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件可怕的事,那就是多年未动过的文笔终于衰竭了,在脑海中构思好的框架与模型怎么也写不出来,昔日能够生花的妙笔,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笔杆,就和拉萨的山一样。
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互联网公众号上,鸡汤文里,拉萨都是一个圣洁而神秘的存在,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远方。在这里,应该有信徒,有雪山,有阳光,有念念不忘的布达拉宫,还有闻之色变的高原反应。是的,这里都有。
每年的5月开始西藏旅游进入旺季,无数的人在布达拉宫的门前排队,他们的目的未必相同——有的是为了完成“梦想”,有的是来见证自己的征程,还有的是来致敬。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掺杂着复杂的感情来到这儿,有装逼,也有情怀,这是拉萨旅游的精神支柱。
在这高原上,乘坐着1元钱的公交,感受着阴晴不定的天气,谨防感冒。重度高原反应的症状就和感冒一样,这是我要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的。而此时已经折腾了我两天。从晚上几乎每隔一小时便醒来,梦中尽是一个从没见过的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图拉真,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我顽固的认为自己只是感冒,因为只要有阳光照射,头疼的感觉就没有了,事实证明我至少对了一半。因为在回到平原上,我还在感冒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露天观看《文成公主》时,气温太低了。但白天即使再无力,也要拖着身躯四处走动。
如果认为这就是我“反感”拉萨的原因,那就大错特错了。拉萨山上虽然没有树,但罗布林卡和其它公园里面却是翠绿青青,在布达拉宫后面还有一个湖,让我大吃一惊。当然,绿色的拉萨河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即使是5000米的山口,生命一样在怒放。拉萨的旅行团与别的地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虽然也会带人购物,所卖的产品质量不论,至少价格甚高。但若在整个中国旅游大环境下以此批评拉萨,过于苛刻了。且不论云南,北京天子脚下八达岭小贩假货盛行,欺市霸客,旅游局尚且无能为力,又何必对西藏吹毛求疵。何况,西藏的旅游团至少不会给予脸色,也不会强行要求。退回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门票后,我还倒赚了85元,也是喜出望外。
每个人来到拉萨,都会有些终身难忘的东西——有的人是天葬,有的人是布达拉宫,有的人是虔诚的信徒,有的人是羊卓雍措或者纳木措,还有的人,仅仅是来到了这里的事实,便难以忘怀。布达拉宫是被人包围得最多的,从红宫到白宫,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满目的黄金塑像与唐卡。然而在未开放的监狱里,有着完整的人皮,少女腿骨做的笛子,挖眼割手的刑具,和一些旧时代的照片。那些断肢独眼的人们,无视着镜头——他们都死了,他们都知道自己活不了太久。他们知不知道,也许有一天,金色的太阳会照耀着整个高原呢?布达拉宫有多少珍宝,下面埋藏着就有多少血泪,而人们,总是更喜欢珍宝一些。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再次返回拉萨的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不再返回的人的原因却都是一样——在这儿,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所希望的。即使是散心,但一想到那些心乱如麻的事,即使在拉萨,也未必能做到一晌贪欢。拉萨也许是一个理想的逃避之城,但更多的事实是无处可逃。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前任的喜帖。
观光者到了圣湖,也感觉自己的灵魂升华了,转山转水转寺庙,冥想着前世与来生。青翠欲滴的湖面,与远方眺望可得的白雪皑皑的山峰,构成一幅动人的图画,美中不足的是,人太多了,挤满了整个观景台,连牦牛与藏獒都不得空闲的为人民服务。在拉萨,随处可以看到漂亮的姑娘们温和的微笑,她们似乎是在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她们在想着什么呢?在回归了繁嚣的都市后,她们又在想什么呢?
在这里,人人都在祈祷。格鲁教的黄派似乎一统西藏,而小说中的鸠摩智、金轮法王所依存的宁玛派,也许已经半截入土,一如耶利哥的玫瑰,已被忘尘所掩埋。但没有人会在意,熙熙攘攘的人群围着大昭寺,长叩不起。在这里,随处都是信仰的地方。但对于我而言,泥塑的与黄金塑的,没有什么区别。蜕去了情怀与格调所支撑的拉萨印象,给人的冲击更甚,尽管本质上也与其它城市无二,还有着淡淡的忧伤。参观者们猎奇的欣赏着所看到的一切,然后互相诉说道,“这还远远不够”。也许,他们只是喜欢这里一切没见过的的外地人。
拉萨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那里天气晴朗,阳光高照,树木青青,大昭寺门前,还有信徒在三跪九叩。
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互联网公众号上,鸡汤文里,拉萨都是一个圣洁而神秘的存在,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远方。在这里,应该有信徒,有雪山,有阳光,有念念不忘的布达拉宫,还有闻之色变的高原反应。是的,这里都有。
每年的5月开始西藏旅游进入旺季,无数的人在布达拉宫的门前排队,他们的目的未必相同——有的是为了完成“梦想”,有的是来见证自己的征程,还有的是来致敬。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掺杂着复杂的感情来到这儿,有装逼,也有情怀,这是拉萨旅游的精神支柱。
在这高原上,乘坐着1元钱的公交,感受着阴晴不定的天气,谨防感冒。重度高原反应的症状就和感冒一样,这是我要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的。而此时已经折腾了我两天。从晚上几乎每隔一小时便醒来,梦中尽是一个从没见过的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图拉真,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我顽固的认为自己只是感冒,因为只要有阳光照射,头疼的感觉就没有了,事实证明我至少对了一半。因为在回到平原上,我还在感冒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露天观看《文成公主》时,气温太低了。但白天即使再无力,也要拖着身躯四处走动。
如果认为这就是我“反感”拉萨的原因,那就大错特错了。拉萨山上虽然没有树,但罗布林卡和其它公园里面却是翠绿青青,在布达拉宫后面还有一个湖,让我大吃一惊。当然,绿色的拉萨河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即使是5000米的山口,生命一样在怒放。拉萨的旅行团与别的地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虽然也会带人购物,所卖的产品质量不论,至少价格甚高。但若在整个中国旅游大环境下以此批评拉萨,过于苛刻了。且不论云南,北京天子脚下八达岭小贩假货盛行,欺市霸客,旅游局尚且无能为力,又何必对西藏吹毛求疵。何况,西藏的旅游团至少不会给予脸色,也不会强行要求。退回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门票后,我还倒赚了85元,也是喜出望外。
每个人来到拉萨,都会有些终身难忘的东西——有的人是天葬,有的人是布达拉宫,有的人是虔诚的信徒,有的人是羊卓雍措或者纳木措,还有的人,仅仅是来到了这里的事实,便难以忘怀。布达拉宫是被人包围得最多的,从红宫到白宫,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满目的黄金塑像与唐卡。然而在未开放的监狱里,有着完整的人皮,少女腿骨做的笛子,挖眼割手的刑具,和一些旧时代的照片。那些断肢独眼的人们,无视着镜头——他们都死了,他们都知道自己活不了太久。他们知不知道,也许有一天,金色的太阳会照耀着整个高原呢?布达拉宫有多少珍宝,下面埋藏着就有多少血泪,而人们,总是更喜欢珍宝一些。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再次返回拉萨的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不再返回的人的原因却都是一样——在这儿,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所希望的。即使是散心,但一想到那些心乱如麻的事,即使在拉萨,也未必能做到一晌贪欢。拉萨也许是一个理想的逃避之城,但更多的事实是无处可逃。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前任的喜帖。
观光者到了圣湖,也感觉自己的灵魂升华了,转山转水转寺庙,冥想着前世与来生。青翠欲滴的湖面,与远方眺望可得的白雪皑皑的山峰,构成一幅动人的图画,美中不足的是,人太多了,挤满了整个观景台,连牦牛与藏獒都不得空闲的为人民服务。在拉萨,随处可以看到漂亮的姑娘们温和的微笑,她们似乎是在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她们在想着什么呢?在回归了繁嚣的都市后,她们又在想什么呢?
在这里,人人都在祈祷。格鲁教的黄派似乎一统西藏,而小说中的鸠摩智、金轮法王所依存的宁玛派,也许已经半截入土,一如耶利哥的玫瑰,已被忘尘所掩埋。但没有人会在意,熙熙攘攘的人群围着大昭寺,长叩不起。在这里,随处都是信仰的地方。但对于我而言,泥塑的与黄金塑的,没有什么区别。蜕去了情怀与格调所支撑的拉萨印象,给人的冲击更甚,尽管本质上也与其它城市无二,还有着淡淡的忧伤。参观者们猎奇的欣赏着所看到的一切,然后互相诉说道,“这还远远不够”。也许,他们只是喜欢这里一切没见过的的外地人。
拉萨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那里天气晴朗,阳光高照,树木青青,大昭寺门前,还有信徒在三跪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