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操行分的最基本作用就是用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合格。
一个完整的操行分体系
那么什么是“合格”?在同一标准下(度量标准,判断标准)符合判断标准,所以“合格”的前提是:在同一标准下。
所以操行分体制对应的标准分别是:
①度量标准:包括每个学生在同一起点(操行分起始分数),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是统一的(操行分的加扣分标准)。
②判断标准:即那样的学生是好,那样的学生使坏(操行分及格线,试读线)
而,目前更生学校的操行分施行中的问题:
①老师按心情扣分(这使每个班之间操行分加扣分标准是有差别的),比如:对于讲话,1班老师喜欢扣1-2分,2班老师喜欢考3-4分。
②操行分低于90分,第二学期不恢复初始分数,(这导致学生在第二个学期无法与同学们在同一个起点下被评价)
③学生平时都看不到操行分细则。连具体内容都看不到,谈什么遵守。
④班规的存在,使班与班的学生处于不同的操行分标准之下。
⑤细则内容太零碎,不全面。
改进方案:
度量标准上:
①废除班规,统一用校规定的操行分细则
②废除老师可以对操行分加减发出建议的权力。加减分标准必须是死的。
③老师在加减分的时候,不能说“某某某扣…分,因为…”,而说“某某某违纪,因为…”具体扣多少分,是校规定的,不是老师决定的。
④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用操行分来维护自己利益。
⑤不管扣到多少分,第二学期依旧复原从新来。
⑥操行分内容的改变,从禁止清单变成能力清单,比如在教室里“不能玩,睡觉…”→“能学习”
因为,你能干的事是有限的,你不能干的事是无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法律越来越多,理论上是无限多的。)
加扣分怎么做:分三个等级:A影响自己,B影响周围的人,C影响全班。
三个等级配上三个固定分数
操行分体制对学生的其他教育作用:
①让学生养成守规定的习惯,习惯于活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了运用规则的习惯,才会习惯于遵守规则。(觉得这个对于现代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学生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的习惯。)
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运用规则才是对的(这与上一点有交集。)
要求:
熟悉操行分细则,老师加减操行分都是按操行分细则来的。
一个完整的操行分体系
那么什么是“合格”?在同一标准下(度量标准,判断标准)符合判断标准,所以“合格”的前提是:在同一标准下。
所以操行分体制对应的标准分别是:
①度量标准:包括每个学生在同一起点(操行分起始分数),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是统一的(操行分的加扣分标准)。
②判断标准:即那样的学生是好,那样的学生使坏(操行分及格线,试读线)
而,目前更生学校的操行分施行中的问题:
①老师按心情扣分(这使每个班之间操行分加扣分标准是有差别的),比如:对于讲话,1班老师喜欢扣1-2分,2班老师喜欢考3-4分。
②操行分低于90分,第二学期不恢复初始分数,(这导致学生在第二个学期无法与同学们在同一个起点下被评价)
③学生平时都看不到操行分细则。连具体内容都看不到,谈什么遵守。
④班规的存在,使班与班的学生处于不同的操行分标准之下。
⑤细则内容太零碎,不全面。
改进方案:
度量标准上:
①废除班规,统一用校规定的操行分细则
②废除老师可以对操行分加减发出建议的权力。加减分标准必须是死的。
③老师在加减分的时候,不能说“某某某扣…分,因为…”,而说“某某某违纪,因为…”具体扣多少分,是校规定的,不是老师决定的。
④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用操行分来维护自己利益。
⑤不管扣到多少分,第二学期依旧复原从新来。
⑥操行分内容的改变,从禁止清单变成能力清单,比如在教室里“不能玩,睡觉…”→“能学习”
因为,你能干的事是有限的,你不能干的事是无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法律越来越多,理论上是无限多的。)
加扣分怎么做:分三个等级:A影响自己,B影响周围的人,C影响全班。
三个等级配上三个固定分数
操行分体制对学生的其他教育作用:
①让学生养成守规定的习惯,习惯于活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有了运用规则的习惯,才会习惯于遵守规则。(觉得这个对于现代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学生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的习惯。)
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运用规则才是对的(这与上一点有交集。)
要求:
熟悉操行分细则,老师加减操行分都是按操行分细则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