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4,390贴子:1,664,087
  • 16回复贴,共1

战国时期七雄大体是个什么情况与局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13 23:21回复
    三家分晋,田氏篡齐后,魏国最强。
    徐州相王,五国继之,齐国最强。
    齐、秦分帝,一统天下,秦国最强。
    楚国是春秋大国,进入战国一直在削弱,中间小许短暂兴盛。
    赵国在战国末年吞中山崛起强大,但实力不足以抗衡秦国。
    燕国长期居于弱小地位,韩国国力弱小受大国夹击,依附性很强。
    个人浅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13 23:22
    收起回复
      不会吧,那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6-11-14 06:24
      收起回复
        由于齐秦两极开始最强大,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楚魏赵韩燕宋中山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
        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南北纵列的国家楚魏赵韩燕宋中山 ,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到了后来,秦一家独大, 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14 07:31
        回复
          对,魏国独霸时期是不存在合纵连横的,文侯以晋国执政卿的地位,携变法之威,合三晋之力四面出击,秦齐楚等大国先后被虐,直到周天子承认三晋的诸侯地位,三晋正式跨入战国时代。武侯虽不能始终贯彻三晋一体,共同争取发展空间的政策,但仍然以强盛的国力将魏国霸业发展到顶峰。顶峰之后就是衰退,惠王继位风波导致三晋不合,虽说庞娟勉强维持了魏国的霸业,但桂陵和马陵的失败导致了魏国霸业的终结,这也是三晋内斗的直接恶果。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11-14 08:03
          收起回复
            郢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帅天下百姓,以与申缚遇于泗水之上,而大败申缚。赵人闻之至枝桑,燕人闻之至之格道。格道不通,平际绝。齐战败不胜,谋则不得,使陈毛释剑掫,委南听罪,西说赵,北说燕,内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齐释。
            ——齐国徐州相王后就被楚揍了


            IP属地:中国澳门6楼2016-11-14 08:09
            回复
              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万乘之国,二国,千乘之宋也。筑刚平,工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曰:‘吾将还其委质,而朝于邯郸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不令朝行。
              ——赵国前期就很强大,除了不如老大魏国,对付其余国家可是不落下风的。
              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薄。八年,拔魏黄城。九年,伐齐。齐伐燕,赵救燕。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
              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伐中山,又战于中人。十二年,敬侯卒,子成侯种立。
              成侯元年,公子胜与成侯争立,为乱。二年六月,雨雪。三年,太戊午为相。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我蔺。四年,与秦战高安,败之。五年,伐齐于鄄。魏败我怀。攻郑,败之,以与韩,韩与我长子。六年,中山筑长城。伐魏,败湪泽,围魏惠王。七年,侵齐,至长城。与韩攻周。八年,与韩分周以为两。九年,与齐战阿下。十年,攻卫,取甄。十一年,秦攻魏,赵救之石阿。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魏败我浍,取皮牢。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十四年,与韩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齐。
              十六年,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
              十七年,成侯与魏惠王遇葛孽。十九年,与齐、宋会平陆,与燕会阿。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郸,齐亦败魏于桂陵。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秦攻我蔺。二十五年,成侯卒。公子緤与太子肃侯争立,緤败,亡奔韩。
              ——赵国前期也就对魏战绩差了些,对其余国家可是很不错的。不过因为挑战魏国而被拔邯郸才衰落,中前期默默无闻的,中后期再度崛起,因此赵国后期是第二次崛起而不是到后期才开始崛起。


              IP属地:中国澳门7楼2016-11-14 08:16
              回复
                前405年,三晋败齐于廪丘。
                前404年,三晋攻入齐长城。
                前385年,赵败齐于灵丘。
                前384年,赵救魏于廪丘,大败齐人。
                前380年,三晋伐齐至桑丘。
                前378年,三晋伐齐至灵丘。
                前370年,赵攻齐取甄。
                前368年,赵侵齐取长城。
                前344年,赵攻齐拔高唐。
                前333年,楚威王大怒,大兴兵伐齐,败齐将申缚于徐州,赵人闻之,至枝桑。燕人闻之,至格道。
                前332年,赵掘河水以退齐魏之师。
                前313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前288年,赵梁将攻齐。
                前287年,韩徐为将攻齐。
                前285年,燕、秦、赵、韩、魏五国伐齐取灵丘。
                前284年,燕、秦、赵、韩、魏五国伐齐,大破齐军于济西。
                前283年,赵廉颇攻齐取阳晋。
                前280年,赵将赵奢攻齐取麦丘。
                前279年,赵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前274年,赵将燕周攻齐取昌城、高唐。
                前271年,赵蔺相如伐齐至平邑。
                前241年,赵庞暖攻齐取饶安。
                ——齐国全期对赵战绩是惨不忍睹的,仅凭中后期那短暂的辉煌是不能掩盖其全期对赵居于劣势的事实的。


                IP属地:中国澳门8楼2016-11-14 08: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