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17年考研的,考研过程中发现华科文学类经验谈根本找不到,于是,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经验写出来了。
华中科技大学(华科文学类)中文系考研经验谈
(ps:这是在车上写的,2G网,信号可不好,老断网,手机一言不合就关机,没来得及检查,错字语病请担待哈……)
此刻,复试完,正在回学校的车上,也睡不着,看着窗外的风景,想了好多。断断续续地,有学弟学妹们问我考研的事,即使在复试的那个中午,我看到大家的提问,也会回复。因为我很明白你们的迷茫和焦灼,所以,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只要你们提问,我看到消息,我都会回复的。
1.关于学校
三月中旬了,大概是你们忙着选学校的事了,很纠结吧?本科了不太好?想去个好学校,可是,推免太多,考的人太多,录的太少,有点儿不敢考啊?很多人都在担忧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都一样的,真的,你这么想,大家也这么想,所以,不要为这个太纠结了,只要确定了城市,学校,专业。感觉还可以的话,就去准备吧,我当时想:只要它招人,我就去考,它总不会不要我吧?有时候,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当时,走得就会慢了……虽然说,三思而后行。可是,如果你一味地纠结疑惑,止步不前,那么你将一事无成。
2.关于出身
有人问:“学姐,我本科只是普通211,或者一本,或者二本,考上的可能性是不是不太大啊?”我听了,很想吐血,我出身也不好啊,普通二本,专业在学校一点儿都不受待见,大学期间奖学金啥的与我无缘,我也没这么否定自己啊!前提,你不是因为本科不好,所以才想考个好的么?那你干嘛否定自己?你可知道,每年都有那么多跨专业的孩纸,他们很不容易的,但他们很踏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肯下劲,所以,往往他们考的都很好。所以,真的,出身没那么重要,英雄还不问出处呢,况且我们应该还不算英雄吧。对可怕事物的偏爱,才是有能力的表现。那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太多的否定,牵绊的不止是脚下,还有未来。
3.关于研友
其实,我一直觉得,考研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但很多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关注着我们,特别是那些很多未联系,但她们又不敢打扰你复习的人,所以,我觉得,当我们累了,倦了,学不下去了,可以出去看看,赏赏花,看看天,逛逛校园,总之,就是找些能让你放松的事吧。有学妹问我;“学姐,你觉得需要研友么?每次看到别人都在学习,学了很多,自己看不下去书,就会很急躁,就会很烦,我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研友的事,还是看个人情况吧,一起复习,可以苦闷时交谈下,瓶颈时探讨下方法,吃饭时聊点生活,晚上回去很晚时结伴,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们只是每天发泄负能量,还是不要了吧,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了,还有个人,时时向你抱怨:“我这个不好?哪个不行?我要不要放弃?”之类的吧,我会觉得很无语,你不行,就去找原因,你不做,整天向别人发泄富能量,我很无语得,反正。其实,一个人也挺好的,估计,你真正学下去时,会发现:热闹是她们的,我自己一个人也很好。我觉得,考研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不足与提高的过程,我们合得来,志同道合,一起嘻嘻哈哈地玩笑,也很好;如若不能,我一个人也能独处自乐,自娱自嗨,也不错。这两种生活,我都体验过。你们看个人吧,怎么样都行,自己开心就好!
4.关于复习计划
其实,这个东西,每个人适用的不同。希望, 你们能有自己的计划,别人的,都只供参考。我一般是开始复习时是8月份了,不过有以前考武大时的底子,所以,就结合以前说下吧,我是五一过后开始的,因为买了很多资料和书,一直不到,都到全了,才开始,可是学校还有课什么的,我一般很少去上课的,因为很多老师都很体谅的,不过,如果老师强调必须要去,我也是会去的,不过,我会带本作品,看作品的。现代那些大家的代表作我都看过的。当代部分中短篇也看过,长篇有的看过,看不完的,也找了作品选看了,外国文学太多了,电影,作品选,作品速览我全看过,看过三个版本的文学史。早上和上午我都分给英语了,单词,长短句,阅读。一天两个单元单词,两篇阅读,分析句子。下午和晚上,时间比较集中,我全给专业课了。我一般都是一本书完了,就是下一本书,有时候看烦了,也会换书,我大概一周就可以看完两本书,把笔记标注下,暑假整理。所以,暑假开始前,单词长短句让我打下了基础,暑假英语开始做真题,后面有详细的步骤。专业课暑假前大概过了一遍,开学前把笔记整理了下,9月份—10月份又结合笔记和真题看书,很仔细地看,补充记忆,最后11—12月份在前面的基础上,背笔记很容易,(不过,还是建议早点背,因为后面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了……)这时,政治也开始了背,英语也要读读阅读啥的,最后俩月记忆中都是在背书中度过的,背得多了,也就容易了。记得武大好像是五六本笔记吧,最后我可以古代一天,现当代一天,外国一上午,文论一上午,三天就可以过一遍了。上午一杯水,开始背,累了,背不下去了,就去自习室看,根据问题,自己分析答题思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我的时间安排好像太随心了……
至于华科的话,我是8月份从家回学校复习的,说实话,华科相对于武大,书太少了简直,可是很长时间,我都静不下心,特别是刚毕业时,人总是很容易躁动的,心绪也总是太多。那时,我就对自己说:想得多了,走得就慢了。这句话一直是我的签名,直到考研彻底结束,我才改了。我专业一就好好看 三十年、专题研究,还有武大老师的两本文学史,结合真题看看常考点什么的,我有个习惯,我会把真题的古代部分、现代部分都会找出来,看看常考点在那里,就着重看哪里。专业二那本书,我没看过,也没学过,所以,下的劲比较大,具体见下面吧!
5.关于公共课(我两门是71/72)
其实,大家专业课复习都差不多,分数差距不是很大,除非是那种专业课很高的人。公共课:英语和政治,不能放松,很多人专业课考的很高,可是,英语/政治没过线,太让人可惜了。华科的英语一般都是60,所以,你必须把英语保持在60+,如果你不想拉分的话,尽量让两门公共课达到140。这样你的专业课就可以不用太害怕拉分了。关于英语复习,我觉得前期(暑假前)一定要把单词和长短句搞好。单词,买本单词书吧。我买的红宝书,送了一个小本,我是大本过了两遍,一天俩单元,第二天重复第一天的单词,完了再学第二天的,一定要及时巩固,当时,我背单词好像看见实物都会反应出单词。后来,那个大本太厚了,我就给扔了,一直用的小本,精简便携,背了很多遍。在早上背单词,上午可以买本长短句,分析下句子结构啥的,为阅读打基础,也可以买本阅读,试着去做,不在乎正确率,只在乎:我是否懂了这个句子,是否认识了这个单词,是否知道出题人的点?所以,暑假之前我都是这么做的。暑假开始,开始真题了。考研英语,真题必备。我用的是考研真相试卷本。很好,试卷一套套的,三天一套,第一天,自己先做,尽量用铅笔(因为后期你还可以用啊)第二天,分析不懂的句子和单词,然后结合解析弄懂,逐字逐句的解析很棒的!第三天,背那些不懂的单词和比较好的句子,还有注意拿个笔记本记录一下比较好的句子和词组,后期,整理作文题模板时,事半功倍啊!因为别人都拿个作文书在背,你可以自己总结,就可以避免“模板化”了。所以,要充分利用真题,那个考研真相是逐字逐句解析的,很好的,适合打基础,虽然它上面写的“基础薄弱者专用”,可我硬是用了三遍。关于英语。我就买了单词书和真题。所以,我觉得,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你利用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单词本背单词,查单词,有人喜欢用软件,也可以,不过我一般手机连不上网,用不了啊。那本真题,我用了很多遍,单词,词组,句子我会总结下,最后的作文模板也是从中总结出来了。
考研英语(一)推荐:单词书(适合自己的) +考研真相(试卷版,买个正版的挺好,可以网上下电子版的真题)(好像有点儿少,我就用了这俩),另外推荐:关于长短句,基础阅读的,何凯文的很多人在用。
关于政治
我都是大纲出来后才开始着手的,买一本大纲,正版盗版都可以,反正也只是翻翻而已。哲学,近代史,毛中特,还有时政什么的。好像是四五个板块。有的人喜欢看一章,买本肖秀荣的《1000题》做一章,不过,我觉得太慢了,我本人是个急性子,所以,我都是一天看完一个板块的1/2,然后一天做题,然后参照解析,在书上标准不理解的地方。大概两天看一个板块。半个月就可以把大纲看完了,不懂的地方和题要标注出来,后期要看的。后来,十月份,《风中劲草》出来了,说白了,就是大纲的精缩版呗,虽然各种笔记花花绿绿,我觉得还可以吧,我还嫌它不够花,又买了彩色笔,对照大纲,在看的过程中,补充了一下,我很喜欢自己总结补充的感觉,书上满满的笔记,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后期我就把大纲扔了,除非是做题时,不太理解的地方,才会想起大纲的存在,然后去翻大纲。其他时间都在背《风中劲草》。大概背了三遍,大纲看了两遍,起码自己知道哪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哪个地方不会就去看哪里。12月份肖八,出来了,可以买下自测,找找选择题的感觉,我那段时间做题太多,都把单选题做成多选题了,太搞笑了真是。我平常做选择题得分都是38+,再后来,肖四,任四,蒋五都出来了,反正你就把市场上能买到的政治卷子都买来,选择题找感觉,错的弄明白,结合大纲、小草啥的一定弄明白。一份可能也就五六块,别图省钱哈,都12月了,还有啥不舍得的呢。最后,网上搜集点肖秀荣点题班的资料,后期肖秀荣有个点题班,大概400多吧,上一天课,其实没啥必要,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但是讲义一定要搞到手,网上有人卖的,10块左右吧,各种考研群里也会有,或者几个人合买什么的。所以,真的,能省就省,不该省的一定不要省。大概政治就这些了。临近考试,就狠狠地背肖四,蒋五,小草吧,你会遇见很多可爱的人,虽然你们在一起背书几个月,但从来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群人一起努力的感觉,真棒!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看到我们都在努力,真好!祝你们好运!(其实,考研结束后,你会发现,仿佛结果也不怎么重要了,考研期间,你放弃了很多事,订下了很多计划,可是,当你真正考完时,你会发现:其实,你很想见见那些和不知名的陌生人,看看那个大家一起背书的走廊,一起做题的自习室。有些人,出现在我们生命里,都是有时机的,一旦过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对了,我从来不报班,费时费钱。这个看个人,反正,我没那个习惯。
考研政治推荐 :大纲解析+风中劲草+肖八+肖四+肖秀荣点题班资料(16年压中一道原题)+蒋五+任四
6.关于专业课(我考了123/146)
首先是真题,必须要买到真题。有了真题,你才可能了解老师的出题点和常考点,例如,汉语言文学基础(专业一)里,老考:自叙传小说,问题小说还有现代文学里的古代文学资源。哈哈,其实,这都是他们老师的研究点,所以,还要去网上找几篇他们的论文,看看他们都想干啥。关于华科的文学,个人觉得,比武大华师难度要小很多,我因为一直想去武汉,所以,把这仨学校的真题和资料都买了很多,不过对师范类不太感兴趣,所以,对华师没怎么研究,武大和华科,我都会熟悉。我分析真题,得出以下规律: 真题从04--17年的,我从学长那买的照片,给整理成电子版了(研究真题,看书侧重点,总结问题)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侧重大家和文学文学论争和思潮)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有些篇章很好,例如,曹禺,沈从文等。)文学理论基本原理(陶东风)(一本书,基本要全背,都要总结下,看第一遍可能一头雾水,多看几遍就好了,我看了好几遍,花了好几个月总结了全本书,有手写A4纸总共有60几页。因为这本书占的比重太大了,专业二的150分说的就是这本书,而且专业一的评论题,我也是从这本书角度答的,感觉可以给人很多思路,一定要重视这本书)中国文学史袁版四卷本(考1个名词解释,一道大题,名词解释和大题)现代汉语 胡裕树(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胡裕树(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总结下,华科的参考书目很少,考的也不是很难,相比较武大和华师,难度稍微小。古代汉语 王力(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王力(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上下) 郑克鲁(这几年,偶尔有一道选做题,侧重大家和文学思潮,例如,15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16年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背景
华中科技大学(华科文学类)中文系考研经验谈
(ps:这是在车上写的,2G网,信号可不好,老断网,手机一言不合就关机,没来得及检查,错字语病请担待哈……)
此刻,复试完,正在回学校的车上,也睡不着,看着窗外的风景,想了好多。断断续续地,有学弟学妹们问我考研的事,即使在复试的那个中午,我看到大家的提问,也会回复。因为我很明白你们的迷茫和焦灼,所以,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只要你们提问,我看到消息,我都会回复的。
1.关于学校
三月中旬了,大概是你们忙着选学校的事了,很纠结吧?本科了不太好?想去个好学校,可是,推免太多,考的人太多,录的太少,有点儿不敢考啊?很多人都在担忧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都一样的,真的,你这么想,大家也这么想,所以,不要为这个太纠结了,只要确定了城市,学校,专业。感觉还可以的话,就去准备吧,我当时想:只要它招人,我就去考,它总不会不要我吧?有时候,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当时,走得就会慢了……虽然说,三思而后行。可是,如果你一味地纠结疑惑,止步不前,那么你将一事无成。
2.关于出身
有人问:“学姐,我本科只是普通211,或者一本,或者二本,考上的可能性是不是不太大啊?”我听了,很想吐血,我出身也不好啊,普通二本,专业在学校一点儿都不受待见,大学期间奖学金啥的与我无缘,我也没这么否定自己啊!前提,你不是因为本科不好,所以才想考个好的么?那你干嘛否定自己?你可知道,每年都有那么多跨专业的孩纸,他们很不容易的,但他们很踏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肯下劲,所以,往往他们考的都很好。所以,真的,出身没那么重要,英雄还不问出处呢,况且我们应该还不算英雄吧。对可怕事物的偏爱,才是有能力的表现。那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太多的否定,牵绊的不止是脚下,还有未来。
3.关于研友
其实,我一直觉得,考研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但很多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关注着我们,特别是那些很多未联系,但她们又不敢打扰你复习的人,所以,我觉得,当我们累了,倦了,学不下去了,可以出去看看,赏赏花,看看天,逛逛校园,总之,就是找些能让你放松的事吧。有学妹问我;“学姐,你觉得需要研友么?每次看到别人都在学习,学了很多,自己看不下去书,就会很急躁,就会很烦,我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研友的事,还是看个人情况吧,一起复习,可以苦闷时交谈下,瓶颈时探讨下方法,吃饭时聊点生活,晚上回去很晚时结伴,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们只是每天发泄负能量,还是不要了吧,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了,还有个人,时时向你抱怨:“我这个不好?哪个不行?我要不要放弃?”之类的吧,我会觉得很无语,你不行,就去找原因,你不做,整天向别人发泄富能量,我很无语得,反正。其实,一个人也挺好的,估计,你真正学下去时,会发现:热闹是她们的,我自己一个人也很好。我觉得,考研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不足与提高的过程,我们合得来,志同道合,一起嘻嘻哈哈地玩笑,也很好;如若不能,我一个人也能独处自乐,自娱自嗨,也不错。这两种生活,我都体验过。你们看个人吧,怎么样都行,自己开心就好!
4.关于复习计划
其实,这个东西,每个人适用的不同。希望, 你们能有自己的计划,别人的,都只供参考。我一般是开始复习时是8月份了,不过有以前考武大时的底子,所以,就结合以前说下吧,我是五一过后开始的,因为买了很多资料和书,一直不到,都到全了,才开始,可是学校还有课什么的,我一般很少去上课的,因为很多老师都很体谅的,不过,如果老师强调必须要去,我也是会去的,不过,我会带本作品,看作品的。现代那些大家的代表作我都看过的。当代部分中短篇也看过,长篇有的看过,看不完的,也找了作品选看了,外国文学太多了,电影,作品选,作品速览我全看过,看过三个版本的文学史。早上和上午我都分给英语了,单词,长短句,阅读。一天两个单元单词,两篇阅读,分析句子。下午和晚上,时间比较集中,我全给专业课了。我一般都是一本书完了,就是下一本书,有时候看烦了,也会换书,我大概一周就可以看完两本书,把笔记标注下,暑假整理。所以,暑假开始前,单词长短句让我打下了基础,暑假英语开始做真题,后面有详细的步骤。专业课暑假前大概过了一遍,开学前把笔记整理了下,9月份—10月份又结合笔记和真题看书,很仔细地看,补充记忆,最后11—12月份在前面的基础上,背笔记很容易,(不过,还是建议早点背,因为后面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了……)这时,政治也开始了背,英语也要读读阅读啥的,最后俩月记忆中都是在背书中度过的,背得多了,也就容易了。记得武大好像是五六本笔记吧,最后我可以古代一天,现当代一天,外国一上午,文论一上午,三天就可以过一遍了。上午一杯水,开始背,累了,背不下去了,就去自习室看,根据问题,自己分析答题思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我的时间安排好像太随心了……
至于华科的话,我是8月份从家回学校复习的,说实话,华科相对于武大,书太少了简直,可是很长时间,我都静不下心,特别是刚毕业时,人总是很容易躁动的,心绪也总是太多。那时,我就对自己说:想得多了,走得就慢了。这句话一直是我的签名,直到考研彻底结束,我才改了。我专业一就好好看 三十年、专题研究,还有武大老师的两本文学史,结合真题看看常考点什么的,我有个习惯,我会把真题的古代部分、现代部分都会找出来,看看常考点在那里,就着重看哪里。专业二那本书,我没看过,也没学过,所以,下的劲比较大,具体见下面吧!
5.关于公共课(我两门是71/72)
其实,大家专业课复习都差不多,分数差距不是很大,除非是那种专业课很高的人。公共课:英语和政治,不能放松,很多人专业课考的很高,可是,英语/政治没过线,太让人可惜了。华科的英语一般都是60,所以,你必须把英语保持在60+,如果你不想拉分的话,尽量让两门公共课达到140。这样你的专业课就可以不用太害怕拉分了。关于英语复习,我觉得前期(暑假前)一定要把单词和长短句搞好。单词,买本单词书吧。我买的红宝书,送了一个小本,我是大本过了两遍,一天俩单元,第二天重复第一天的单词,完了再学第二天的,一定要及时巩固,当时,我背单词好像看见实物都会反应出单词。后来,那个大本太厚了,我就给扔了,一直用的小本,精简便携,背了很多遍。在早上背单词,上午可以买本长短句,分析下句子结构啥的,为阅读打基础,也可以买本阅读,试着去做,不在乎正确率,只在乎:我是否懂了这个句子,是否认识了这个单词,是否知道出题人的点?所以,暑假之前我都是这么做的。暑假开始,开始真题了。考研英语,真题必备。我用的是考研真相试卷本。很好,试卷一套套的,三天一套,第一天,自己先做,尽量用铅笔(因为后期你还可以用啊)第二天,分析不懂的句子和单词,然后结合解析弄懂,逐字逐句的解析很棒的!第三天,背那些不懂的单词和比较好的句子,还有注意拿个笔记本记录一下比较好的句子和词组,后期,整理作文题模板时,事半功倍啊!因为别人都拿个作文书在背,你可以自己总结,就可以避免“模板化”了。所以,要充分利用真题,那个考研真相是逐字逐句解析的,很好的,适合打基础,虽然它上面写的“基础薄弱者专用”,可我硬是用了三遍。关于英语。我就买了单词书和真题。所以,我觉得,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你利用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单词本背单词,查单词,有人喜欢用软件,也可以,不过我一般手机连不上网,用不了啊。那本真题,我用了很多遍,单词,词组,句子我会总结下,最后的作文模板也是从中总结出来了。
考研英语(一)推荐:单词书(适合自己的) +考研真相(试卷版,买个正版的挺好,可以网上下电子版的真题)(好像有点儿少,我就用了这俩),另外推荐:关于长短句,基础阅读的,何凯文的很多人在用。
关于政治
我都是大纲出来后才开始着手的,买一本大纲,正版盗版都可以,反正也只是翻翻而已。哲学,近代史,毛中特,还有时政什么的。好像是四五个板块。有的人喜欢看一章,买本肖秀荣的《1000题》做一章,不过,我觉得太慢了,我本人是个急性子,所以,我都是一天看完一个板块的1/2,然后一天做题,然后参照解析,在书上标准不理解的地方。大概两天看一个板块。半个月就可以把大纲看完了,不懂的地方和题要标注出来,后期要看的。后来,十月份,《风中劲草》出来了,说白了,就是大纲的精缩版呗,虽然各种笔记花花绿绿,我觉得还可以吧,我还嫌它不够花,又买了彩色笔,对照大纲,在看的过程中,补充了一下,我很喜欢自己总结补充的感觉,书上满满的笔记,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后期我就把大纲扔了,除非是做题时,不太理解的地方,才会想起大纲的存在,然后去翻大纲。其他时间都在背《风中劲草》。大概背了三遍,大纲看了两遍,起码自己知道哪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哪个地方不会就去看哪里。12月份肖八,出来了,可以买下自测,找找选择题的感觉,我那段时间做题太多,都把单选题做成多选题了,太搞笑了真是。我平常做选择题得分都是38+,再后来,肖四,任四,蒋五都出来了,反正你就把市场上能买到的政治卷子都买来,选择题找感觉,错的弄明白,结合大纲、小草啥的一定弄明白。一份可能也就五六块,别图省钱哈,都12月了,还有啥不舍得的呢。最后,网上搜集点肖秀荣点题班的资料,后期肖秀荣有个点题班,大概400多吧,上一天课,其实没啥必要,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但是讲义一定要搞到手,网上有人卖的,10块左右吧,各种考研群里也会有,或者几个人合买什么的。所以,真的,能省就省,不该省的一定不要省。大概政治就这些了。临近考试,就狠狠地背肖四,蒋五,小草吧,你会遇见很多可爱的人,虽然你们在一起背书几个月,但从来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一群人一起努力的感觉,真棒!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看到我们都在努力,真好!祝你们好运!(其实,考研结束后,你会发现,仿佛结果也不怎么重要了,考研期间,你放弃了很多事,订下了很多计划,可是,当你真正考完时,你会发现:其实,你很想见见那些和不知名的陌生人,看看那个大家一起背书的走廊,一起做题的自习室。有些人,出现在我们生命里,都是有时机的,一旦过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对了,我从来不报班,费时费钱。这个看个人,反正,我没那个习惯。
考研政治推荐 :大纲解析+风中劲草+肖八+肖四+肖秀荣点题班资料(16年压中一道原题)+蒋五+任四
6.关于专业课(我考了123/146)
首先是真题,必须要买到真题。有了真题,你才可能了解老师的出题点和常考点,例如,汉语言文学基础(专业一)里,老考:自叙传小说,问题小说还有现代文学里的古代文学资源。哈哈,其实,这都是他们老师的研究点,所以,还要去网上找几篇他们的论文,看看他们都想干啥。关于华科的文学,个人觉得,比武大华师难度要小很多,我因为一直想去武汉,所以,把这仨学校的真题和资料都买了很多,不过对师范类不太感兴趣,所以,对华师没怎么研究,武大和华科,我都会熟悉。我分析真题,得出以下规律: 真题从04--17年的,我从学长那买的照片,给整理成电子版了(研究真题,看书侧重点,总结问题)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侧重大家和文学文学论争和思潮)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有些篇章很好,例如,曹禺,沈从文等。)文学理论基本原理(陶东风)(一本书,基本要全背,都要总结下,看第一遍可能一头雾水,多看几遍就好了,我看了好几遍,花了好几个月总结了全本书,有手写A4纸总共有60几页。因为这本书占的比重太大了,专业二的150分说的就是这本书,而且专业一的评论题,我也是从这本书角度答的,感觉可以给人很多思路,一定要重视这本书)中国文学史袁版四卷本(考1个名词解释,一道大题,名词解释和大题)现代汉语 胡裕树(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胡裕树(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总结下,华科的参考书目很少,考的也不是很难,相比较武大和华师,难度稍微小。古代汉语 王力(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王力(每年惯例考一个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上下) 郑克鲁(这几年,偶尔有一道选做题,侧重大家和文学思潮,例如,15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16年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