤姆因受冤而逃,不幸落入小河中,被水中的仙女所救,仙女把他变成了一个4英寸长的水孩子。从此以后,他便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水下世界,增长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最后,汤姆成为一个热爱真理、心地善良、正直、勇敢、勤劳的大人。这部作品将人间生活的残酷无情与幻化境界的温暖幸福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表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美好理想。 
                              


                              19楼2008-10-03 0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