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读那么多书,不是为了叫你逞狂
刘东堂说:狂生某人,性格叛逆,目空一切,且自视甚高。但凡有人敢说他的诗文不好,哪怕一个字,他都能跟人当场动手。
当时正值河间地区统考,十几个考生住同一宿舍,有相识的,也有完全陌生的。夏夜里,这帮人散坐在庭院中纳凉,你就听吧,声音最大的就是狂生,高谈阔论,张嘴就喷,大家都怕跟他说话,所以皆闭口不言。唯独树后边坐着一位,与狂生据理力争,而且每句都点到他的死穴上。狂生词穷,准备动武,怒问:“你谁呀!”
答曰:“焦王相是也。”
狂生大骇,这可是河间地区有名的大儒,而且早已过世,问:“你不是死了很久吗?”
笑答:“老夫若是不死,你还敢在这捋虎须吗?”
狂生嗷的一嗓子跳将起来,绕着墙根寻找焦王相,可是那笑声一会儿出现在树梢,一会儿又在屋檐上,哪里寻得到呢。
故事完。
狂生真狂,不知道如果真抓住焦王相的衣领,会不会照常暴打一顿。
玩笑就开到这里,今天讲一个和读书人有关的小道理。
狂生到底错在哪?难道人家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吗?哪怕那观点幼稚、无知、惹人讨厌,又有何妨?从法律的角度来判定,在没有造谣、毁谤的前提下,吹牛逼是人人皆可操作的廉价享受,他有说的权力,你有讨厌他的权力,两不相抵。
因此,我们在评价狂生的行为时,不必只盯着他说了什么,而是要想想他为什么会这么狂,这可能和他的读书方式有关。
中国古代私塾提倡的方式叫作“素读”,也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不带个人观点,头脑放空的去看,不堆砌知识围墙,不做价值判断,不预设任何目的。
乍看起来,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傻读书吗?其实不然,古人这样安排还是很有些道理的。我们读书,无非是要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非站到作者的对面去批判他。退一万步说,你就是瞧作者不上,那也最好在完整的读过其作品之后,客观的替他总结出观点,双方阵势摆定,再来枪对枪炮对炮的辩论一场,哪怕这场辩论只发生在你的脑海中。而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该发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你最终得到的会是一种经过思辨的文化成果,既尊重了作者,也成全了自己;而如果是从一开始就草木皆兵的阅读一本书,看一句,辩一句,那跟街上碰瓷的又有何区别呢?须知,没有哪一本正经书是为了讨好你而被创作出来的。
曾经何时,老夫也犯过这样的毛病,喜欢在别人的书上指指点点,好在后来我不再这么干了,因为我忽然明白,读书的目的是求同,是在那些更优秀的人身上寻求滋养,而非在他人的言语中刷自己的存在感。伍尔夫说,理想的阅读是“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做他的合伙人和同伴”。
就算不想合伙,散伙即可,也不必恶语相向或同情作者。
刘东堂说:狂生某人,性格叛逆,目空一切,且自视甚高。但凡有人敢说他的诗文不好,哪怕一个字,他都能跟人当场动手。
当时正值河间地区统考,十几个考生住同一宿舍,有相识的,也有完全陌生的。夏夜里,这帮人散坐在庭院中纳凉,你就听吧,声音最大的就是狂生,高谈阔论,张嘴就喷,大家都怕跟他说话,所以皆闭口不言。唯独树后边坐着一位,与狂生据理力争,而且每句都点到他的死穴上。狂生词穷,准备动武,怒问:“你谁呀!”
答曰:“焦王相是也。”
狂生大骇,这可是河间地区有名的大儒,而且早已过世,问:“你不是死了很久吗?”
笑答:“老夫若是不死,你还敢在这捋虎须吗?”
狂生嗷的一嗓子跳将起来,绕着墙根寻找焦王相,可是那笑声一会儿出现在树梢,一会儿又在屋檐上,哪里寻得到呢。
故事完。
狂生真狂,不知道如果真抓住焦王相的衣领,会不会照常暴打一顿。
玩笑就开到这里,今天讲一个和读书人有关的小道理。
狂生到底错在哪?难道人家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吗?哪怕那观点幼稚、无知、惹人讨厌,又有何妨?从法律的角度来判定,在没有造谣、毁谤的前提下,吹牛逼是人人皆可操作的廉价享受,他有说的权力,你有讨厌他的权力,两不相抵。
因此,我们在评价狂生的行为时,不必只盯着他说了什么,而是要想想他为什么会这么狂,这可能和他的读书方式有关。
中国古代私塾提倡的方式叫作“素读”,也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不带个人观点,头脑放空的去看,不堆砌知识围墙,不做价值判断,不预设任何目的。
乍看起来,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傻读书吗?其实不然,古人这样安排还是很有些道理的。我们读书,无非是要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非站到作者的对面去批判他。退一万步说,你就是瞧作者不上,那也最好在完整的读过其作品之后,客观的替他总结出观点,双方阵势摆定,再来枪对枪炮对炮的辩论一场,哪怕这场辩论只发生在你的脑海中。而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该发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你最终得到的会是一种经过思辨的文化成果,既尊重了作者,也成全了自己;而如果是从一开始就草木皆兵的阅读一本书,看一句,辩一句,那跟街上碰瓷的又有何区别呢?须知,没有哪一本正经书是为了讨好你而被创作出来的。
曾经何时,老夫也犯过这样的毛病,喜欢在别人的书上指指点点,好在后来我不再这么干了,因为我忽然明白,读书的目的是求同,是在那些更优秀的人身上寻求滋养,而非在他人的言语中刷自己的存在感。伍尔夫说,理想的阅读是“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做他的合伙人和同伴”。
就算不想合伙,散伙即可,也不必恶语相向或同情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