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现有常住人口约840万,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突发心脑血管和老年性疾病增多,急救形势日益严峻。病人病情凶险需急速转院抢救,遇到交通拥堵或路途遥远怎么办?以前,碰到此类棘手问题,急救只能选择保守治疗或“曲线救国”,但从今年四月份起,我市将开辟出一条航空救护通道,满足急危重症患者打“飞的”看病的需要。“空中120”的引入使平面化的救援变得更加立体,那么,“空中120”参与的“立体急救生命线”能否成为急救常态?
救护直升机会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
高速公路发生车祸,紧急通道被占用,伤员出不来,救护车进不去,怎么办?济宁市120卫生急救调度中心主任常振华说,高速公路突发灾害急需救援的事情在我市也曾出现过,而面对高速救援,地面120确实存在一定弊端。“高速发生车祸需要急救车,我们的救护车开不进去,医护人员只能抬着担架在高速上运送病患,一来二去,急救效率就大打折扣。”常振华表示,这种情况下“空中120”就能发挥它绝对的优势。
2月17日,九九九空中救护有限公司、济宁市应急办、市120、高速交警支队等部门在济宁联合召开九九九空中救护服务项目媒体见面会,计划于2017年4月1日进行救护服务的试运行。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家覆盖山东全省的道路交通事故及应急救援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护服务。
据九九九空中救护总经理吴霄东介绍,九九九空中救护在山东全省布局7架直升机,所有直升机上配置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输液泵等急救医疗设备和担架,及多名急救医师护师等医疗机组成员,犹如一架空中“ICU”重症监护室。吴霄东说,接到救助报警电话后,救护直升机会在30至60分钟黄金救援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随机医护人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对病患实时监控并进行必要的救护。
现阶段,九九九空中救护正在积极筹备与开展直升机空中救护的各项工作,计划2017年4月1日开始提供救护服务试运行,2017年9月9日面向山东全省正式提供常态化值班救护服务。
“落地”尚需时间,地面救援仍担主力军
在常振华看来,打造立体化的空地救援是未来急救大趋势。但是,“空中120”在现实中真正“落地”还面临不少障碍。
常振华告诉记者,直升飞机空中救护的费用每小时高达几万元,虽说救援时间上有优势,但从直升飞机起飞到降落,这期间每分每秒的时间账就让普通老百姓“吃不消”。另外,备降点少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常振华说:“局促的空间、穿行的电缆,想要在城市中寻一处停机坪似乎并不太现实。”
记者调查发现,全市急救车辆的调度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院前急救,一种为转院治疗。其中,县市区医院患者在向市级医疗部门转院的过程中,市级急救车辆常奔波市、县之间,无形中让急救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大打折扣。面对目前地上救援的现状,常振华也坦言,空中120的出现,必将成为地面救援的有力补充,这一新生事物,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常振华也表示,地上120急救仍将是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120救援的主力军。
5年内全市建成“15分钟急救圈”
据常振华介绍,2011年至2015年,济宁市开通运行的医疗急救站(点)由50处增加到58处,达到覆盖全市城乡目标,缩短了急救服务半径,有效提高了医疗急救工作效率。2011年至2015年底,共受理呼救电话206.3万次,急救站出车55.6万次,救治患者50.3万人次,空车8.01万车次,空车率14.35%。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院前医疗急救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快速稳定发展,我市于2016年印发了《济宁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根据国家和省卫计委每5万人一辆急救车和10万人口设一处急救站的标准,规划期内配备急救车辆200辆,急救站点100处,急救人员2000余人。根据当地人口和急救需求按标准配备急救车辆、急救站、急救人员。2017年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的70%,2019年达到90%,力争2020年实现100%的目标。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规划,促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水平均衡发展,我市还将城乡急救体系纳入济宁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按照标准要求,重点做到:进一步强化医疗急救站(点)建设,科学规划,使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及时拓展延伸,以适应与城市同步发展。各县(市、区)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县、乡(镇)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增设医疗急救站,推动二级以上网络医院以派驻方式在偏远地区设置急救点,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市100%的乡镇设有急救站(点),建成“15分钟急救圈”。同时,制定医疗急救点建设标准,强化站(点)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急救网络督查制度和考核机制。收起全文d>
救护直升机会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
高速公路发生车祸,紧急通道被占用,伤员出不来,救护车进不去,怎么办?济宁市120卫生急救调度中心主任常振华说,高速公路突发灾害急需救援的事情在我市也曾出现过,而面对高速救援,地面120确实存在一定弊端。“高速发生车祸需要急救车,我们的救护车开不进去,医护人员只能抬着担架在高速上运送病患,一来二去,急救效率就大打折扣。”常振华表示,这种情况下“空中120”就能发挥它绝对的优势。
2月17日,九九九空中救护有限公司、济宁市应急办、市120、高速交警支队等部门在济宁联合召开九九九空中救护服务项目媒体见面会,计划于2017年4月1日进行救护服务的试运行。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家覆盖山东全省的道路交通事故及应急救援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护服务。
据九九九空中救护总经理吴霄东介绍,九九九空中救护在山东全省布局7架直升机,所有直升机上配置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输液泵等急救医疗设备和担架,及多名急救医师护师等医疗机组成员,犹如一架空中“ICU”重症监护室。吴霄东说,接到救助报警电话后,救护直升机会在30至60分钟黄金救援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随机医护人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对病患实时监控并进行必要的救护。
现阶段,九九九空中救护正在积极筹备与开展直升机空中救护的各项工作,计划2017年4月1日开始提供救护服务试运行,2017年9月9日面向山东全省正式提供常态化值班救护服务。
“落地”尚需时间,地面救援仍担主力军
在常振华看来,打造立体化的空地救援是未来急救大趋势。但是,“空中120”在现实中真正“落地”还面临不少障碍。
常振华告诉记者,直升飞机空中救护的费用每小时高达几万元,虽说救援时间上有优势,但从直升飞机起飞到降落,这期间每分每秒的时间账就让普通老百姓“吃不消”。另外,备降点少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常振华说:“局促的空间、穿行的电缆,想要在城市中寻一处停机坪似乎并不太现实。”
记者调查发现,全市急救车辆的调度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院前急救,一种为转院治疗。其中,县市区医院患者在向市级医疗部门转院的过程中,市级急救车辆常奔波市、县之间,无形中让急救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大打折扣。面对目前地上救援的现状,常振华也坦言,空中120的出现,必将成为地面救援的有力补充,这一新生事物,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常振华也表示,地上120急救仍将是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120救援的主力军。
5年内全市建成“15分钟急救圈”
据常振华介绍,2011年至2015年,济宁市开通运行的医疗急救站(点)由50处增加到58处,达到覆盖全市城乡目标,缩短了急救服务半径,有效提高了医疗急救工作效率。2011年至2015年底,共受理呼救电话206.3万次,急救站出车55.6万次,救治患者50.3万人次,空车8.01万车次,空车率14.35%。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院前医疗急救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快速稳定发展,我市于2016年印发了《济宁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根据国家和省卫计委每5万人一辆急救车和10万人口设一处急救站的标准,规划期内配备急救车辆200辆,急救站点100处,急救人员2000余人。根据当地人口和急救需求按标准配备急救车辆、急救站、急救人员。2017年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的70%,2019年达到90%,力争2020年实现100%的目标。
此外,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规划,促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水平均衡发展,我市还将城乡急救体系纳入济宁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按照标准要求,重点做到:进一步强化医疗急救站(点)建设,科学规划,使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及时拓展延伸,以适应与城市同步发展。各县(市、区)完善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县、乡(镇)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增设医疗急救站,推动二级以上网络医院以派驻方式在偏远地区设置急救点,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市100%的乡镇设有急救站(点),建成“15分钟急救圈”。同时,制定医疗急救点建设标准,强化站(点)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急救网络督查制度和考核机制。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