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吧 关注:25,023贴子:299,610

回复:【敬三班】学习随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补前面日课6.17—6.20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17-06-26 22:41
收起回复
    想问一下,早岁事铅椠,傲兀追前轨。是什么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17-06-26 23:20
    收起回复
      【敬三班】 2017.6.27
      原文:司马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灌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立之,则近于小人。。。。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自修之方,观人之术,皆以此为衡可矣


      IP属地:吉林113楼2017-06-27 21:41
      回复
        6.27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17-06-27 22:00
        回复
          补前面日课6.21—6.24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17-06-27 22:03
          回复
            赞👍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16楼2017-06-28 19:52
            回复
              6.2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17-06-28 21:09
              回复
                补日课6.25—6.28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17-06-28 21:11
                收起回复
                  6.29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17-06-29 20:28
                  收起回复
                    【敬三班】 2017.6.29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 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 若以恕己之心 恕人, 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IP属地:吉林120楼2017-06-29 21:48
                    回复
                      【敬三班】 2017.6.30
                      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愚注:
                        曾国藩先师在此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是取人为善,与人为善。这两件事他认为说的都是恕,都是仁。知道这两件事就见识大,肚量大,不知道这两件事,就是见识小、肚量小。我对这两句话的体会很多都是来自于看司马迁写的《史记》时。历史上有很多恶人、猛人能力都远远超出一般人。但是就算是这么厉害的猛人,如果说他老是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别人也不喜欢的事情。或是说把一些自己都不愿意承受的事情、强加于别人身上时,往往会导致他人的怨恨。如果他是想办事,他这样做事往往会导致他人全面的抵触。当强人、恶人、猛人得势时往往没有人可以跟他们对抗,但是当他一旦失势,人家就会加倍的报复。所以导致有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结果。中国的儒家文化还有个特点,就是即讲法又讲人情,而且是把在人情的基础上来制定法律。也就是说他制定一样规则、法律的时候,他不单单是考虑这样实施效果快不快,还考虑副作用强不强。这就有点像是中西做事风格的区别了。西方做事的很多方法,简单、直接、实效。东方的方法呢,喜欢拐弯抹角,喜欢通过改变中国大局来影响细节。比如单单是一个治感冒,中西医的区别就很大。西医是直接消除它的症状,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是治他的病源。而中医是试图从病的源头开始解决。实际上的历史上中式的管理手段长期还是处于领先的地位的。也许就是因为太领先变成反而变得固步自封,到后期严重的影响到了科技的进步。西方通过科技的进步,军事、技术上打败了中国。所以我们去办一件事。如果说这件事情会导致别人承受,我们都不愿意承受的苦处时。就要想清楚第一,会不会招致人家的怨恨?第二,等我们这件事情办完之后会不会招来他人的报复?一件事,如果只是有开头的速效,却会带来结局的痛苦。我认为这不一定是好的解决办法。孟子则从另一个另一个角度还说明了这件事,他从正面的角度说就是用善来定义。这就有点类似于佛家的说法叫做众善奉行。和孔子说的恕人那就类似于佛家说的诸恶莫作。这两句话加起来就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事情成熟、老练的人,一定见过世面。他就懂得做起事情来,一方面要讲求现在的看得到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讲求长期看不见的未来的结果。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IP属地:吉林121楼2017-06-30 21:14
                      回复
                        6.30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17-06-30 21:55
                        收起回复
                          7.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17-07-01 19:47
                          收起回复
                            【敬三班】 2017.7.1
                            主敬,就是无时无刻神智(主)都充满了对天地人的敬重之意。当人达到主敬的境界时,做每一件事都会恭恭敬敬、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尽可能做到恰到好处。这是保养的最高境界,和道家的养生之法互通。如果一个人言行举止都敬重自然规律,不放纵、不过度、不轻浮,身体自然越来越强壮。


                            IP属地:吉林124楼2017-07-01 21:26
                            收起回复
                              【敬三班】 2017.7.2
                              原文: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
                              译文:君子在处于顺境的时候,常常觉得天给与的太多了,所以分出一部分奉献给不足的人;君子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仍常觉得天给与的虽然不多,但比起那些不如我的人,我还是得到的太多了。


                              IP属地:吉林125楼2017-07-02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