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殇吧 关注:3贴子:259
  • 1回复贴,共1

夜雨听潮:剪蜡笔宫采桑女 BY棠

收藏回复

  • 121.46.19.*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大明里的采桑皮影, 

采桑女的故事在大明里出现次数并不多,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分别与大明宫以及公主府的两次皮影表演都与太平有关。 
李治与太平,李隆基与太平。 
同为李家人,同为权倾天下的两位李姓男人,太平与他们共同演绎这段故事时,却扮演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就在这角色与角色之间,李少红却也寓意了那段隐晦不明的历史。 
爱与不爱,得与失。 

采桑女, 
简单的二人皮影,采桑女却独到的将6个角色分别融汇其中。 
——少妇与轻薄男子,将军与美妇,丈夫与妻子。 
错落却不凌乱,有致却又伏笔丛丛,合乎情理、 
若此剧非当代人杜撰,旧瓶新酒的话,唐人的才智实在叫人不得不一再叹服。 

话说为老西们津津乐道的莎鼻祖爷爷的作品里,也鲜见类似此剧的短小精悍,布局构图也未见得如此九连环般的丝丝入扣。 
当然,在此再次也更正下,前者比较只是针对剧本的某2个特性,而非纵观···毕竟莎爷爷还是很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圈像烙饼似的“围脖”,颇有懒汉的典故。。OZT... 

囧 

之前的小狗腿,也是为了之后的铺垫,6个角色集中反应在男女主角身上,而这男女主角却分别经过三人的演绎,别有一番风情自是不消说。 

少女时候的周迅版太平与李治 

前者只怕是少女怀春更多些: 

一:
这位将军,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污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 
清澈的小太平的嗓音,在古铜色的宫殿里回转。 

明明是你薛绍戴了与我近似的昆仑奴面具,怎的说我逼你就范? 
若不是哪天的邂逅,你我又怎能结缘,若非那日你的彬彬有礼,我有怎会一眼便误了一生,长相守? 

只是小太平不知其二,即使有刹那的恍惚欣喜,男子总比女子多了份刚毅,少了份柔润。 
宁愿玉石俱焚,两败俱伤,却也不会承认自己骨子里的那些欲盖弥彰。
只是后来太平终于明白了,可惜明白的太迟,陷的太深。
于是才会有了之后的故事,


“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李治此时表情早已淡漠,或许是源于他自幼生性散漫。 
只是即便如此,作为皇室坟墓的一员,耳濡目染的狡诈与抱负自是很难泯灭,只是此时他已经学会淡漠,弃了自己的抱负,舍了慕恋自己贺兰,无论她的爱是出于什么动机。李治始终都比他人聪明,或许因为阅历太多,或许是因为悟的太久太烂漫。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武后。
只是贺兰永远也不会明白,一时被春光迷离了双目的轻薄男子,只会请她停下脚步。而不会自己驻足等待。 
因为她永远不明白··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啊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李隆基说这话的时候,太平已经苍老,她爱抚着撒娇似的躺在她双膝上的小脑袋。身下如成功偷腥了的猫儿般窃喜的李隆基,喜悦和归属感,也只是持续了刹那。 

太平用采桑女的结局寓意李隆基关于爱与不爱,不仅是舍不舍得的问题,更多的是既定的事实。
如果,他们只是陌生男女的一时邂逅,也许这段春光将是他们彼此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
只是事实却又是残酷的,因为他们的另一层关系:夫妻。

情何以堪,守了三年,盼了三年的夫君,衣锦还乡时,却当街调戏妇人。
还君明珠,却发现,卿本夫君,化作泪千行,为水流?

当李隆基说出:你永远会是我的长辈时,便应该已经知道采桑女的结局。

**************************************************************************************
落幕时,太平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剧终人散,梦醒了,就该上路了。 
太平终于感受到了那位恼怒时,却又百感交集的小妇人的欣喜和惴惴不安。 



1楼2008-11-08 19:56回复
    糖宝宝 =3=
    ...


    禁言 |5楼2009-04-10 1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