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上,大部分城市路况不是很好,而路况好的城市通常又很拥挤,公路车自然不是首选。
心态上,因为国内主要转播的自行车赛事只有公路洲际,bmx、山地岩地速降之类很少,因此被误认为是高端器材,很多人望而却步,“赛车”、“大赛”这种蠢到家的绰号也是源于大陆人。
观念上,作为器械运动,大多人认为公路车的性价比低于同价位山地,无论从用途还是“质量”。其实这是种误解,公路实用性差了点,毕竟外出存取保管不易,但质量没问题,真说金属疲劳?山地也有;说碳不安全?那是无知。
经济能力上,除了跳绳踢毽球,似乎器械运动都不廉价,公路车尤为突出。通常2000~4000价位的公路车大多为一流品牌低端或二流中高端,结合观念,很多人还是喜欢高端款式,毕竟有“面子”、功率高、漂亮有逼格,也正因如此,看不上贱的、买不起好的。
精力上,自行车运动是项使人着魔的运动项目,体验速度,汗流浃背又被清风吹拂的感觉是不错的,无奈国内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简单的室内运动来代替自行车运动,也是生活所迫。
法律上,中国是个重机动车而无视弱势非机动车群体的国家,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仔细学过车的人都知道,我国《交法》是服务于机动车和公路秩序的,而非全部代步工具单位,队伍机动与非机动车事故的责任判定、非机与非机动车事故的责任判定都有巨大的盲区,同时路管部门的观念也有待加强。
体质问题,自行车运动是个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需要循序渐进,而我过现在中青年甚至少年普遍体质弱,亦没有顽强毅力与兴趣,所以公路车的冷门也于此有关。
我个人总结了这些,至于其他的请楼下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