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合自身经历和身边一些设计师朋友的发展历程,把设计师成长总结为四个阶段。且看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是如何突破每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入门,迷茫的初级阶段。(持续一到三年)
设计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分为这样两种群体:
A群体,想找一份能让自己成长,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工作,工资不是最关键的,能解决温饱问题就可以了。所以,这类人大部分去了设计公司做实习生,每天干抠图擦键盘的活儿,给设计师打下手,经常加班不说,有时候还会挨批受委屈。偶尔做个宣传单都做不好,自信心也会很受打击。
但他就这样一直默默努力和进步着。把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充电,月收入二千(二、三线城市为例)。
B群体想法则完全不一样:想找的是公司环境好、工资高、活儿少、离家近、福利好这样的工作。可是找不到哎!最后,哪家工资开的高去了哪家!一般都是在印刷厂、小规模淘宝店,或者企业的广告部门任职。
月收入三千五(二、三线城市为例),不加班,双休。看起来B群体过得比A群体更轻松啊!但是现在的轻松就意味着以后的不轻松,因为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过老头老太太的退休生活。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的脑回路是怎样的。
一年之后,A群体的工资就涨到了三千五,B群体的工资则没有丝毫变化。
两年后,B群体设计师很多已经转行,就算继续留在设计行业,也只是做着简单的排版工作,因为费脑少,压力小。但设计能力是没什么突破了。当然,A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发现做设计确实不适合自己,就转行了的。不过就算转行,他们也会在其它行业做得有声有色。退休者和奋斗者的区别就在于此。
在此阶段中,设计师的脑子里会到处都是疑问,因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画册的出血怎么设?喷绘的分辨率做多少?软件为什么老是崩溃?该不该按照客户的要求改几十次稿?印出来的色彩怎么跟显示器差异这么大?自己觉得很困顿、劳累,而且始终伴随着紧迫感,感觉在一个庞大的设计体系中迷失了方向,想学习又找不到方法和重点。
有时候会因为做不出好设计而产生失落感,有时候也会因为设计总监的一句表扬或客户的认可而欣喜。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只有追求进步的人才会在工作中有失望、自卑、膨胀、压力、欣喜、激动等情绪。完全是混吃等死,心思不在工作上的人内心体验不会这么丰富,因为他只想着下班去哪儿玩儿。如果你刚毕业一两年,时常因为工作上的问题而烦恼,甚至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在做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潜质。
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学习,学习方法就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带着问题找答案。我经常在网上遇到刚入行的设计师找我:“贾姐,给我推荐一些设计书吧!”其实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我觉得设计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网上看,做好资料分类就可以。
而且现如今,我不觉得有任何设计理论是一劳永逸的真理。现实的商业发展太快,书中的所谓理论永远赶不上变化。许多一线的设计公司,都忙着做项目,没工夫著书立说。而十年前的那些大师们的著作,已经老掉牙到无法指导现如今的商业设计。
每一家优秀的设计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我现在回想起在学校时候学的VI系统,简直就是过时和不切实际,该解决的问题根本就没解决。设计案例类的书倒是可以买一些。
品牌类的可以买《亚太APD设计年鉴》、古田路9号出的《BRAND创意呈现》,包装类的可以买包联网出的《包装设计年鉴》,还有就是各大设计公司出的非卖品册子(非出版物),不过一般不太容易搞到手。另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比较牛逼的个人设计师出的书,字体类、品牌类、插画类……另外就是国外的书,日本或欧美的。总之一定要高端,先把眼界提升起来。
第一阶段就是入门,迷茫的初级阶段。(持续一到三年)
设计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分为这样两种群体:
A群体,想找一份能让自己成长,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工作,工资不是最关键的,能解决温饱问题就可以了。所以,这类人大部分去了设计公司做实习生,每天干抠图擦键盘的活儿,给设计师打下手,经常加班不说,有时候还会挨批受委屈。偶尔做个宣传单都做不好,自信心也会很受打击。
但他就这样一直默默努力和进步着。把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充电,月收入二千(二、三线城市为例)。
B群体想法则完全不一样:想找的是公司环境好、工资高、活儿少、离家近、福利好这样的工作。可是找不到哎!最后,哪家工资开的高去了哪家!一般都是在印刷厂、小规模淘宝店,或者企业的广告部门任职。
月收入三千五(二、三线城市为例),不加班,双休。看起来B群体过得比A群体更轻松啊!但是现在的轻松就意味着以后的不轻松,因为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过老头老太太的退休生活。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的脑回路是怎样的。
一年之后,A群体的工资就涨到了三千五,B群体的工资则没有丝毫变化。
两年后,B群体设计师很多已经转行,就算继续留在设计行业,也只是做着简单的排版工作,因为费脑少,压力小。但设计能力是没什么突破了。当然,A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发现做设计确实不适合自己,就转行了的。不过就算转行,他们也会在其它行业做得有声有色。退休者和奋斗者的区别就在于此。
在此阶段中,设计师的脑子里会到处都是疑问,因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画册的出血怎么设?喷绘的分辨率做多少?软件为什么老是崩溃?该不该按照客户的要求改几十次稿?印出来的色彩怎么跟显示器差异这么大?自己觉得很困顿、劳累,而且始终伴随着紧迫感,感觉在一个庞大的设计体系中迷失了方向,想学习又找不到方法和重点。
有时候会因为做不出好设计而产生失落感,有时候也会因为设计总监的一句表扬或客户的认可而欣喜。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只有追求进步的人才会在工作中有失望、自卑、膨胀、压力、欣喜、激动等情绪。完全是混吃等死,心思不在工作上的人内心体验不会这么丰富,因为他只想着下班去哪儿玩儿。如果你刚毕业一两年,时常因为工作上的问题而烦恼,甚至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在做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潜质。
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学习,学习方法就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带着问题找答案。我经常在网上遇到刚入行的设计师找我:“贾姐,给我推荐一些设计书吧!”其实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我觉得设计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网上看,做好资料分类就可以。
而且现如今,我不觉得有任何设计理论是一劳永逸的真理。现实的商业发展太快,书中的所谓理论永远赶不上变化。许多一线的设计公司,都忙着做项目,没工夫著书立说。而十年前的那些大师们的著作,已经老掉牙到无法指导现如今的商业设计。
每一家优秀的设计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我现在回想起在学校时候学的VI系统,简直就是过时和不切实际,该解决的问题根本就没解决。设计案例类的书倒是可以买一些。
品牌类的可以买《亚太APD设计年鉴》、古田路9号出的《BRAND创意呈现》,包装类的可以买包联网出的《包装设计年鉴》,还有就是各大设计公司出的非卖品册子(非出版物),不过一般不太容易搞到手。另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比较牛逼的个人设计师出的书,字体类、品牌类、插画类……另外就是国外的书,日本或欧美的。总之一定要高端,先把眼界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