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国:
此战中,倾情的操盘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相对较强、又能派出游说大军助战的吴国,由于地形的关系,只能开一个战场,用二线主力部队顶住;
与相对较弱的魏国,同时开设两个战场,有加成优势的上庸用一线主力部队,没有加成的青龙先用游说大军顶住。
计划是先耗尽魏国实力后拿下上庸,青龙则唾手可得;
白虎则是顶住交战时限,最后压一波高战,希望凭借战力优势取胜。
这个计划执行完美,蜀国三战全省,当然应得A+。
2、魏国:
魏国同时打上庸、青龙两战,战术目标就是尽可能消耗蜀国主力,为吴国赢得胜机。
实战魏国也打出了血性,满复活拼到最后,奖池就是明证。
虽然战败,本应得A,但是宣战时间选择错误,导致当日无法再战,故只能得到B+。
3、吴国:
此战,再次暴露了吴国缺乏血战经验的问题。
白虎之战极其关键,因为蜀国必夺青龙,如果保住白虎,次日即可直取皇城;
反过来,如果吴国夺取白虎,则上庸青龙的兵线全天都暴露在吴国火力之下,
吴国的兵力优势方能充分发挥,而蜀国则全天被迫两线作战。
错误一,与魏国一样,宣战时间选择过晚,当天无法连续作战;
错误二,未能意识到战斗时限的问题,大队小队一窝蜂上,小队堵住了大队的出兵道路;
错误三,没有正确解读规则,指挥官不知道战斗时限到了以后还可以派游说,使得游说大军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直到战斗结束,吴国主力部队平均仅上了五六轮,实力发挥不足一半,焉能不败?
此战,吴国只能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