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我也曾预想过自己老去的样子,有时想那大概会是一个睿智而不正经的老头,整天跟年轻人吹水讲大道理,为老不尊的样子。但现实一点来说,老去的我大概和一般的老人没什么不同,甚或更糟一点。
行动迟缓,姿势怪异,可能需要某种工具的支持;老是忘记事情,刚刚放进抽屉的东西转眼就找不到了,有些人再也记不起来;甚或根本就是老年痴呆,每天只会流着口水望天,大小便都得让人伺候,毫无尊严可言。
可怕吗?当然可怕啊。
一想到我不能再享受阅读的快乐和心脏随音乐的旋律而搏动的感觉,或是思想如水泥一般黏连沉滞连一个笑话也无法明白的时候,我就恐慌得不想再想下去。
人们从混沌中出生,然后自以为明白了一些事情,最后在混沌中死去。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件事。
但有一个人例外,虽然那是在幻想之中。
查理·高登用大约一年的时间,从一个智商仅为68的智障,经由手术而变成一个智商高达185的天才,却又由于手术的副作用从智慧的顶峰跌落,重又变成智障。借由作者丹尼尔·凯斯平实朴素的文笔,我们得以从旁观察这段浓缩的人生,并得到某些感悟和触动。
本书的写作形式是当时少见的日记体,在本书内则称为“进展报告”。得益于这种形式,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主人公查理身边发生的事,密切关注他的心理状况,甚至深入到他的潜意识,看到他自己也不曾看到过的回忆。
本作虽被冠于科幻小说经典之名,却并不怎么科幻,只是借由科学的手段以达到情节上的可能和自洽。而按照小说内容和主旨,似乎分类为心理学相关的小说或者成长小说更为合适。
本书的细节处理相当到位,例如查理一开始作为智障而写的进展报告错字连篇,语句简单,标点符号也常常用错,成为天才后便语句流畅,思维连贯,也用到了修辞,甚至篇幅也有所增长,后来查理智力衰退,错别字和简单句以及乱用的标点符号又重新占领了报告,从这个在本书中无处不在的细节上,读者们可以窥得查理的前后变化。本作在一些细微之处也描写得很出色,例如小说末尾,查理智力衰退之后,错以为自己还在智障班上课,便坐回到老位子上去。智障班授课老师爱丽丝是一直陪伴在查理身边的人,也是天才查理的爱人,而智力衰退后的理却称呼她为凯妮恩(爱丽丝的姓)小姐,这个生疏的叫法不但使爱丽丝哭着跑出教室,恐怕也使许多读者心生黯然。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其实是一本读来让人伤心的书,不管是书中人物对查理自始至终的偏见、嘲笑和漠然,还是查理自己的焦虑,偏执和疯狂,都使人感到阴暗。从这一点来看,倒是符合科幻文学一贯的悲观阴暗作风。不过若是一味悲观便落了下乘,本书仍有温情在。比如爱丽丝对查理一贯的关心爱护,天才查理为智障的餐馆侍应生呵斥客人,甚至书的最后查理为同病相怜的小白鼠阿尔吉侬献上花束,都让人感到人间尚有一丝温暖。
不过我还是理所当然地感到难过,不是因为查理被欺负侮辱,也不是因为查理又变回了智障(其实一开始不难猜出手术是有缺陷的),而是因为我深切地知道,查理的命运也是我们每个人无法逃脱的命运。那就是无边无际的一堵墙,不管你是慢慢走还是加速跑,最后的结果都是一头撞上去,撞成空气,撞成虚无。我们都是过河之卒,没有回头路。想要永远“天才”,唯一的办法是英年早逝。
我也曾经认真考虑过是否应该只活到六十岁甚至五十岁便自我了结,给自己一个尊严的、明白的死亡,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己留遗憾。然而最终也还是不了了之。
不过,我能肯定的是,我不会去做无益的祈求,更不会去做什么智力增强的手术(如果那时有的话),我安心地接受我的悲命。
只是希望在我老去的时候,就算我什么都忘了,还能记得放一束花在我的阿尔吉侬的坟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