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其实是主观的。一个歌手在台上演绎一首歌曲投入的感情大多是饱满的。。我不信有哪个专业歌手在台上真的就是“扯着喉咙,像机器人一样按着音准唱完一首歌”,他们绝对都是投入了他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他要表达的情感我相信也都一一注入歌曲。
但是听众都是单一的个体,同一首歌曲,有的人听了get到了其中A部分,有的人get到了B部分。。。C...K部分,当然也有可能有的听众一点都没感受。这些都是正常的。那么有一个不是很准确的说法就是,越是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演绎者,能GET到其中情感的听众就越多,或者说听众GET到的内容就约丰富。
歌手上的歌手应该说都是很优秀的专业歌手,每个人都几乎在自己的领域中作出了一些成就,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讲,杜丽莎、张杰、迪玛希的演唱,几乎没有让我有过感触。但这并不是他们不好,这只是我没有get到他们要表达的那些情感罢了。我相信肯定会有其他的人对他们作品的某个节点感染、感触、感动。这也没什么不妥,因为他们get到了我没感触到的那些点而已。
本季歌手,林忆莲是我最期待的一个歌手。第一期的时候,当字幕打出 何必在乎我是谁 五个字,前奏音乐响起的时候,她不用唱,我就已经陷入整个情绪里面去了。不是因为作品、甚至也不是因为歌手。而是因为 音乐这个东西真的很奇妙。他会让你很容易就想起当年,想起当年那些和你一起听这个歌的人,以及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就像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关喆炫技油滑毫无感情,但我在听到关喆唱领悟那句“当我看到心爱过的女人,竟然像孩子一样无助. 那唱腔中 竟然 两个字,就让我的眼泪不可控制的往下掉。。
我只是个观众,我不懂什么音域、音阶、音色什么的东西。我只知道 一首歌曲里 只要有那么一段、一句、一个字、甚至有时只有一点淡淡的尾音 能够触动到我,能够让我陷入某个情绪里,我就觉得它是一个好作品。
我的手机里 有一个音乐播放器叫天天动听,我一直用它。不是因为他有多好,而是每次我输入一首歌曲,而他没有版权的时候弹出来那一句 我知道 也许这首歌在你心中不可替代,我们现在没有,但是我们会争取的(大意如此。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 都会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或人 或歌 或其他。
其实怎么说呢,听流行歌曲并入迷,多数是在年少或者年轻的时候。在我听流行歌曲那个年代,港台流行音乐其实就等于华语流行音乐。林忆莲呢,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天后,在我的认知里甚至是第一天后。无论是 陈慧娴 叶倩文 王菲 还是后来的郑秀文 张惠妹 陈慧琳在我听歌的那个年代,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人能撼动林忆莲的地位的。至于那个年代的林忆莲的金曲传唱度、金曲数量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
将心比心,我最近十年几乎已经不关注流行音乐了,因为年纪慢慢大了。这些新一代歌手能打动我的地方自然就少了,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基本没听过他们了。同样的,现在的90后,00后觉得像林忆莲这种老歌手,毫无作品,打动不了他们时,我也相信,他们和我一样,只是他们在林忆莲这代歌手发光发热的年代里,还不听歌---------甚至还没出生而已。就像我没听过年轻歌手的歌一样,他们也没听过老歌手的歌-------自然就不容易共鸣。
讲道理的话,再过10年,现在那些十几岁 二十几岁的少年,谈论起张杰 张靓颖,会不会也和我们这代人现在谈论林忆莲是一样的心情呢?
末了,真的想要补充一下的是。在90年代,林忆莲,她真的很红。至少在本季歌手里,还没有其他歌手像她当年,那么红过。
但是听众都是单一的个体,同一首歌曲,有的人听了get到了其中A部分,有的人get到了B部分。。。C...K部分,当然也有可能有的听众一点都没感受。这些都是正常的。那么有一个不是很准确的说法就是,越是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演绎者,能GET到其中情感的听众就越多,或者说听众GET到的内容就约丰富。
歌手上的歌手应该说都是很优秀的专业歌手,每个人都几乎在自己的领域中作出了一些成就,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讲,杜丽莎、张杰、迪玛希的演唱,几乎没有让我有过感触。但这并不是他们不好,这只是我没有get到他们要表达的那些情感罢了。我相信肯定会有其他的人对他们作品的某个节点感染、感触、感动。这也没什么不妥,因为他们get到了我没感触到的那些点而已。
本季歌手,林忆莲是我最期待的一个歌手。第一期的时候,当字幕打出 何必在乎我是谁 五个字,前奏音乐响起的时候,她不用唱,我就已经陷入整个情绪里面去了。不是因为作品、甚至也不是因为歌手。而是因为 音乐这个东西真的很奇妙。他会让你很容易就想起当年,想起当年那些和你一起听这个歌的人,以及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就像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关喆炫技油滑毫无感情,但我在听到关喆唱领悟那句“当我看到心爱过的女人,竟然像孩子一样无助. 那唱腔中 竟然 两个字,就让我的眼泪不可控制的往下掉。。
我只是个观众,我不懂什么音域、音阶、音色什么的东西。我只知道 一首歌曲里 只要有那么一段、一句、一个字、甚至有时只有一点淡淡的尾音 能够触动到我,能够让我陷入某个情绪里,我就觉得它是一个好作品。
我的手机里 有一个音乐播放器叫天天动听,我一直用它。不是因为他有多好,而是每次我输入一首歌曲,而他没有版权的时候弹出来那一句 我知道 也许这首歌在你心中不可替代,我们现在没有,但是我们会争取的(大意如此。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 都会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或人 或歌 或其他。
其实怎么说呢,听流行歌曲并入迷,多数是在年少或者年轻的时候。在我听流行歌曲那个年代,港台流行音乐其实就等于华语流行音乐。林忆莲呢,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天后,在我的认知里甚至是第一天后。无论是 陈慧娴 叶倩文 王菲 还是后来的郑秀文 张惠妹 陈慧琳在我听歌的那个年代,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人能撼动林忆莲的地位的。至于那个年代的林忆莲的金曲传唱度、金曲数量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
将心比心,我最近十年几乎已经不关注流行音乐了,因为年纪慢慢大了。这些新一代歌手能打动我的地方自然就少了,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基本没听过他们了。同样的,现在的90后,00后觉得像林忆莲这种老歌手,毫无作品,打动不了他们时,我也相信,他们和我一样,只是他们在林忆莲这代歌手发光发热的年代里,还不听歌---------甚至还没出生而已。就像我没听过年轻歌手的歌一样,他们也没听过老歌手的歌-------自然就不容易共鸣。
讲道理的话,再过10年,现在那些十几岁 二十几岁的少年,谈论起张杰 张靓颖,会不会也和我们这代人现在谈论林忆莲是一样的心情呢?
末了,真的想要补充一下的是。在90年代,林忆莲,她真的很红。至少在本季歌手里,还没有其他歌手像她当年,那么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