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为馅吧 关注:42,585贴子:187,976
  • 18回复贴,共1

【美人为馅】信仰与救赎——《美人为馅》观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全局分析,单纯为了看完后的感悟与感动。
本文不适合世界观非黑即白的吧友观看。
欢迎讨论。


1楼2017-02-26 23:33回复
    很久没有想为一部剧、几个角色动笔的冲动了。没想到这次,是为了一部悬疑爱情剧,而且是于妈出品。原著是丁墨,这该算是她犯罪心理三部曲的巅峰之作吧。小说版不是长篇,结构、人物、案情上都有瑕疵和遗憾,但心理描写深见功底,往往戳人心扉。电视剧则在人物形象和案件设计上推陈出新不拘泥原著,可在需要细腻的心理刻画时又显得粗糙甚至生硬,一些情节上前后不够连贯。各有千秋,可能看完小说再看电视剧比较容易理解剧情和人物。
    但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带给人的震撼和思考是值得细细回味的。
    一、关于主题
    于正这次的悬疑推理尝试是成功的,虽然不能说完美,但弥补了许多原著所没有突出的部分,也深刻思考了主题。是的,主题。我坚持认为丁墨是在写言情小说的时候一不小心,探讨了一个关于社会、人心、法律和道德的大命题。她通过T之口,问出了全剧的核心矛盾:“如果一个人的心被肮脏的东西蒙蔽,要怎么做才能让它恢复干净?”是的,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不幸滑入堕落的深渊,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救赎呢?
    当时,主角,干警韩沉是这么回答的“没有人的心是彻底干净的,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不是你选择的方式。”所谓T选择的方式,是以暴制暴,用手中的枪来裁决,以“替天行道”的名义来犯案。这种方法,也是剧中的犯罪集团——字母团的信仰。他们被社会抛弃,精神病态,却被召集起来,被教导用暴力制造死亡的方式来撕破这个虚伪的世界,用鲜血来洗刷内心的空虚和扭曲——即使,我也同情字母团的成员,但是这种延续仇恨与病态的办法显然是饮鸩止渴。字母团成员虽然抱团取暖找到了一定的认同感,但他们并没有获得救赎,反而彻底失去了被救赎的机会。毕竟他们的信仰,灵魂,精神领袖,本人也是个精神病态啊。他只能带领着他们,在黑夜中孤独地旋舞,燃烧生命直至殆尽。
    是的,无法被救赎。T、E都有严重的抑郁症、L洁癖到病态,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完全错位、K的强迫症和掌控欲、R没有安全感、A的“姐姐”多么绝望。S,他的悲剧应该是最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就选错了路,死亡竟成了他们最好的结局。而看着一个个年轻人堕落,难道不是最令人唏嘘的吗。法律只能制裁罪犯,而无法拯救人心。假如这世间有一纸良方,能够给每个失足的青年正确的指引,就像A说的,如果早点有人能牵起他的手,一切都会不一样。描写这样一群人,包括那些案件,他们有多鲜活多令人印象深刻,背后就有多少作者警示与反思的良苦用心。
    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小姚缅怀故去的字母团,而电视剧里给了一个巧妙的暗示:署名S的素描和一个背影。但我不认为那是S起死回生了,毕竟从他的临终遗言可见是死志已决,而且也找到了遗体。那个留下素描(应该是S的遗物)和背影的人应该是小姚。但是苏眠之所以会有这种幻觉,我想于正想表达的是,苏眠希望S能够活过来,但不是作为S,也不是作为她的“哥儿们”徐司白,而是一个普通人,远远地、平静地生活下去。苏眠知道自己要维护法律和正义的尊严,但同时也真心希望世间不要有这样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即使她说她对S只有恨,可在他最终确认死亡的时候,她还是为他留了心底深藏的一丝温暖。这是苏眠的善良,也是编剧的善良。
    我想这,就是拨开所有感情戏,《美人为馅》真正想要传达的。每个人都应该反省内心。请善待身边的人,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冷漠。请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请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积极的希望。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小说中的S说,最大的恐怖是人心的欲望。那么,为了不再让悲剧重演,值得我们每个人奋斗终生吧。


    2楼2017-02-26 23:33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关于人物
      小说和电视剧里处理人物的方式有很大区别。虽然说情节上只改动了20%,但在人物塑造上却是天翻地覆的。最明显的是S(或者说徐司白),其实已经完全改成两个人了,此外还有韩沉、K、R等人。有原著粉大呼毁角色——真的这样吗?
      1.苏眠
      苏眠这个角色的改动不多,电视剧基本还原了原著里这个可爱的女孩。杨蓉对这个角色的诠释也很到位,甚至有种本色出演的自然:作为警察,她性格张扬,坚强乐观,重情重义,生活习惯上比较豪放,却又因为记忆的缺失而偶尔流露出脆弱的一面。聪明,逻辑感强,重视精神价值。用K的话说,她的确是个值得征服的女人。
      她的存在是一道光芒。但这道光芒并不是为了照亮黑夜而存在的,恰恰相反,她是为了和周遭的光明融为一体而绽放出更强烈的光辉。所以她的身边有战友,有人民,有法律,还有韩沉。所以她面对字母团,面对S,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与犹豫。
      她遭受着童年的不幸,记忆的丧失,噩梦的侵袭,种种摧残,但是她有“永不节哀”的勇气和坚强。她从没有向那些黑暗低头,她站起来去反抗,去骄傲地生活。无论发生了什么,她的目光永远望向未来。她走了一条与字母团成员不同的道路。所以她走进了光明里。所以她值得获得韩沉和S的深爱。
      同时,她深刻地理解犯罪心理,甚至理解罪犯。但她选择用这些来抓捕罪犯维护正义,而不是像K一样堕入其中。她的善良与坚定来源于她内心积极的信仰。字母团曾经想邀请她彻底加入他们,S甚至也认为他们有殊途同归的一面,其实他们是本质上不同的。这一点,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苏眠是当之无愧的女主人公。
      当下作品女主多被批千篇一律地圣母玛丽苏,苏眠这种爱憎分明又聪明坚强的女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


      3楼2017-02-26 23:33
      回复
        2.徐司白/S
        “这是个从一开始就结束的故事。这本书从头到尾是男女主角纯洁温暖的爱情,也是一个精神病态的爱情。”
        这是小说最后作者的话。她说的没错,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爱情的花落谁家,男女主的感情来得迅速炽热,中途也没有任何悬念。到最后,她只讲述了一个S,一个精神病态,一个高智商罪犯的故事。S这个人物之复杂、矛盾,令这个作品与众不同,故事由他而起,也由他的死亡而终。他的形象正是作者对于“救赎人心”这一命题的集中展现。他的悲剧也是错误的信仰而导致的必然结果。这绝不是说要褒扬这个人物,事实上这是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但塑造典型的反派也可以起到引导大众的效果嘛。况且,这个反面人物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反面”,他很复杂。他曾经有向往光明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人们注视,同情,最终得以反省内心和社会:这便是悲剧的力量。
        我不主张将徐司白和S等量齐观,可他们的确是一个人。这极端的两面共同构成了这个人物,并且不露痕迹地相互影响。原本要照顾到这复杂性格的两面是一件非常考验创作功底的事情,但是丁墨用了失忆重生这个方式,人为地将它们割开,形成两种人格下的两个人后来写。事实证明这种尝试非常成功,但小说中欠缺了对S的描写,不失为遗憾。而于正的编剧确实有他的一套,从而填补了这个空白。细细照他的“描写”看下来,愈发觉得他塑造得成功、鲜活,又令人怵目惊心。
        很简单,小说里徐司白的出场是来给白锦曦送饭,周围同事八卦。后来到尸检所看尸体,中间零散穿插人物的背景性格描写,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塑造中,徐司白时而性格待人平易,温暖如春,时而冷漠木然,显现出精神病态独有的交际困难,显然作者在到底该不该把徐司白也写成精神病态上有过挣扎。而于正,仅是利用他为学生上课这一原创情节,正面侧面兼用,立刻把一个完整而立体的角色推到观众面前,又与原著完美契合:这样的徐司白,外形气质不说,学识渊博,专业精湛,对同行倨傲不屑,对旁人礼貌疏离,对苏眠温柔体贴,心属一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他和苏眠吃饭时,他们还有很多亲密的肢体接触,他的面部表情也更加丰富起来,与小说中安静吃饭的描写不同。而且最后,白锦曦的独白做了非常好的概括:“他就是那种看不见,却在发光的存在。”是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却该死的有魅力、“在发光”。在之后的一系列剧情中,这个形象稳定中带有变化,却绝无矛盾之处,更重要的是:与S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徐司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正常人,有着正常的情绪波动和肢体语言,而S却是年轻的黑暗之王,心理已经扭曲。而这一点,原著作者并没有很明确地将他们区分开来。
        另一原创情节即辛佳要求徐司白送一程最直接体现了电视剧中此二者的天壤之别。首先,换做是S,对辛佳这种初次见面的陌生女人是根本不会理睬的,更别说什么载她一程了,而徐司白就不会拒绝。后来辛佳在车上刻意套近乎,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的八卦隐秘,不知道的还以为辛佳要追徐司白呢。徐司白虽然心里不悦,但还是很耐心地、诚实地回答了所有问题,可见徐司白虽然看上去高冷其实挺单纯的,对人基本不设防(当然韩沉除外啦)。想想换作是S呢?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爱情截然相反的理解。辛佳暗示徐司白要不顾一切地追求白锦曦,要让所爱的人知道自己的爱。而徐司白完全反对这点,并说出了一段非常浪漫的表白:要把爱一个人的过程变成结果,只要在乎爱的人是否开心就好,否则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这简直是对S当年种种行为的打脸。身为同样是以精神病态的身份去爱的辛佳也隐晦地指出这点,甚至以“他会为了得到,不惜以全世界为敌”来形容,徐司白坦然反问“那他最后怎么样了?”
        显然,从他们的爱情观可以一窥他们的世界观。S从小的教育令他只知道人性的丑恶黑暗面,让他连爱人都是自私的,虽然也“浪漫得要死”,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像徐司白这样几乎是毫无所求地去奉献。起初他一直在远远观望,当幡然醒悟自己爱上苏眠后,觉得没有直接把她绑来就算是最大的心软:他走到的是另一个极端。这种极度的反差恰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对善恶的拷问。小说里有S的画像,还有一些零星的回忆,但展现的力度仍然不够,这也是作者最后的遗憾。而电视剧在还原原著的基础上,通过让S提前恢复记忆,把对S的这面描写放大并有了多层次体现。
        第一个层次是善于伪装欺瞒。电视剧中徐司白在故事中段便恢复了记忆,之后一直是在“扮演”徐司白。这个概念似乎非常奇怪,但是S确实是在扮演他自己。而且他的演技简直驴火纯青,对人心理的把握也是丝丝入扣,甚至骗过了苏眠。韩沉虽然凭借直觉和分析推理认为他不对劲,却也找不到证据。当观众们再回头看后半段剧情,想到S早已经回归,大概都会有毛骨悚然之感吧。
        第二个层次是自私且不择手段。经其父教育,在S心中,除了苏眠,大概真的没什么是不可舍弃和利用的东西,而即使是苏眠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去伤害的。他可以轻描淡写地指挥字母团制造大型犯罪,或是杀掉身为苏眠表妹的白锦曦,或是牺牲亲手挖掘的K。他计算,预判一切,但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罢了。
        第三个层次,他是精神病态,而且是高智商犯罪者。他会挖掘还是孩子的T和A,像当年父亲教自己一样教他们如何犯罪。他会为了培养K,随意地催眠杀人。他也会不时给字母团的众人灌输“杀戮即最高快乐”等思想。或许他不像丁墨其他小说里的犯罪者那样,对杀人的过程显示出满足,或是动辄施加虐待,甚至很少亲手犯罪,但他对生命的漠视却和这些人相同。想想面对着目睹白锦曦被杀后歇斯底里的苏眠,S脸上那漠然的表情吧。诚然,他作为徐司白的一面弱化了这些情节的冲击力,但它们不是不存在的。要全面理解这个人物,必然要知晓这点。这,也是他最终悲剧的必然原因。
        他也的确深爱着苏眠,可他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和理解都是有问题的。为了接近苏眠,策划杀人狩猎集会,公开挑衅整个城市,还实质上背弃了他所有视他为神明的下属们,只是为了制造一个重生相遇的假象,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苏眠。其实爱情本和相遇的早迟、身世背景无关!如果说徐司白的爱不逾矩不靠近,没有任何攻击性,像是一杯温润的白开水,他的爱就是有毒的烈酒,而且不容任何拒绝和否定。这点从他被苏眠拒绝后在医院里买酒压抑内心的狂躁、被绑架后回家,回忆那些他恢复记忆后韩沉在他面前的种种秀恩爱后的发疯、在游轮上再次表白而被苏眠扇耳光后直接掐晕她,就可以一斑。韩沉不是醋坛,真正的醋坛是S。韩沉吃醋顶多骂骂人,S吃醋是要死人的。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的命运除了自我毁灭,不该有什么其他结局。而在S的身上,却出现了善良的种子。于是到了他犯罪生涯的顶峰后,对于S而言,“S”只是一个羁绊他的身份,他真正追求的,是“做他喜欢做的事”,是陪在苏眠身边守护她。于是他成了徐司白,没有了那些压抑的童年的徐司白,心理健康正常的徐司白,这之后,甚至连想让苏眠爱上自己这样自私的念头都没有了。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洞悉真相的法医——可这份努力到底是来得太迟了。于正应该是非常重视这个角色的,在电视剧里对这位黑暗之王的命运有多次草灰蛇线的伏笔与暗示。就像徐司白自己问的:“那他最后怎么样了?”这就已经预示了S的结局。S给苏眠画的两张画,一张油画,一张素描,也就暗示了这种感情虽然是炽热的,却最终是黯淡失色的。还有在顶楼的那场戏,其实当时小S根本不用被蒙上什么眼罩。我想这个黑色的眼罩就象征着他从小受到的训练和看到的绝望的、疯狂的、浸满丑恶欲望的世界。而当苏父说出一番劝告后,小S扯掉了眼罩。是的,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看见了光明,看见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他迷惑,好奇,矛盾。可是当苏父惨死后,他只是一如既往地漠视了又一个死在他眼前的生命,一如既往地捡起那个黑色的眼罩,一如既往地跟随父亲离开了。尽管他看到了光明,尽管他感知到了爱,最终也没能走出那片黑色的阴影。
        这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焦点无非是,他本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独具匠心地将爱赋予了一个精神病态,已经说明了这不是个全然的败类。就我个人而言,回归主题,他就是个找错了信仰的人,是罪恶的牺牲品。而我们又恰恰见证了他一旦拥有正确信仰的样子——他会是徐司白那样的人,会拥有很好的人生,即算苏眠一辈子只把他当朋友。而他并不能过那样的人生,想要赎罪都不能。这就是代价。他想要抽身离开,却早已无法回头。到了生命尽头,他愿意以死送心爱的人一个她所想要的人生,可能正是千帆阅尽,知道了他既不能再做S,也不能再做徐司白,这一刻的死去,就是他最好的结局。
        真是难以续笔。这样一个周身萦绕着悲剧感和绝望感的人物,从极致的白走向极致的黑,就是一面镜子,照见人心的善良与罪恶的挣扎。他不仅是爱而不得,更是善而不能。或许我们对他的情感不能称之为“喜爱”或是“同情”,应该是“慈悲”。唯愿自此后,世间再无S。
        沉眠三生久,梦醒一时哀。


        5楼2017-02-26 23:36
        回复
          3.韩沉
          “他似皑皑霜雪般皎洁清冷,又似黑夜流水般沉静动人。”这句话,显然被电视剧吃了一半,剧版韩沉或许只能称得上是严肃冷静。不过,倒是把他的流氓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笑。
          韩沉是电视剧对外宣传第一男主,可是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他的戏份竟被大量删减了。甚至很多与苏眠的情感发展的重要情节都被缩减了(虽然仍然有很多),整个人物形象的展现也因此变得有些刻板,真是不禁让人为之叫屈。
          他是嫉恶如仇的警司,也是倜傥风流的京城公子哥,天生的是带着痞气的神探。这一点上,他和苏眠真是天生一对。只有在他身边,苏眠才能是真正的自己。再次重来多少次,这件事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性格、气场使然。
          他相信证据,相信数学和推理,这简直是他的性格。就是寻找苏眠的真实身份,他也是靠分析论证得出的(他似乎到最后也没全部恢复记忆)。这种男人,于是就带上了一种因为坚定信念而具有的踏实感。任他风雨,我自岿然不动。他或许不够体贴,有时还嘴坏,但他却能给你最坚实的臂膀,为你一生不改。更别说,他还是个除暴安良的刑警,守护着你,也守护着你身边的世界。就像他向苏眠保证的那样,保卫国家和人民,也保卫他的女人。
          韩沉是个痴人,认定的事就是不会再动摇。所以他不复杂,他的身上也没什么矛盾挣扎的东西。单看CS案件,他的个人魅力简直散发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清晨醒来后的逆光背影,还是毫不犹豫地救李明玥,还是单挑T等人,甚至是最后的为了未婚妻下落的情绪爆发。勇,智,情,义,难怪苏眠会在短短两日后,定情于他。
          他也有些小毛病,比如被很多人指出的,太过针对徐司白什么的。其实这也是因为是他最终抱得美人归吧。转念想想,他不过是太害怕会失去苏眠,反而患得患失。另一个方面来说,沉眠之间也许也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一开始就牢不可破,总要再过个十年八年,何况徐司白的确是个强劲对手。而对于辛佳的态度,电视剧里确实有夸大原著的嫌疑。只能说,会八面玲珑,就不是韩沉了。
          只是就我个人而言,虽然白宇的演绎很到位——前半段的若有所失,后半段的甜蜜霸道——但总觉得这个人物身上缺了点厚重感。或许是整部剧的配角也是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吧,反到显得他有些失色。这从第二季他身上的“未婚妻之谜”解开后他溜粉众多就可窥知了。身上爱情标签太重,悬疑剧粉丝看的可是悬念啊!是为遗憾。


          8楼2017-02-26 23:44
          收起回复
            茶楼,支持楼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2-27 00:40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2-27 07:08
              回复
                好久不见的长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27 10:0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写的好好~已收藏~楼主啥时更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2-28 19:14
                  收起回复
                    4.字母团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原本是句玩笑话,现在用来形容字母团的各位,相信没人会反对。没有他们,就没有《美人为馅》的成功。而他们的特殊之处,就是他们是一群有“爱”的精神病态啊。
                    T是游侠,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恩义之情。他的身上尽是侠客的特征:视恩情为生命,视丑恶为宿敌。他是字母团里唯一一个需要给杀人找理由的人。换言之,他是个有道德感的杀手,也是个称不上精神病态的独行侠。(他变态是在S解散团队后精神失衡、渐渐发生的)他是作者的反思、甚至是发声人。是什么,让这些丑恶无法被揭露?又是什么,让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侠客来主持正义了?人心,究竟怎么做,才能重新恢复干净呢?当然,他的悲剧也告诉了我们,以暴制暴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E、L,他们身上体现的是爱人之情。他们是伙伴,搭档,相互依偎,却不能慰藉彼此。偏执,病态,他们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爱意。E耗尽一切,不过是换来临死前韩沉的怜悯罢了。L,在射杀E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呢?
                    K,这个人不讨我喜欢,但他身上也终究有一点值得可怜,那就是父子亲情。他的所有心魔,就像T所揭露的那样,是他一辈子不会得到父亲的认可。他虽狠心把父亲推下楼,不可谓不丧心病狂,却至死也难忘那种负罪感。
                    A是孩子,他一直对苏眠有精神上的姐弟依恋。以小丑的形象愚弄世人的他,其实很容易就被感动了,只是已经忘记了怎么去回应这种感动。他最终没有选择杀韩沉,也许是生命结束前,心底那被唤起的一抹光亮使然吧。
                    R是黑客,也的确心狠手辣。可他居然和S有友人之情。最后是他来代替S说出当年往事,中间还有许多细腻的内心活动,可见这些隐秘当初S有和他分享过。S回归时,他冲上去给了S一个拥抱。甚至最后K说出了S准备抛弃他们做普通人、并且得到S的默认后,他仍然坚定地站在S身边,这不单单是忠诚能做到的,更像是兄弟义气。
                    可惜,可叹,即使如此,这份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并不能抹去他们犯下的罪行。任何感情的行使都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这就是他们所不懂得的。
                    只是试问诸君,面对这样一群作恶多端,却并非无药可救的人,面对这样一群心理扭曲,却都曾受到家庭伤害的人,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看待他们呢?作者丢出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对这些家庭不幸的人们的同情和对身为父母的观众们的劝告吧。多几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世间就少一些莫可名状的悲哀。
                    5.黑盾组
                    想起黑盾组,这真的是一个有爱的家庭。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充满活力,也都那么令人尊敬。他们面对的是穷凶极恶,但他们都无所畏惧。
                    秦文泷,他似乎只是有个队长的闲名,但是仔细看来,就知道他一直都在。相反,如果黑盾组是整个城市的盾牌,那么黑盾组的后盾就是秦文泷。沉眠无论多么神通广大,勇闯龙潭虎穴时,秦队永远是他们勇气的基础。在乌临山,在许湳泊的审讯室,在游轮上,都是有秦队,才让他们放心冒险。而且也不得不提,秦队御下有术,毕竟能把正打得不可开交的韩沉、徐司白分开还顺便敲打的人,天底下也就他这一号人物了!(如果是苏眠,绝对会起相反作用——两人更要分出胜负不可了!)
                    唠叨和冷面,一热一冷。他们承担了许多琐碎的工作,似乎不是很起眼,作者却别出心裁地让他们在决战时成了令人瞩目的存在。他们是最普通的警察,也是最伟大的警察。他们保卫着素昧平生的我们,哪怕牺牲生命。
                    团宠周小篆,我太喜欢他的那首诗了。“请让我们死去,就让我们死去”。单纯,坚韧,他关心着身边的每个人,唯独忘了去关心自己。最后他能变得自信起来,真是太好不过了。
                    徐司白,黑盾组的法医顾问。不要讶异我把他加进来。他有着对法医工作的专业与敬业,专注与用心。一个纯然的徐司白,能够和这样一群人共事,为死者昭雪,享受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还能陪伴在心爱的人左右,这就是一辈子吧。
                    而说起来,对于黑盾组的每个人来说,这项事业,难道不是一辈子吗?坚定的内心,纯粹的信仰,这块盾牌厚重而令人安心。


                    18楼2017-03-04 00:56
                    回复
                      沙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3-04 06:0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6-16 15:1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6-17 07:52
                          回复
                            喜欢作者的文字


                            IP属地:广东22楼2017-07-12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