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tttttttt吧 关注:17贴子:228
  • 6回复贴,共1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索達吉堪布
-------------------------------------------
** 内容来源:智悲佛网 ( http://www.zhibeifw.com/cmsc/bencandy.php?fid=790&id=7653
** 非广告贴,勿删,列出网址是因为要注明来源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
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
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涅槃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是已发菩提心者不可缺少的行径。因为世尊所说八万四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所以仅发救护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而一切众生最为珍护的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最大的恩德,无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故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及理证,对此作一较全面的阐述:


1楼2017-01-11 16:24回复
    杀生报应
    在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的罪过最大,如云:“杀生之上无余罪,十不善中邪见重。”《戒杀放生文》云:“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华智仁波切根据佛经而云:“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故无论杀庞大众生或是渺小众生,自己必须偿还五百次生命。恭请杀业严重的人想想:你在来世需要偿还多少次自己的宝贵生命,如是还愿意杀生吗?在《正法念处经》中说:“设使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如是则当思维,一中劫有多少万年,此人何时方能解脱?!莲池大师云:“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雠。一日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冤冤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寿夭,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也。”
    我们杀任何一个众生,自己死后即会变成这样的众生,遭受到同样的厄难。《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在《杂宝藏经》中有一公案: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想吃羊肉,但又怕儿子反对,就打妄语说他家的风水好,是由于田边大树上的树神保佑,因此,必须杀羊供神。其儿子信以为真,在树旁建一座小庙,并杀羊供养树神。不久那富翁死了,因说妄语和杀生报应,堕入恶趣成羊。第二年儿子又要杀羊祭神时,恰好选中了其父托生的那只羊。此羊咩咩叫着,死也不肯被牵出去,正伏在地上时,门外来一罗汉,说明前世因缘,并加持主人也能看见其父转生为羊的经过。此时儿子十分懊悔,就摧毁神庙,从此断恶行善,永不杀生,恒作放生,并礼敬三宝,深信因果。
    又佛经中有一故事:曾经目犍连和德生比丘至海边时,见一人全身炽燃火焰,口出大哭声,周围有无数饿鬼执持燃火之弓箭,向它射刺。目犍连以神通观察因缘,此人从前为一猎人,杀生极多,故其生时多年受苦,死后即堕地狱,难以解脱。
    其余经中另有一故事:昔日舍卫国毗卢释迦王率领军队,至释迦族聚落,杀害八万释迦族人。彼时佛观其因缘,乃为往昔释迦族人当渔夫杀害众鱼类的果报,毗卢释迦王和其大臣为当时二大鱼的转世投生。
    所以,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前世和后世,但自己杀生的恶业恒时跟随着,一旦因缘成熟时则会现前其果报,若得天眼神通,则定会注意取舍因果。《百业经》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诸契经和毗奈耶皆云:“诸业纵百劫不亡。”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如是所说的意义是:譬如金翅鸟飞翔高空时,我们虽不能现见其身影,但此时并非无身影,只要我们一直跟随,一旦鸟身下落时就能明见其黑影。同样,我们杀生的恶业或放生的善业,现在虽然不能现见,但始终不会失坏,何时因缘成熟时便会现前其果报。
    世界上的一切动物,实际上都好生怕死,与人一样。如《功德藏释》云:“往昔释尊当国王时,其眷属因田旱祈雨,而杀生供神。此时,国王生悲愍,设法遮止,而云:赡洲天旱地干,余供无力,当从吾眷属之中,宰杀千人,供神求雨。尔时,诸所有臣民,恐惧祈祷,免杀供神。时王曰:汝与余众,本皆相同,悉爱自命。”有些愚笨的人,见到正待遭杀的牛等牲畜恐怖抵拒而怕死的情状,不但不加以同情怜悯,反而大发愤怒,非去宰杀不可,此人死后定即堕地狱。
    一切小动物同样具生命,都具苦乐的感受,贪生怕死与人无有差别,不能轻易伤害,否则,必定遭受果报。譬如,从前在江苏扬州外城有位农民叫四六,他喜好整理园圃种植花木,有一天挖土时发现一个蚁穴,内有无数蚂蚁,因他凶残好杀,从家里拿一盆沸水,直接灌入蚁穴,无数的蚂蚁全被烫死了。那年8月的一天,他梦中忽然看见无数的蚂蚁爬遍他的全身,醒来时,发现全身肌肉有无数红色斑点,次日后,小点都化为红泡,每一红泡里长出一只蚂蚁,狠咬其肉,痛苦难忍,他恐惧哀叫,数日之后便趋死亡。这仅是人世的一种果报,而人趣之外,尚有三恶趣的无量难忍之苦。故敬请诸君,当思维杀生的不可思议业感!
    本来世上的一切众生,都爱执自己的生命,除地狱众生外,都不愿死亡。比如某人将遭枪杀,若有一人以钱帛赎出或其他善巧方法救出,此人于彼无疑是一个真正的救命恩人,被赎之人此时定会思潮如涌,热泪盈眶,刻骨铭心,万分感激。同样之理,若见遭杀有情而行放生时,也有如此之德,哪怕仅仅是买一条小鱼。
    根据《俱舍论》所述,若有人委托或者随喜他人杀生,则此业被称为积而未作之业,此人与亲自宰杀者有同等罪过。如果在梦中杀生或平时误踩足下虫蚁而致死等,因无有杀害之心故,被称为作而无积之业,无有大罪。喇拉曲智仁波切著的《极乐愿文大疏》云:“若为三宝杀生,其罪超过余罪十万倍。”以杀生所得之资财供僧或修建寺庙、佛像等,非但无有功德,且有极大过失。又据佛经及《俱舍论》中说,凡买卖刀、枪、渔网等用作杀生的工具,买卖双方皆当堕于地狱,并且在工具未毁灭之前,日日增上无量的罪业。
    另据教证,一家人中,如果有一人操持屠夫、猎人等杀生行业,则此家中人人均当堕地狱一次。若山谷中有一人杀生,则整个山谷不得吉祥。并且一刹那也不能与此类人接近和交谈:他们到别人家里,也会带去诸多不吉祥事;他们的物品若带在身上,则会消减自己身上三宝加持品的力量;即使仅接触他的影子,也会带来许多不安与不吉祥。
    因此,应该守护不杀生戒,纵不能永断杀生者,也应发愿一年或一月,甚至一天断杀。不杀有很大利益,从前在圣迦多延所居的城市中有一屠夫,他受持夜间不杀的戒,此后,因在世杀业所感而生于孤独地狱,白天在炽热铁室中受苦,但持戒之功德力却使他在夜里,住于天宫,四天女围绕享受安乐。
    明了上述杀生过失后,我们应当在上师三宝前,发坚固誓愿:从今之后,纵遇命难亦不杀害任何众生!


    2楼2017-01-11 16:25
    回复
      圣者亦受杀生之报
      曾经佛在世时,有阿罗汉邬陀夷,给一婆罗门女子说法,后此女子与一盗贼谋杀了这位阿罗汉,把砍下的头埋在灰坑里。国王发现此事后,捕捉并活烧了盗贼与女子,并将盗贼的五百眷属处以砍断手足的刑罚。当佛弟子向释迦牟尼佛请问此事因缘时,佛陀告以从前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肠子捆住了城市。国王问婆罗门大臣此梦吉凶,婆罗门本知是善梦,然为自己与五百眷属的利益,答以需大量杀牛供众,当时有一母牛与公牛,国王本不想杀,而婆罗门儿子坚持要杀,这两头牛因无故遭此横祸而在临死时发了恶愿,发誓将来报仇并断婆罗门五百眷属的手足。那时的梵施国王即现在的国王,当时的大臣即现在的阿罗汉邬陀夷,五百眷属即五百盗贼,当时的母牛与公牛即现在的婆罗门女与盗贼。
      又有圣者龙树菩萨布施其头的故事:以前印度乐行王的太子为早日继承王位,而求龙树菩萨布施其头。太子先用宝剑斫砍菩萨,但是如砍虚空,丝毫不能损伤。龙树菩萨告以自己的兵器业障已消除,只有往昔割草时杀过一虫,此果未报,因此只有以吉祥草才能割断头颈,后来果然如是。
      大圆满传承祖师贝若扎那,因前世做比丘时曾杀过身上虱子,以此果报,在迁往到嘉莫察瓦绒后,被关在有许多虱子的监狱里。
      虽然诸圣者已内证了相应的空性,外境对他们无利无害,但在显现上,仍须感受如幻的杀生业报,这也是因果真实不虚的又一旁证。


      3楼2017-01-11 16:26
      回复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
        皈依三宝的众信徒,守菩萨戒和密乘戒者,千万不能杀生,否则失坏一切戒律。佛经云:“皈依佛者,真实居士,不依余天;皈依法者,当离害心;皈依僧者,不随外道。”《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皈依戒三所断者:皈依佛,不得皈依外道诸天;皈依法,断除损害众生,甚至梦中亦不得害众生;皈依僧,不依外道友伴。因此若杀生,则失坏皈依戒,若无皈依戒,则岂有居士、沙弥、比丘、比丘尼等戒?《七十皈依颂》云:“一切功德依律仪,若无皈依则无戒。”若杀害众生,也定失坏菩萨戒,因根据经论,一切菩萨戒的根本为愿菩提心,若故意损害宰杀众生,难道还有此心吗?设使无有菩提心的种子,其余善法从何增长?《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若杀害众生,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三条嗔恨总道友和第四条对众生舍慈心之戒。
        无论修显宗或密宗,若杀害众生,则诸佛菩萨不会欢喜,若他们不喜,则永时不得加持和成就。寂天菩萨云:“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因此,很多修行人不得成就和不见本尊的根本原因,恐怕是由前世或今生中伤害有情而来,故应忏悔自己的杀业,立誓从今以后再不做令诸佛不喜之事。如寂天菩萨云:“因昔害众生,令佛伤心怀,众罪我今悔,祈佛尽宽恕。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吾等大恩根本上师、显密圆融、众生怙主法王如意宝金刚阿阇黎晋美彭措勇列吉祥贤尊者,亦于今年近五千僧俗弟子中,传讲《释迦牟尼广传》,讲到悲苦众生时,不能自已而哽咽流涕,再三发誓纵遇命难亦不害任何众生。此时,吾等众多弟子,亦从内心深处,发誓永远不加害众生!


        4楼2017-01-11 16:27
        回复
          吉庆佳日宜戒杀放生
          放生有许多的功德,能使诸事呈祥。莲池大师云:“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俱陈。”杀生则广积怨业,并使宿世所累积的福寿逐渐消减毁灭,故每当逢年过节、庆贺生日,或喜庆婚礼、生意开业、宴请宾客等吉庆佳日,皆应广行放生,而不应于此时宰杀生灵、暴殄天物,广行杀业。
          原本是喜庆吉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逢年过节则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人事兴隆、诸事吉祥,为何反而于此时广杀生灵,埋种祸根?世人肆意宰杀生物,残忍成风,致使冤孽重重,天也不喜,故有水火饥馑以及刀兵,普庵祖师《戒杀文》云:“三荒两旱,为人岂不思量?”
          生日庆贺则希望父母以及自己福寿绵长、离苦得乐,正应当为己为父母放生持斋、增福延寿,为何反而于此时顿忘父母养育之恩,而杀害生灵,徒增罪业?上贻累于双亲,下不利于己,本欲求生,反倒伤生,本欲长命,反倒丧命。以前有一位大官的太太,她的生日来临时准备大宴宾客,买了大批的鸡鸭猪羊、鱼虾水产等。当杀鸡宰羊时,她的魂魄附在了这些被杀动物的身上,痛得她大声叫喊,在床上滚来滚去,比死还难受。这时候她突然觉悟到禽兽被杀时的痛苦和内心的怨恨,只是不会讲话、不会用言语表达而已。最后她改过自新,立誓今后一定要戒杀放生,不再屠杀禽兽以满足自己的享受。后来,这位夫人年享高寿,这都是因为她一念慈心改恶迁善的缘故。
          婚庆之日,原本希望来日能够家庭和睦,得生贵子,为何反而与理相悖,于生儿育女之始而广行杀生,致使婚后多争斗烦恼,甚或关系破裂,其后所生之子也多凶煞疾病,或至夭折,试问其婚礼是否吉祥?慈受禅师戒杀放生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生意人则期望开业大吉,往后财源茂盛,为何反而于此时屠杀生灵,使怨声载于道,生财之日而广行灭杀之业,试想开业是吉抑或是凶?所为是得利抑或是失利?《楞伽经》中云:“为利杀众生,以财取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古人云:“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债有谁知,披毛戴角古今还。”又《大智度论》云:“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持戒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
          同样,超度亡灵、丧礼或消灾免难皆应戒杀放生以祈福,而不应背道而驰,徒增亡人之业障。《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如是祈祷上师住世也应广行戒杀放生,以增众生善业,消减恶业,以期感上师长久住世,广利群生!


          8楼2017-01-11 16:30
          回复
            放生增福延寿命
            若想长寿,则应放生。《放生赞》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又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殊胜、财势富足和智慧广大。”其中长寿和无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余五德之助缘。世亲论师说:“释放遭杀众,如是赐生命,断除害有情,获得长寿命,护士医师者,施药不损众,即成无病者。”
            有些病人,以前世或今生杀业报应,医生也无法治疗,若立即放生,便有痊愈者。以前杭州有一个打鸟为业的人,背上突然长疮,大夫无能为力。此时他自己知道是今生杀生果报,于是发誓不再杀生,并作放生,此后诊治便有了效力而逐渐痊愈了。在藏地也有很多被医生诊断为必定死亡的病人,若家人去放生、念经,就有逐渐恢复生命的希望。尤其是医生不能诊断的怪病,均是自己前世或今世杀害众生的业感现前,此时,唯有放生为好。
            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做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发誓愿:从今之后,饶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舍弃一切世间俗事。当夜,观世音菩萨示现在梦中对他说:“你昔日杀业重,今得短命报,幸好此时,能发坚固誓愿,唯有放生可以延寿,且可增福禄。”他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全家戒杀,常常放生,其病体终于痊愈了。确实,放生者可现见其延寿,最近藏地炉霍县有一位牧民,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过很多医院皆无效益。后来有一位僧人打卦说她前世杀生极多,若不放生,则短命多病。此后她发心放生,便成无病无苦,如今她特别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
            若遭遇严重疾病而接近死亡寿尽之时,只有放生,才能延寿无病。从前苏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当看见村中的小孩们捕捉玩弄鱼鸟等动物时,他就极力劝止,并给钱以放生。他平时劝人说:“少年时,必须培养爱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养成残忍好杀的坏习气。”他如是于一生中劝人行善断恶,后来得重病将死时,于自己觉知的境界中圣尊告曰:“你平生放生,有极大功德,将可增福延寿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复活,97岁时无病善逝。
            同样,近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说他只能活31岁,若能放生诵咒,尚可延寿,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护生,今已50岁。还有相同的事例:从前有一位屈师,到市镇去买一条赤色鲤鱼放生,后来屈师生病时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并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他救鲤鱼时48岁,后来活到60岁。所以,欲想延年益寿者,应当发心放生,才能增福长寿。
            在佛教徒中,深信因果十分重要,感应也是非常的奇妙,目前有很多出名医师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宁市有一位医生,她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她家里挂满了省市中央及国外经其治疗而痊愈的病人所敬献的锦旗,以感谢表彰其医术高明。现在她已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恩人,我问过经她治愈的那些人,他们都说,经医疗无效时,这位医生就劝我们放生、念经等,遵照嘱咐,广行放生等善行后,身体就痊愈了。当我听到此语时,对佛语更加生起定解。所以,放生也是一种特异功能的治病方法。
            相反,杀生则是短命多病的唯一直接之因,本来能活久时的人,若喜欢杀生,则成短命。藏地阿阇黎阿旺扎巴云:“若行救命放生者,短命亦成延寿命,若杀鱼蛇等含生,长寿者亦成短命。”自古以来,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
            我们若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己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戒杀放生,则一切事必能吉祥如意,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天道佑之,福禄随之”。全知华智仁波切亦云:“恒时行善放生者,护法地神常佑彼。”《护生的故事》云:“如影随形,古今善恶报应,昭昭分明,感应事迹,历历在目,尚有何疑?”


            9楼2017-01-11 16:31
            回复
              放生得利无边
              一切有漏善法中,无有能比放生之功德大。凡其他善业,若自心不净,就无有功德,但放生时,无论其心净或不净,其事皆是直接对众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议的善果,哪怕是放一条生命的功德也无法衡量。因为这些所放的众生,暂时已经解脱难忍的遭杀痛苦,再加上放生时念佛号、心咒来加持后,究竟彼等众生也获得不退果位。如《不退轮经》云:“凡闻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者,皆得不退果。旁生闻佛号,亦播下无上菩提之种子,此后得果。”其余佛经云:“闻佛名或见佛像,生无量德,将得解脱。”《文殊根本续》云:“称诵善逝之密咒,如是诸咒具实义,师言:若以侧眼视密咒,如来亦能摄受彼。”《释迦佛传》云:“曾有一大鳖鱼,欲食众多商人,其中商主念佛名号,闻此佛号之功德,鳖鱼转成人身,在释尊教下已得罗汉果。”故在放生时,切莫忘记念佛号!
              我认为放生就是度化众生,大菩萨度化众生也是暂时令众生离苦得乐,享受人天福报,究竟解脱生死轮回,放生也同样具备此功德。因此无论出家人或在家居士,凡喜欢放生的人,真是大菩萨,我们应当时时随喜和学习他们的无上行为。比如我们学院里的某位大堪布,他生来喜欢放生,别人对他供养的钱全用为放生。
              如今时逢末法,真正能利益有情的大德亦属罕见。一些具备钱财的大法师、大居士,建设工厂等,发心为国家造福,动辄上万上亿,或广为修建、装饰庙宇,而内却无甚僧众闻思修行,或塑造外观既不合佛经要求规范,内又无装藏的佛像等。这些虽是一种善事,但若能将此钱财用于放生,直接度化无量的众生,岂非更具有无边的功德!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师云:“应断杀生,救护放生,于一切身语之善法中,放生功德最大。”《地藏十轮经》云:“设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恒时无病延寿命,安乐畅适无损害,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藏地著名空行母根桑曲珍游行中阴教言《深道总集空行耳传深义莲花心滴》云:“一切高贵卑贱众,今生来世安乐法,无此放生更殊胜,转绕赡洲之功德,等同放生一牛犊,念诵七亿观音咒,等同放生一小牛,吾至阎罗境见此,今莫忘失空行语,励力放生牛犊等,乃有无量功德也。”根据《俱舍论》说,所放众生躯体愈大,其功德也越大;宰杀愈粗大之有情,其过患亦更大。因为身体大者,有粗相之苦乐感受。
              印光大师总结了放生的十大功德:无刀兵劫、集诸吉祥、长寿健康、多子宜男、诸佛欢喜、物类感恩、无诸灾难、得生天上、消灭恶业及四季安宁、生生不息善心相感。
              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明君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日智者大师,买临海四百多里海滩,作放生池;唐肃宗命天下各州建立放生池,颜鲁公作放生碑文;宋真宗也命天下建立放生池,并把整个西湖划为放生之用;明朝莲池大师建多处放生池,并作《戒杀放生文》流传至今。
              建放生池,立放生碑,或以著文立说等方式劝人放生,随喜赞叹他人的放生功德,捐资或出力助成他人放生善举,建立放生功德会或动物保护委员会等慈善机构,为放生积集顺缘,这些虽不是直接放生,但其功德与自己亲自放生等同。相反,善众捐献用于放生的钱财,则千万不能自己使用,或作请客吃饭及旅费等开销,因为这些钱财已变成了众生的生命,挪作他用与杀生过失等同。此外,阻止他人放生,或为其制造违缘,也等同于杀生。根据《俱舍论》,对造善、作恶随喜,得同样果报。
              凡放生者,都得四果功德。放生的异熟果:解脱三恶趣痛苦,其下等发心,放生量少,能转于人道;中等发心,放生量亦为中品,能转于欲界天;若上等发心,放生数量极多,则转生色界无色界,渐次脱离轮回苦海。放生的等流果分二:一感受等流果,将来生生世世转为长寿无病者;二同行等流果,未来得人身时,喜欢断杀放生,具足慈悲善心,行持殊胜菩萨道。放生的增上果:放生者将来不转生于深渊险地,转生之境,全是乐意美境,具有饮食花果等。放生的士用果:一切生世中,增上所放生之善德。


              10楼2017-01-11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