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是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满文、汉文档案及史籍中相关记载,分析鳌拜被执原因、成罪过程、认罪态度,并对鳌拜“欺君轻慢圣母罪”提出质疑,从而揭示鳌拜罪案中以往被忽视的诸多情节。本文指出,鳌拜罪案反映出清初满洲统治集团中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及后宫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博弈。关键词:鳌拜罪案 满文口谕 汉文残档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福临患痘疹病逝。康熙帝玄烨冲龄继位,由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故,14岁的康熙帝亲政,辅臣仍同佐理。鳌拜专断跋扈,苏克萨哈获罪死。康熙八年五月,鳌拜以“欺君擅权”罪被执,后死于禁所。
四大臣辅政和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是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向为治史者所重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辅政的举措得失、辅臣之间的矛盾、捉拿鳌拜终止辅政加强皇权等问题。关于鳌拜罪案本身,尚乏深入探讨。如学界常用清廷公布的数十条罪状来论述鳌拜之“欺君擅权”,然而对罪状如何形成、与史实是否相符以及鳌拜认罪与否尚未深究。本文拟比较满、汉文档案与史籍中相关记载,对鳌拜罪案做进一步分析。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福临患痘疹病逝。康熙帝玄烨冲龄继位,由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故,14岁的康熙帝亲政,辅臣仍同佐理。鳌拜专断跋扈,苏克萨哈获罪死。康熙八年五月,鳌拜以“欺君擅权”罪被执,后死于禁所。
四大臣辅政和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是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向为治史者所重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辅政的举措得失、辅臣之间的矛盾、捉拿鳌拜终止辅政加强皇权等问题。关于鳌拜罪案本身,尚乏深入探讨。如学界常用清廷公布的数十条罪状来论述鳌拜之“欺君擅权”,然而对罪状如何形成、与史实是否相符以及鳌拜认罪与否尚未深究。本文拟比较满、汉文档案与史籍中相关记载,对鳌拜罪案做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