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是一座樂園,它適合所有人來居住,這裡沒有任何擔憂與疑慮,你能夠在這裡找到質樸的幸福,以及純粹的美好,沒有紛爭與戰爭、沒有暴動與謾罵,只有恬靜及和諧、只有安詳及歡笑。陶淵明地『桃花源記』及柏拉圖的『理想國』皆是烏托邦的的原形,他門皆敘述了人類的理想寫照。
而烏托邦及反烏托邦皆來自希臘文,而反烏托邦地希臘乃指:壞的、不好的。再來於1818年,英國哲學家、法學家和社會改革家傑里米·邊沁使用了cacotopia(最糟政府所在的假想之地)這個詞,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記載,已知最早使用反烏托邦一詞,是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於1868年在英國下議院前的演講。密爾指責了政府的愛爾蘭土地政策:「稱其政策爲烏托邦式,可能太過褒揚,它們更應被稱作反烏托邦式(dys-topians, or caco-topians)。通常稱之爲烏托邦式的,便指出某些太過美好而難以實現事情,但它們則顯得更傾向於太過糟糕而不可行。
因此,烏托邦本身並不糟糕,糟糕的是政府、主權、經濟體系締造看似非常美好地社會表態,進而控制自由及權利。所以反烏托我們可以快速地解釋成:扭曲理想,控制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