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云:盖棺论定。未必定也!
近读湘人陶菊隐之《吴佩孚传》、《新语林》,发现了一个与教科书记载不一样的吴佩孚。真真民国武人之第一磊落奇男子!
试举几个小故事,可以想见吴公为人。
吴佩孚以“不贪钱,不怕死”自许。他当大帅十几年,麾下兵马数十万,全盛时势力范围达十数省,《时代》杂志称其为“中国最强者”!可他不置家产,与同时期腰缠千百万的督军们相比尤显另类。他作战勇猛,早年上战场,常头裹一块青布,骑一匹骏马,马蹄得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是战无不胜。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当时直系内乱,分崩离析,真心跟着吴奋战的不过刘玉春的两个旅,周围尽是一帮看好戏想捡鱼的二五仔。汀泗桥、贺胜桥、武汉三场战役,吴亲自站立于猛烈的炮火中,把随身卫队扫地派到一线。汀泗桥血战是革命军北伐打的最激烈的战斗,双方损失极大,吴后力不继,终究是败了。但他不怕死确实不是虚言!
吴佩孚败了仗,大家劝他依当时军阀惯例,到租界避避风头。可他怒斥曰:“民国军人,托庇外国,乌可为者!”,坚持不入租界。于是只得飘零江湖,望门投止,可怜无论旧部还是同僚大都客气礼送出境而不纳(大概是怕吴凭借名气雀巢鸠占罢)。吴于是驻在军舰上不履寸土达七个月之久。后来还是三湘故旧赵恒锡(赵号炎午,与吴本是敌手,后结羊陆之好)写信邀请吴到湖南暂居,吴才有地落脚。吴当时高兴的说“炎午真够朋友!”。民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吴是时正居于彼处,赵恒锡又写信劝吴:“子玉(吴字子玉)守身如玉”,吴拂然不悦曰“炎午太不够朋友”。吴终身反对外国人干涉中国事务,尤其反对投靠外国人,他抱怨赵恒锡,大概是觉得赵作为知己不能真正理解其之故罢。
民二十七年,吴的老对手蒋介石遣宋子文北上邀吴南下避祸,称已在西湖畔准备别墅迎驾云云。吴答曰“世间有桃源则去,没有则不去。”,终未成行。当时吴在北平的处境已颇恶劣,其不愿南下大约一是不愿寄人篱下,二是自觉类似傅南容无处求生,无再走之必要罢。
近年颇有人称吴佩孚留在北平是希望勾结日本人重整旗鼓,只是最后条件未谈妥而已。这真是苍蝇之于英雄尸骨之嗡嗡了!吴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之独立和崛起,绝不投靠外国人,租界都不愿进,何况与日人苟合?!
民二十六年,吴蹙居四川,日本海军第一外遣舰队司令荒城二郎少将和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佐藤秀大佐来访,声言要“无偿援助吴一百万大洋,步枪十万支,重机枪二百挺,火炮五百门”,存的自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心思。吴答曰:“过去我有枪不只十万,有钱不止百万,尚且一败涂地,可见成败是不在乎这几个钱,几支枪的!我要借外债,引外援,何必等到今日?!中国事国人自了,盛意所不敢承!”。是啊,吴在最盛时不接外债不引外援,新败影响力尚在时不投靠日本人,难道会在十载后的衰朽之年勾结日寇吗?!民二十年,吴受昔年敌手张雨亭之子学良所邀赴北平定居,张学良亲率部属到车站迎接。甫下车,吴劈头便问学良“你怎么不打?!”。学良愣了下,嗫嚅曰“咱们力量不够……”,吴大声说“我来啦,力量就很够了。军人最大的力量就是个死字!”。学良勉强笑道“老伯来了,一切好商量。”。有什么可商量的呢?中央政府不让打嘛。
从此,吴就住在北平,由张学良供养,做个光杆将军。他的确是个光杆将军,但有着最大的武器带在身上,必要时能用得着,这件武器就是个“死”字。
民二十七到二十八年,吴的日子俞见艰难,日本大特务土肥园贤二针对吴成立了竹机关,要把吴拉下水做华北五省自治的“华北王”,为此一大帮汉奸频繁出入吴门,汪精卫也派人称愿与吴合作“南北共治”,被吴用**骂了回去。吴愿意关起门做他的光杆将军,不愿意闭起眼睛做傀儡出卖灵魂,他要做关、岳、文、史一流人物,怎么可能当汉奸!!!竹机关花费了三千万日元一无所获,恼羞成怒。
民二十八年,吴心忧国事致病,北平汉奸政府为其延日医治疗,不十日遂不治而卒。到死未尝失节。殁后国民政府褒扬,人民为之雪涕,名垂青史,真无愧关岳文史了!
又及,吴喜画竹,只画孤竹不画竹叶,每画必题诗云“彭公画梅我画竹,此友千秋思不足。”,这是以彭公玉麟自况了!清末民初两个磊落奇男子,互相辉映,足以照耀千古。
吴诗亦颇有可读者。二十六年在白帝城作诗云:“万山拱极一峰高,遁迹何心仗节旄。望月空余落花句,题诗寄咏猗兰操。江湖秋水人何处?霖雨苍生气倍豪。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又二十六年在黄州作诗云:“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山做壮游。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丘。萧萧落木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休从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再四读之,不觉泣下。
近读湘人陶菊隐之《吴佩孚传》、《新语林》,发现了一个与教科书记载不一样的吴佩孚。真真民国武人之第一磊落奇男子!
试举几个小故事,可以想见吴公为人。
吴佩孚以“不贪钱,不怕死”自许。他当大帅十几年,麾下兵马数十万,全盛时势力范围达十数省,《时代》杂志称其为“中国最强者”!可他不置家产,与同时期腰缠千百万的督军们相比尤显另类。他作战勇猛,早年上战场,常头裹一块青布,骑一匹骏马,马蹄得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是战无不胜。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当时直系内乱,分崩离析,真心跟着吴奋战的不过刘玉春的两个旅,周围尽是一帮看好戏想捡鱼的二五仔。汀泗桥、贺胜桥、武汉三场战役,吴亲自站立于猛烈的炮火中,把随身卫队扫地派到一线。汀泗桥血战是革命军北伐打的最激烈的战斗,双方损失极大,吴后力不继,终究是败了。但他不怕死确实不是虚言!
吴佩孚败了仗,大家劝他依当时军阀惯例,到租界避避风头。可他怒斥曰:“民国军人,托庇外国,乌可为者!”,坚持不入租界。于是只得飘零江湖,望门投止,可怜无论旧部还是同僚大都客气礼送出境而不纳(大概是怕吴凭借名气雀巢鸠占罢)。吴于是驻在军舰上不履寸土达七个月之久。后来还是三湘故旧赵恒锡(赵号炎午,与吴本是敌手,后结羊陆之好)写信邀请吴到湖南暂居,吴才有地落脚。吴当时高兴的说“炎午真够朋友!”。民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吴是时正居于彼处,赵恒锡又写信劝吴:“子玉(吴字子玉)守身如玉”,吴拂然不悦曰“炎午太不够朋友”。吴终身反对外国人干涉中国事务,尤其反对投靠外国人,他抱怨赵恒锡,大概是觉得赵作为知己不能真正理解其之故罢。
民二十七年,吴的老对手蒋介石遣宋子文北上邀吴南下避祸,称已在西湖畔准备别墅迎驾云云。吴答曰“世间有桃源则去,没有则不去。”,终未成行。当时吴在北平的处境已颇恶劣,其不愿南下大约一是不愿寄人篱下,二是自觉类似傅南容无处求生,无再走之必要罢。
近年颇有人称吴佩孚留在北平是希望勾结日本人重整旗鼓,只是最后条件未谈妥而已。这真是苍蝇之于英雄尸骨之嗡嗡了!吴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之独立和崛起,绝不投靠外国人,租界都不愿进,何况与日人苟合?!
民二十六年,吴蹙居四川,日本海军第一外遣舰队司令荒城二郎少将和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佐藤秀大佐来访,声言要“无偿援助吴一百万大洋,步枪十万支,重机枪二百挺,火炮五百门”,存的自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心思。吴答曰:“过去我有枪不只十万,有钱不止百万,尚且一败涂地,可见成败是不在乎这几个钱,几支枪的!我要借外债,引外援,何必等到今日?!中国事国人自了,盛意所不敢承!”。是啊,吴在最盛时不接外债不引外援,新败影响力尚在时不投靠日本人,难道会在十载后的衰朽之年勾结日寇吗?!民二十年,吴受昔年敌手张雨亭之子学良所邀赴北平定居,张学良亲率部属到车站迎接。甫下车,吴劈头便问学良“你怎么不打?!”。学良愣了下,嗫嚅曰“咱们力量不够……”,吴大声说“我来啦,力量就很够了。军人最大的力量就是个死字!”。学良勉强笑道“老伯来了,一切好商量。”。有什么可商量的呢?中央政府不让打嘛。
从此,吴就住在北平,由张学良供养,做个光杆将军。他的确是个光杆将军,但有着最大的武器带在身上,必要时能用得着,这件武器就是个“死”字。
民二十七到二十八年,吴的日子俞见艰难,日本大特务土肥园贤二针对吴成立了竹机关,要把吴拉下水做华北五省自治的“华北王”,为此一大帮汉奸频繁出入吴门,汪精卫也派人称愿与吴合作“南北共治”,被吴用**骂了回去。吴愿意关起门做他的光杆将军,不愿意闭起眼睛做傀儡出卖灵魂,他要做关、岳、文、史一流人物,怎么可能当汉奸!!!竹机关花费了三千万日元一无所获,恼羞成怒。
民二十八年,吴心忧国事致病,北平汉奸政府为其延日医治疗,不十日遂不治而卒。到死未尝失节。殁后国民政府褒扬,人民为之雪涕,名垂青史,真无愧关岳文史了!
又及,吴喜画竹,只画孤竹不画竹叶,每画必题诗云“彭公画梅我画竹,此友千秋思不足。”,这是以彭公玉麟自况了!清末民初两个磊落奇男子,互相辉映,足以照耀千古。
吴诗亦颇有可读者。二十六年在白帝城作诗云:“万山拱极一峰高,遁迹何心仗节旄。望月空余落花句,题诗寄咏猗兰操。江湖秋水人何处?霖雨苍生气倍豪。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又二十六年在黄州作诗云:“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山做壮游。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丘。萧萧落木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休从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再四读之,不觉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