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社乡地处汕尾陆丰东南部,位于粤东著名渔港甲子港西南部。这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神圣的烈士纪念碑,还有众多明清风格的祠宇、古庙、文物古迹,每一处都写满了故事。
古榕与巨石 榕树分布在博社乡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有数百年的,有几十年的,成了一道道绿色风景线。后山顶的榕树更具特色,狮头石中生长着一棵有好几百年的绿绒大树,把这块巨大的石头劈成两部分,每到夏天人们顺着树根爬上狮头石,石面很平坦,可以在上面乘凉、聊天、下棋,还可以眺望茫茫的大海;仙人石边的榕树,根贴着石往上盘缠,也有几百年的树龄,不知道是树伴石,还是石伴树,相依相随。 相传有一位飞往西天的仙人,路过博社乡灵山,看到山中有一块巨石很特别,小榕树吃力地长大,于是用力一踩,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足迹,从此石头再也不能长高了,后来人们称它为 “仙人石”。
摩崖石刻 狮头石上的"海陬砥柱",是明朝万历十年(1582)壬午科举人蔡春迈镌题,蔡春迈是蔡榕塘之子,任河北省饶阳县正堂,敕授文林郎,官秩正七品,他尚书法,重文教,好山水,是个秉公办事廉洁的地方父母官。仙人石上还有隶书镌题的"岩廊"等石刻,从时间来说,"岩廊"镌题的时间应是明朝年间,没有署名。在后山南畔的两块巨石,一块刻"橋頭舊社",一块刻"天南鎖鑰",可惜年长月久,字迹脱落。
烈士纪念碑
博社乡的后山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是由陆丰县博华乡人民委员会所立。 碑文内容是:“革命烈士蔡世少、蔡钦镇、蔡昌宸、蔡大妹、蔡世纳、蔡乃池、蔡儿、蔡坎 、蔡世珍等,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先后从事革命事业,至一九二八年春革命受挫折。上述九位烈士先后在陆城、甲子两地壮烈牺牲,烈士为革命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崇高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它建于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去年重修,是博社乡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碑记碑铭博社乡咸田大坣斗门头处立有《重修斗门碑记》,他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科拔贡生蔡若凤(字仪廷,任广东琼州府琼山县儒学训导),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仲冬之吉撰置的。该碑记里记载蔡氏祖先开基创业的历程:“祖登瀛公自福莆来,始居东岐堡,再世而迁桥头,三世而迁博社,继又卜吉而转桥头永为世居,以博社额其里焉。” 另外,博社乡深港处立有《蔡恭默碑铭》,是清庠生蔡锦奎、庠生蔡燮尧合撰置的。记载了蔡恭默舍己救人的故事:“康熙六年,倭寇侵犯边境,甲城被围,吾祖率众为解此围均被虏焉。年方十五之祖姑,智勇诣船绐敌,经海斗,父兄得救,而祖姑则`效观音化身于南海,追仙子脱凡于瑶池'而捐躯。”
祠堂 博社乡的祠堂较多,主要分布在源远堂周围,将近五十座,都是“蔡氏家祠”。其中,建于宋末的有大祖祠“源远堂”,明初的有追远堂、宣义堂;其余的从明、清、民国等不同年代,经历“建、修、改建、重修、烧、毁”等过程,有些还是近几年从旧祖屋改建为祠堂的。其中孝友堂、敦本堂、善继堂等三座祠堂,拜亭中梁均悬挂“诰封亭”(圣旨牌)。大祖祠源远堂厅内悬挂的原有“进士”“文魁”“武魁”、“岁进士”“明经进士”“京辅循良”“海陬砥柱”等近三十块功名匾,祠前原立有数副旗杆硖(今被毁)。
庙宇 博社乡南畔,有一座建于南宋年间的“国王古庙”,该庙于明万历十年由河北饶阳县正堂蔡春迈举人修复,乾隆廿六年四月由蔡崇魁僭首捐银十两组织村众修复。经过几次修建,才有今天的规模。庙内有古人题写的石柱联及乾隆廿六年四月所立的碑记。 还有明朝建的“真君庙”,额曰“真君宫”,清嘉庆年间修复过,今留下岁进士蔡升廉题赠的门楼石柱联。有大巷埔埕尾的福德庙,有后祠堂的圣母庙,有溪墘的观音庙,有当铺巷的天地父母、七圣娘庙,有埔埕社的伯公庙,有岭上的伯公庙,有何公山上的何公庙,还有人头嶂东南边的莲花山上建于明万历四年的莲峰古寺遗址。
除了这些,博社还有“司马第”“儒林第”“墨稼山房”等值得一游的清代建筑遗迹,它们的故事等待你翻启。
信息来源:汕尾市民网
古榕与巨石 榕树分布在博社乡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有数百年的,有几十年的,成了一道道绿色风景线。后山顶的榕树更具特色,狮头石中生长着一棵有好几百年的绿绒大树,把这块巨大的石头劈成两部分,每到夏天人们顺着树根爬上狮头石,石面很平坦,可以在上面乘凉、聊天、下棋,还可以眺望茫茫的大海;仙人石边的榕树,根贴着石往上盘缠,也有几百年的树龄,不知道是树伴石,还是石伴树,相依相随。 相传有一位飞往西天的仙人,路过博社乡灵山,看到山中有一块巨石很特别,小榕树吃力地长大,于是用力一踩,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足迹,从此石头再也不能长高了,后来人们称它为 “仙人石”。
摩崖石刻 狮头石上的"海陬砥柱",是明朝万历十年(1582)壬午科举人蔡春迈镌题,蔡春迈是蔡榕塘之子,任河北省饶阳县正堂,敕授文林郎,官秩正七品,他尚书法,重文教,好山水,是个秉公办事廉洁的地方父母官。仙人石上还有隶书镌题的"岩廊"等石刻,从时间来说,"岩廊"镌题的时间应是明朝年间,没有署名。在后山南畔的两块巨石,一块刻"橋頭舊社",一块刻"天南鎖鑰",可惜年长月久,字迹脱落。
烈士纪念碑
博社乡的后山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是由陆丰县博华乡人民委员会所立。 碑文内容是:“革命烈士蔡世少、蔡钦镇、蔡昌宸、蔡大妹、蔡世纳、蔡乃池、蔡儿、蔡坎 、蔡世珍等,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先后从事革命事业,至一九二八年春革命受挫折。上述九位烈士先后在陆城、甲子两地壮烈牺牲,烈士为革命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崇高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它建于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去年重修,是博社乡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碑记碑铭博社乡咸田大坣斗门头处立有《重修斗门碑记》,他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科拔贡生蔡若凤(字仪廷,任广东琼州府琼山县儒学训导),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仲冬之吉撰置的。该碑记里记载蔡氏祖先开基创业的历程:“祖登瀛公自福莆来,始居东岐堡,再世而迁桥头,三世而迁博社,继又卜吉而转桥头永为世居,以博社额其里焉。” 另外,博社乡深港处立有《蔡恭默碑铭》,是清庠生蔡锦奎、庠生蔡燮尧合撰置的。记载了蔡恭默舍己救人的故事:“康熙六年,倭寇侵犯边境,甲城被围,吾祖率众为解此围均被虏焉。年方十五之祖姑,智勇诣船绐敌,经海斗,父兄得救,而祖姑则`效观音化身于南海,追仙子脱凡于瑶池'而捐躯。”
祠堂 博社乡的祠堂较多,主要分布在源远堂周围,将近五十座,都是“蔡氏家祠”。其中,建于宋末的有大祖祠“源远堂”,明初的有追远堂、宣义堂;其余的从明、清、民国等不同年代,经历“建、修、改建、重修、烧、毁”等过程,有些还是近几年从旧祖屋改建为祠堂的。其中孝友堂、敦本堂、善继堂等三座祠堂,拜亭中梁均悬挂“诰封亭”(圣旨牌)。大祖祠源远堂厅内悬挂的原有“进士”“文魁”“武魁”、“岁进士”“明经进士”“京辅循良”“海陬砥柱”等近三十块功名匾,祠前原立有数副旗杆硖(今被毁)。
庙宇 博社乡南畔,有一座建于南宋年间的“国王古庙”,该庙于明万历十年由河北饶阳县正堂蔡春迈举人修复,乾隆廿六年四月由蔡崇魁僭首捐银十两组织村众修复。经过几次修建,才有今天的规模。庙内有古人题写的石柱联及乾隆廿六年四月所立的碑记。 还有明朝建的“真君庙”,额曰“真君宫”,清嘉庆年间修复过,今留下岁进士蔡升廉题赠的门楼石柱联。有大巷埔埕尾的福德庙,有后祠堂的圣母庙,有溪墘的观音庙,有当铺巷的天地父母、七圣娘庙,有埔埕社的伯公庙,有岭上的伯公庙,有何公山上的何公庙,还有人头嶂东南边的莲花山上建于明万历四年的莲峰古寺遗址。
除了这些,博社还有“司马第”“儒林第”“墨稼山房”等值得一游的清代建筑遗迹,它们的故事等待你翻启。
信息来源:汕尾市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