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留之际,张阿生向韩小莹吐露爱意。张小莹安慰他说等他好转就成婚。

韩小莹送张阿生贴身玉坠。张阿生表示自己连衣服都是旧的,没有什么东西可送她。韩小莹忙去取给他买的新衣。等她回来时,张阿生已没有气息。特意截图多张,表达我对这对苦命恋人的同情惋惜。

六怪在张阿生墓前洒泪。郭靖自责捶地大哭,华筝很耿直地说连你师父都打不过女魔头,郭靖当时就怒了。可见郭靖的脾气也不大好,华筝也是一般。
张阿生的墓碑刻的是张亚生。估计粤语中阿(亚)同义吧。

两人散步解闷遇到铁木真、拖雷、哲别等人打猎。铁木真射雕不中后,吩咐谁射下雕来必有重赏。哲别把露脸儿的机会让给郭靖。郭靖一箭射中双雕,铁木真决定摆宴为郭靖庆功。
射雕儿,就是匈奴人中射箭最好的大力士。
古语说,空中飞鸟,惟雕难射。草原雕,一般翼展两到三米,喜欢停留在两三百米的高空,寻找猎物,然后俯冲下去攻击猎物,可以猎食羊鹿之类较大的动物。《穆天子传》中有一句,“青雕执犬羊,食琢鹿。”可见雕之凶鸷异常。一般的弓箭手根本不能把箭射得这么高,而且草原雕的羽毛为了减少滑翔时的空气阻力,在千万年来的进化中,变得油亮光滑,如果弓箭不是垂直入射雕的身体,就马上会在它的羽毛上打滑,很难刺伤或杀死它。
所以射雕不仅要准,还要能拉得动强弓的人才可以射到雕。射雕手能力出众,基本上就是古代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军中的特殊任务,比如侦探,冷箭杀敌首领等等。另外射箭技术精湛的人,一般来说也有很敏捷的躲箭能力。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

射雕后郭靖会想到雕的哀痛。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武林人士深知武艺是否施展在正确的地方,完全决定于思想。所谓“心正则拳正,心歪则拳偏”。执此之论,他们力主择人而教,只教品性正派的人,不教品性邪恶的人,培养高尚的品德:“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拳先习德”。在学练武艺的过程中,始终要将培养高尚品德放在第一位,德技双修,正象拳谚说的:“练武要修德,练功要按辙”。否则“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那便与武术的宗旨背道而驰了。为此各个门派均制定了若干条律,要求门徒严格遵守。如少林有“练功十忌”:“一忌荒惰,二忌矜夸,三忌躁急,四忌太过,五忌酒色,六忌狂妄,七忌讼棍,八忌假正,九忌轻师,十忌欺小”。各门各派都认定:“功夫有限,仁者无敌”。因而对于练就了一定武艺的人,遇到冲突的时候,要求他们首先充分发挥自己的品德作用,去解决问题;如果实在不行,再施展武艺,制服对方,而不应单凭武力,先发制人,所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凡是持技欺人甚至为非作歹之流,武林是不容许他们的,轻则加以责备,重则逐出师门,更重则予以严惩。少林即严正宣告:“有技无德者,非少林之徒”!并谆谆告诫武僧:“功成之后莫轻使,持技欺人忘德行”。这些,充分表明武林人士从来不从纯武艺的角度去看待武术,而总是将武术与品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无德无拳”,坚持“文以评心,武以评德”。

华筝把话题引到自己的婚事上。她知道父亲铁木真一定会赏赐郭靖。如果郭靖乘机提两人的婚事,那么……郭靖答应求恳。晚上的聚会很是尽兴,铁木真把随身的宝刀赐给郭靖,希望他为蒙古效力。这时拖雷才惊讶地发觉妹妹居然没出席聚会。

华筝在等外面传来的喜讯。拖雷劝她出去玩,华筝见到郭靖问他跟铁木真提了(亲)没?郭靖懵懵地问她问啥。在华筝的提醒下,郭靖替华筝向铁木真提出拒婚的请求。铁木真的意思是这事儿麻烦,不妨搁置以后再说,你挡住我看美女啦!

华筝恼郭靖没有向铁木真提及两人婚事,甩手离去。拖雷告诉郭靖你把我妹惹恼了,然后忙去安慰小妹。郭靖跟进来,却不得要领。华筝跑出去想心事。

《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强调男女隔离与疏远,严防非夫妇关系的两性有过多的接触,不允许女子与非自己丈夫的任何男子发生爱情与性关系。宋代礼法更为严格。在荒野中遇到孤身女子,道士从后面伸手按在女人肩头。华筝惊慌跑开,被道士飞身截下。他开口想问话,华筝心情不佳,不愿理会陌生人的搭讪。谁知道那道士是不是想问自己的名字,或者黑夜独行是否需要人陪……华筝一语中的:“看你的样子贼眉鼠眼,也不是个好人。”那道士被戳穿心思恼羞成怒,欲待辣手摧花。

道士暗恨郭靖前来坏了他的好事,向郭靖连下杀手。柯镇恶觉得他出手狠辣。当着我面儿打我徒弟,你当老子是hello ki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