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王国吧 关注:106贴子:1,409

领土争夺和民族主义:引爆巴尔干火药桶的三场大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赴塞尔维亚前线的保军士兵)


IP属地:辽宁1楼2017-03-18 05:07回复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接连发生了三场战争:1912~1913年,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结盟,联合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罗马尼亚一起反对保加利亚的“同盟战争”,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从这里引燃。
    巴尔干国家发动或参加这些战争的主要动机是想充当地区大国,要求修改条约和扩大领土,抑或借口保护各自的少数民族。在战争中,巴尔干国家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出现了新的地缘政治。


    IP属地:辽宁2楼2017-03-18 05:22
    回复
      一、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国家经过19世纪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部分国家先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截至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很大一部分领土,包括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色雷斯、克里特、爱琴海诸岛屿,仍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而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仍属奥匈帝国管辖。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7-03-18 05:23
      回复
        居住在上述地区的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或成立独立国家,或获得自治,或同已经独立的“母国”合并。这些多民族混居地区,既是异族统治最严、又是反抗斗争较薄弱的地方,往往处于分裂状态,不容易联合行动,很难抵御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镇压以及巴尔干新兴国家的扩张欲望。这些尚未解放的地区成了已经独立的巴尔干国家竞相争夺的猎物。


        IP属地:辽宁4楼2017-03-18 05:23
        回复
          巴尔干地区新兴的各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为了扩大国内市场,急需向外扩张,以夺取新的土地和增加新的人口。但是,由于它们国力不强,只有彼此联合起来,才能对付奥斯曼帝国。因此,它们只好把各自的利益和欲望暂时掩盖起来,彼此妥协,共同策划一场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以瓜分它在巴尔干的属地。


          IP属地:辽宁5楼2017-03-18 05:23
          回复
            1911年夏季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交战,推动了巴尔干国家结盟和做好战争的准备。意大利胜利后,暴露了奥斯曼帝国在军事上的软弱无力。同时,巴尔干国家看到,在分割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地方面,又多了一个竞争者意大利。于是,它们开展频繁的外交活动,寻求接近和结盟。这时候,俄国也担心巴尔干地区被别的列强抢占,竭力说服和促使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国家结盟。


            IP属地:辽宁6楼2017-03-18 05:23
            回复
              首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在1912年3月13日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条约声称,为了“保障两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如果缔约一方遭到一国或者几国进攻时,两国要“互相帮助”。同时,条约还有一个秘密附件,其中规定,在瓜分马其顿问题上,塞尔维亚承认保加利亚有权占领罗多彼山脉和斯特鲁马河以东地区;保加利亚承认塞尔维亚有权占领沙尔山脉以西和以北的地区。这些称为非争议区。双方对马其顿境内其他有争议的地区,同意请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出面仲裁。


              IP属地:辽宁7楼2017-03-18 05:24
              回复
                1912年5月29日,保加利亚和希腊缔结共同防御条约。同年9月,黑山分别同塞、保、希3国结成同盟或达成口头协议。这样,一个联合巴尔干4国军事力量共同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同盟便形成了。巴尔干同盟国在条约协定中,都涉及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剩余领土问题。


                IP属地:辽宁8楼2017-03-18 05:24
                回复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于1912年10月18日爆发,巴尔干同盟国把重点兵力指向各自预先想夺取的地区:黑山军队进入阿尔巴尼亚北部,保加利亚军队攻打东色雷斯,塞尔维亚军队出击马其顿北部,希腊军队开赴马其顿南部。人们还记得,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是巴尔干各国人民联合反抗奥斯曼帝国征服者的一次伟大尝试。从此,该战役成了后世民间传说、民歌和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科索沃成了塞尔维亚人民的骄傲和东正教的圣地。据说,1912年当塞尔维亚军队攻占科索沃后,胸怀敬意的士兵们生怕惊动长眠于地下的英烈们,用手提着靴子,赤脚走过当年的战场。


                  IP属地:辽宁9楼2017-03-18 05:24
                  回复
                    战争开始后,巴尔干同盟军情绪激昂,乘胜前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而奥斯曼帝国军队不得人心,丢城弃地,节节败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奥斯曼帝国军队全线崩溃,它不得不请求列强调停。欧洲大国担心巴尔干同盟国军队夺取君士坦丁堡,失去自己在两海峡的战略地位,遂出面斡旋。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3-18 05:25
                    回复
                      奥斯曼帝国同巴尔干同盟国的和平谈判经历5个多月,反反复复,时战时停,最后于1913年5月30日在伦敦签订了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将米迪亚-埃诺斯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领土和爱琴海上的岛屿归还巴尔干同盟国,克里特岛交给希腊,阿尔巴尼亚在1912年11月宣告独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遂告结束。


                      IP属地:辽宁11楼2017-03-18 05:25
                      回复
                        这场战争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使整个巴尔干地区结束了奥斯曼帝国长达5个世纪的残暴统治。列宁在评价这一事件时指出:“巴尔干战争是亚洲和东欧中世纪制度崩溃的一系列世界性事件中的一个环节”,从此,“问题的重心已经完全从战场转移到所谓强国的钩心斗角的舞台上去了”。


                        IP属地:辽宁12楼2017-03-18 05:25
                        回复
                          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有它的进步性,但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一些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和民族,不是要在打败奥斯曼帝国后解放那些尚未获得解放的地区和民族,而是要瓜分它们,同化这些地区的居民。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7-03-18 05:38
                          回复
                            所以,尽管巴尔干同盟国在军事上赢得了胜利,但是它们并没有摆脱往日受列强任意宰割的命运。一方面,欧洲大国对巴尔干小国通过战争任意更改欧洲地图的做法不满。俄国不愿看到保加利亚和希腊的版图靠近土耳其本土,奥地利和意大利也不愿看到塞尔维亚的领土扩大到了亚得里亚海。于是,大国很快承认阿尔巴尼亚的独立,以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另一方面,巴尔干同盟国对新获得的土地因分赃不均,开始反目。


                            IP属地:辽宁14楼2017-03-18 05:38
                            回复
                              塞尔维亚所占的领土大多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由于阿尔巴尼亚宣告独立,伦敦会议又反对塞尔维亚获得亚得里亚出海口,所以,塞尔维亚要求修改同保加利亚达成的密约,在马其顿得到更多的“补偿”。
                              希腊不满足于已获得的领土,更不愿从北伊庇鲁斯撤军。它希望在马其顿和色雷斯占领更多的土地,坚决反对保加利亚对港口城市萨洛尼卡及其周邻地区的领土要求。
                              黑山站在塞、希一边,它同样不愿从阿尔巴尼亚北部撤军,企图取得新帕扎尔州,以便同塞尔维亚接壤。


                              IP属地:辽宁15楼2017-03-18 0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