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2,966贴子:6,621,886

昆仑玉琢水浒传-------------详解水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我是四平烟火。
水浒文字有真有假,需要结合前后语境具体分析,比如:“叶孔目清廉,马上就写收施恩一百两银子。”清廉吗?需要读者自己分析。
比如。宋江清风山被绑住,马上要挖心,书写宋江心里活动”想不到杀泼烟花,死在这里“,似乎宋江很害怕。其实他在玩操控人心,玩穿越!也就是说:水浒连心理活动也是假的。
这就是施耐庵慈悲心:同样一件事,十个人十个说法。人性如此。
谢谢大家


1楼2017-03-18 09:35回复
    【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叫他做高球。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开封府汴梁宣武军,--这里的宣武军是地名。我们知道,一般的唐朝藩镇割据比较出名的有卢龙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相卫节度使等等。大名鼎鼎的朱温就是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的驻地就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宋赵匡胤一条竿棒,打天下400座军州俱姓赵。---------显然什么军什么州都是地名。
    为什么第一个人物是高俅?此人会什么呢?-----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这些让我们想起来谁呢?对了,就是燕青。水浒出场第一人就是高俅,水浒天罡最后一人就是燕青。我们明白了,高俅的本事混白道够了,燕青的本事混黑道够了。---------最后梁山好汉诏安无招时候。还要靠燕青才能接近白道官府。所以,水浒白道就是黑道。燕青很可能也是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2楼2017-03-18 09:4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颇能诗书词赋。-------------就是反话。----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真话。
      为什么水浒出场第一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什么都不会呢?为什么水浒天罡最后一人也是如此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不要仁义礼智呢?混白道黑道都是如此呢?施公告诉我们:仁义礼智,信行忠良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骗了我们几千年。
      混社会要真本事,高俅的球踢得真好。是真本事。


      3楼2017-03-18 09:41
      收起回复
        五季衰乱,禁罔烦密。宋兴,削除苛峻,累朝有所更定。法吏浸用儒臣,务存仁恕,凡用法不悖而宜于时者着之。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杖七下。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徒、流、笞通用常行杖,徒罪决而不役。
          ——这一段的意思是:
          宋代的刑法规定,除死刑外,凡处笞、杖、徒、流之刑者,同时以杖刑为【附加刑】:就是说,比杖刑轻的笞、重于杖的徒、重于徒的流都要分别情况【附加】轻重不等的杖刑。
          先是,天下旬奏狱状,虽杖、笞皆申覆,而徒、流罪非系狱,乃不以闻。六年,集贤校理聂冠卿请罢覆杖、笞,而徒以上虽不系狱,皆附奏。诏从其说。自定折杖之制,杖之长短广狭,皆有尺度,而轻重无准,官吏得以任情。至是,有司以为言,诏毋过十五两。
          ——这是说常行官杖的定量。
          宋朝的杖刑作为流刑的附加刑时,到脊杖二十就封顶了。根本不存在“脊杖四十”的可能性。
          水浒为什么这样写?


        4楼2017-03-18 09:42
        回复
          还有杀威棒。--------100棒子下去,林冲武松就死了。什么人都活不了。施公你的心太狠了,你无情的文字述说着天地。天地本无情,万物为刍狗。


          5楼2017-03-18 09:42
          回复
            【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高俅是破落户子弟。刚刚前面说天下尽皆太平,四方无事。可是就在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就有这般万般无奈的破落户。高俅有什么错呢?一不是富二代二不是官二代。只有体育这个强项。没有人欣赏他的球技,他衣食无着,不能生活。家族里面也不会帮他的,人是最现实的。只能靠自己。
            【生铁王员外】
            什么意思:卖生铁的王员外。《盐铁论》生铁是官营的。王员外不是官职,可见不是卖生铁的。
            是说这个人小气(铁公鸡的意思吗?不知道)。如果就是铁公鸡的意思。暗示我们他的儿子也是铁公鸡。高俅居然能让铁公鸡每天花钱,暗示我们高俅非常会说话,对人情世故体贴入微。让铁公鸡愿意花钱,可见高俅的能力。---------------三瓦两舍,就是勾栏瓦舍。瓦舍就是男艺人说书,勾栏就是女艺人唱曲(卖艺也卖身)


            6楼2017-03-18 09:45
            收起回复
              儿子在高俅的帮闲下花钱,老子心痛了。居然告官,我就搞不懂了,他的诉状如何写呢?他告高俅什么罪名呢?想不通啊!你儿子愿意花钱啊。有高俅什么事啊!
              老施根本就不告诉我们诉状如何写。可见这诉状见不得人。更神奇的是:开封府就准了王员外。
              这个 案子如此黑暗神奇。高俅是第一个脊杖发配的人。比梁山好汉牛多了。


              7楼2017-03-18 09:46
              收起回复
                【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这句话不明白。大家看看我前面引用的宋史律法就知道:脊杖是流刑的附加,是摧残你的身体,侮辱你的人格。
                脊杖最多就是20 (到顶了)。为什么要写高俅受了40脊杖呢?比林冲牛(林教头受了20脊杖就不行了)。高俅很硬气。


                8楼2017-03-18 09:4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人情冷暖啊!高俅明明就是一次发配,可是在东京城里人民眼中就是轮流发配。居然不让他在自己家里面宿食,要赶他出东京城。这是什么世道啊?明明就是偷了一次,在所有人眼中就是贯偷,还要赶你出城。居然没有一个人为高俅说一句公道话。这些东京城里人有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吗?我看没有。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高俅吃了王员外官司,刺配了,很快又回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又是什么员外告他,高俅又被刺配了。如此几次。
                  高俅无助可怜。人也很硬气。东京城里人欺负他,赶他走。可见这个世道,什么仁义礼智都是狗屁。欺软怕硬,官方如此,梁山好汉如此,老百姓如此。人人都一样。-
                  高俅心里面恨这个世道吗?恨所有人吗?


                  9楼2017-03-18 09:50
                  收起回复
                    水浒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就是高俅,是真正的穷人家的孩子是草根,是贫民窟长大的。他知道弱肉强食的道理。他无辜被四十脊杖,被迭配出界发放,被不许容他在家宿食。高俅有一句怨言吗?不知道,可是高俅知道怨言有个屁用。世道本就如此。所以他硬挺着,什么也不说。他要是相信仁义礼智(这些儒家骗人的鬼东西)早就饿死了。第一个人如此,老施告诉我们,世道就是弱肉强食。人人都是无情冷酷。宋江如此大的本事,失败了。大宋朝失败了。我们这种世道注定要失败的。有出路吗?天知道。


                    10楼2017-03-18 09:50
                    收起回复
                      【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后来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那高俅住在临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乡要回东京。】
                      这一段也不明白。如果高俅是配军,他就不能在东京家里面住着,他一定在发配的地方。前面说的明明白白,高俅已经回东京了。是东京人赶他走的,他没有办法,无计奈何,去投奔临淮州。那么高俅的身份是什么呢?是平民不是罪犯。可是哲宗大赦天下,他却想回东京了,那么高俅的身份还是配军啊。他回去就不怕东京人再赶他离开吗?一:那么在淮西的高俅到底是平民还是配军呢?二:他想回去,东京人赶他走,他如何办呢?三:他在淮西赌坊如何过的三年呢?


                      11楼2017-03-18 09:52
                      回复
                        们终于知道:水浒从一开始写作就是矛盾百出。前言不搭后语。你仔细看他的文字奇奇怪怪,豪无感情。非常冷酷。一个平民没有林冲武松的身手,动不动就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他对这一切只能接受,却没有一句怨言。在临淮州他还要挣扎回东京。-这个高俅太硬气了。


                        12楼2017-03-18 09:52
                        回复
                          可是我们看武拾回逻辑丝丝入扣,文理一丝不乱啊。为什么水浒一开始写的如此混乱呢?只能是我们没有看懂。---------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断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这句话是高俅的真实遭遇。
                          【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这句话是高俅的心里活动之话。高俅认为:你们这些东京人太坏了,你们不容许我高俅待在东京,动不动就脊杖我,发配我。弄的我在东京混不下去了。
                          理解了上面几句话。就明白了: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就是高俅又发配到了淮西临淮州,得到柳世权的帮助,帮他看赌场。


                          13楼2017-03-18 09:54
                          回复
                            每一日赌场收工,高俅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一个人住的小木屋,开了北窗,天上一点冷月窥人。破木板床,高俅硬硬的躺在上面抚摸腰腿,他知道自己没有钱买通衙役,每一次的脊杖都很毒很重。自己已经不能生育。他好恨,恨所有的人。--------四角空空的屋顶,正南方顶上屋角有一只蜘蛛奋力结网,一人一蜘蛛互相对看,每一次高俅回来,北窗一开风一吹,蜘蛛网必破。这蜘蛛坚决不换地方,高俅一走,北窗一关,蜘蛛重新努力结网。高俅想自己要回东京去,一身球技还在,一定要回去。


                            14楼2017-03-18 09:5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柳世权却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仕是亲戚,写了一封书札,收拾些人事盘缠,赍发高俅回东京,投奔董将仕家过活。当时高俅辞了柳大郎,背上包裹,离了临淮州,迤〓回到东京。竟来金梁桥下董生药家,下了这封书。】
                              柳世权董将仕两个人名是什么意思啊?柳世权-----留下你高俅在人世间做人的权利(如果没有柳大郎,高俅可能就死了)董将仕---------只有懂你高俅的人才能将你带入仕途。


                              15楼2017-03-18 09: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