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重案》,如你所愿
临睡前看到“六组”聚会的照片,回忆瞬间泉涌而至。
2001第一季播出到2011第四季首播,2012第四季上星,一部剧竟播了整整十年。如今已是2017。
136集也许听上去没有很多,但却造就了一辈子的情谊。
我只是作为观众旁观着这一切,也许并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这十数年的付出与情谊,但就在我翻到这篇微博的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很小很小跟着爸妈“凑热闹”的时代。
看着如今李成儒老师的满身疲惫,又无意看到评论 洪峰“呃,李成儒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啊”,哪里还有当年大曾的影子。好像曾经那个开着玩笑一个劲拿生发梳子使劲梳头发的“曾老师”不见了,如今只剩岁月的痕迹。又想起那个每次默默陪在季洁身边,借给他肩膀的大曾,想起那个谈起案子振振有词的大曾,那个随和接地气一出门看门大爷都认识的大曾,唯有怀念。
“老郑”出现在这里我一点都不意外,好像一直以来对潮白白的认知就哪有热闹哪就有他。也许是幽默风趣的天性使然吧。机械舞,太空步,摸脉,讲段子,甚至闲着就上公安局“上班”去,简直全能型人才啊!《大戏老北京》一首《马兰花》也是看出了潮白白不仅多才更是多艺!如今幽默依然,搞笑依然,但要说“英姿不减当年”可就是扯淡了。一看到这张带走多年“革命”精神的脸,老郑拿着茶壶满办公室躲份子钱的脚步声又回响在耳边。
“丁箭”一改当年愣头青的形象,没有一丝不苟有的只是轻松活泼!《我爱我家》中也是如此“潮”。看《急诊》的时候忽然觉得王挺额头上的皱纹怎么这么深,大概是传说中的“抬头纹”吧?“鸡粥”也是这样。潜意识里王挺应该永远和丁箭一样,是一种男子汉大丈夫敢想敢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如今再“见”,虽穿着随意整个人特别活泼但还是看到了这些年甭管事业还是生活的沉淀。
杨季不朽。
恰好最近还在贴吧搜罗杨季文,忽然看到杨震季洁再次坐在一起,脱下警服,洗尽铅华。即使只是剧中点滴的温暖,却心心念念。
作为局外人的重犯,真的特别特别清楚,丁志诚不是杨震,茜姐亦不是季洁。
《大戏看北京》丁志诚被问到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时回答“头发少了”,当时乐的津津有味,如今再想起却是泪眼模糊。当年杨震“标准偶像”的标签,至今依然铭刻在心,杨震如此,丁志诚亦如此。也许真的只是少女心作祟,英雄主义情结大爆发,渐渐有了崇拜,有了欣赏,有了至今无法磨灭的记忆。剧中杨震偶尔吊儿郎当痞里痞气,偶尔一本正经眉头紧锁简直冰块脸,偶尔眉眼中的一丝温柔,一丝期待,我想这辈子大概都忘不掉了。唯有怀念。
这一次季洁不再以“季一条”式的齐耳中分短发示人,但一看到这一大家子,一看到旁边的“杨震”,发型不重要,动作不重要,无论与季洁相差多远,当年风姿近在眼前。季洁总是雷厉风行,英姿飒爽,好像潜意识觉得这一帮人不去办案坐在这喝酒聊天不正常似的,然而这才是生活。忽然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入戏太深了吗?在我的概念里好像季洁也活生生存在着,或者与茜姐有些某种亲缘关系,性格都风风火火,只是季洁太过理想化,茜姐显得更真实。反正自己谁也没见过,同样通过荧屏相识,季洁不是茜姐的附属品,只是季洁尘封于记忆,茜姐时刻挂念于心。
说回茜姐,刚刚结束了然然的画展,然后与老友相聚。如果换做自己,五个字形容,“累并快乐着”。作为母亲一享女儿成才之乐,回忆曾经与这个小生命的点点滴滴,好像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作为演员,《重案》大家族的成员相聚,各个都是十几年的感情,想想曾经一起奋斗的风花雪月,看看如今《重案》如他所愿,如他们所愿,真正成为行业剧标杆,十年后不仅能看而且还是很多人在看,重温经典,回味童年。
以上的一切一切都是作为千万重犯分之一凭着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这么一篇。只是感叹时光易逝。距第一部竟已过了16年之久。我有幸与《重案》同龄,只是我逐渐成长而《重案》却只是那样存在着。一次一次的重温,一遍一遍的回味。我甚至都忘了丁哥,茜姐,潮白白他们并不是杨震季洁老郑那样永远以一个形象一个姿态永存于经典,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步一步迈向未来,一步一步走向衰老。
《重案》就是这样一部剧,它陪着一代又一代重犯们成长,却也是所有参与者毕生的骄傲。
这《重案》,如你所愿。
——小宇
2017.2.25凌晨










临睡前看到“六组”聚会的照片,回忆瞬间泉涌而至。
2001第一季播出到2011第四季首播,2012第四季上星,一部剧竟播了整整十年。如今已是2017。
136集也许听上去没有很多,但却造就了一辈子的情谊。
我只是作为观众旁观着这一切,也许并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这十数年的付出与情谊,但就在我翻到这篇微博的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很小很小跟着爸妈“凑热闹”的时代。
看着如今李成儒老师的满身疲惫,又无意看到评论 洪峰“呃,李成儒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啊”,哪里还有当年大曾的影子。好像曾经那个开着玩笑一个劲拿生发梳子使劲梳头发的“曾老师”不见了,如今只剩岁月的痕迹。又想起那个每次默默陪在季洁身边,借给他肩膀的大曾,想起那个谈起案子振振有词的大曾,那个随和接地气一出门看门大爷都认识的大曾,唯有怀念。
“老郑”出现在这里我一点都不意外,好像一直以来对潮白白的认知就哪有热闹哪就有他。也许是幽默风趣的天性使然吧。机械舞,太空步,摸脉,讲段子,甚至闲着就上公安局“上班”去,简直全能型人才啊!《大戏老北京》一首《马兰花》也是看出了潮白白不仅多才更是多艺!如今幽默依然,搞笑依然,但要说“英姿不减当年”可就是扯淡了。一看到这张带走多年“革命”精神的脸,老郑拿着茶壶满办公室躲份子钱的脚步声又回响在耳边。
“丁箭”一改当年愣头青的形象,没有一丝不苟有的只是轻松活泼!《我爱我家》中也是如此“潮”。看《急诊》的时候忽然觉得王挺额头上的皱纹怎么这么深,大概是传说中的“抬头纹”吧?“鸡粥”也是这样。潜意识里王挺应该永远和丁箭一样,是一种男子汉大丈夫敢想敢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如今再“见”,虽穿着随意整个人特别活泼但还是看到了这些年甭管事业还是生活的沉淀。
杨季不朽。
恰好最近还在贴吧搜罗杨季文,忽然看到杨震季洁再次坐在一起,脱下警服,洗尽铅华。即使只是剧中点滴的温暖,却心心念念。
作为局外人的重犯,真的特别特别清楚,丁志诚不是杨震,茜姐亦不是季洁。
《大戏看北京》丁志诚被问到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时回答“头发少了”,当时乐的津津有味,如今再想起却是泪眼模糊。当年杨震“标准偶像”的标签,至今依然铭刻在心,杨震如此,丁志诚亦如此。也许真的只是少女心作祟,英雄主义情结大爆发,渐渐有了崇拜,有了欣赏,有了至今无法磨灭的记忆。剧中杨震偶尔吊儿郎当痞里痞气,偶尔一本正经眉头紧锁简直冰块脸,偶尔眉眼中的一丝温柔,一丝期待,我想这辈子大概都忘不掉了。唯有怀念。
这一次季洁不再以“季一条”式的齐耳中分短发示人,但一看到这一大家子,一看到旁边的“杨震”,发型不重要,动作不重要,无论与季洁相差多远,当年风姿近在眼前。季洁总是雷厉风行,英姿飒爽,好像潜意识觉得这一帮人不去办案坐在这喝酒聊天不正常似的,然而这才是生活。忽然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入戏太深了吗?在我的概念里好像季洁也活生生存在着,或者与茜姐有些某种亲缘关系,性格都风风火火,只是季洁太过理想化,茜姐显得更真实。反正自己谁也没见过,同样通过荧屏相识,季洁不是茜姐的附属品,只是季洁尘封于记忆,茜姐时刻挂念于心。
说回茜姐,刚刚结束了然然的画展,然后与老友相聚。如果换做自己,五个字形容,“累并快乐着”。作为母亲一享女儿成才之乐,回忆曾经与这个小生命的点点滴滴,好像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作为演员,《重案》大家族的成员相聚,各个都是十几年的感情,想想曾经一起奋斗的风花雪月,看看如今《重案》如他所愿,如他们所愿,真正成为行业剧标杆,十年后不仅能看而且还是很多人在看,重温经典,回味童年。
以上的一切一切都是作为千万重犯分之一凭着自己的想象写出来的这么一篇。只是感叹时光易逝。距第一部竟已过了16年之久。我有幸与《重案》同龄,只是我逐渐成长而《重案》却只是那样存在着。一次一次的重温,一遍一遍的回味。我甚至都忘了丁哥,茜姐,潮白白他们并不是杨震季洁老郑那样永远以一个形象一个姿态永存于经典,而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步一步迈向未来,一步一步走向衰老。
《重案》就是这样一部剧,它陪着一代又一代重犯们成长,却也是所有参与者毕生的骄傲。
这《重案》,如你所愿。
——小宇
2017.2.25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