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ana吧 关注:49,156贴子:1,024,796

新人科普---浅谈日本刀----日本武士刀的来龙去脉【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日本刀,大家自然就会联想到扛着刀的日本武士。可“武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能说清楚的估计不多。
关于武士的起源史学界有不同说法,因为“武士”这个词是何时出现已不可考,而且“武士”的定义也不像中国的科举,某年某月某科张三状元李四探花那样,明明白白,童叟无欺。


1楼2017-05-14 19:43回复
    武士的起源就如隐藏在面具里一般,若隐若现。
    一 般认为武士大约起源于平安时代。经过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发展,朝廷的势力从关西地区向关东以及东北地区扩展,和当地的原住民----“虾夷”开始了长期 的武装冲突,于是职业军官开始出现。大家常听说的“将军”一词,实际上起全称是“征夷大将军”,相当于全国兵马大元帅。和杨家将、呼家将一样,这些职业军 官也习惯于将自己的兵法和武艺传授给子侄,给他们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而朝廷又需要有一批精通军事的军官维持军队的战斗力,于是就出现了世袭武职 的家族。先造成既成事实,经朝廷确认后,将形式固定下来,这就形成了武士的一个起源,就是“居庙堂之高”的武士。

    这是平安时代的武士们在开大会。个个盔甲鲜明,志得意满。


    2楼2017-05-14 19:45
    回复
      武士的另一个来源,是奉命镇守关东等新占领地区的领主及其手下,由于地处偏远,战乱不断,没有人愿意去支边,所以这一类人的职务基本上也是在家族内世袭。这些可以称为“处江湖之远”的武士。
      总的来说,早期的武士人数很少,可是地位都很高,而且基本都是效忠于朝廷的。
      平 安时代末期,大家族源氏在和另一个家族平氏的争斗中失败,逃到天高皇帝远的关东地区避难。以后,以源赖朝为首的源氏在镰仓建立幕府开始招兵买马,发展私人 武装。最后,卷土重来,杀回京都,灭了平氏。源赖朝独揽大权后,就成了曹操,自封为将军,架空了朝廷,从此武士阶层开始把持朝政。为了奖赏跟随自己打天下 的有功之臣,除了留一批在自己的身边效力外,还分封一批到各地当诸侯。这些诸侯到了领地后,又开始建立效忠于自己的管理团队和武装力量,这些手下就成了低 一级的武士。

      这 个时候的武士的地位就开始有了差别。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侍”,这是高级武士,或直接服务于将军,或拥有自己领地。另一类称为“徒士”,可以理解 为光杆,没有自己的地盘和手下,就是服务于各位“侍”的下等武士。虽说是下等,可也是大小公司的高管,打仗有马骑,出门有轿坐。基本上世世代代只效忠于一 个领主。这个时代,和中国的西周时期相似,虽然大小诸侯林立,但是,最大的诸侯----将军说话还是有分量的。诸侯可以世袭,但是将军也能根据战功大小以 及个人好恶进行任免调整。有地盘有实力的高层武士可以封自己的下属为武士,只要你有钱给他发工资。


      3楼2017-05-14 19:46
      回复

        武士们上战场时,前呼后拥的好不威风。可是,跨下马,掌中刀,前后随从,都是要钱的。
        等 到了南北朝时代和以后的战国时代,那就和中国的东周到战国时期没有两样了。将军的实力下降,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大诸侯并吞周围小诸侯的事经常发生。所 以,诸侯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诸侯们的最大工作就是扩军备战。这个时期,是武士大发展的时期。很多商人、地主,只要给领主们奉上一定的钱粮,就 可以得到一个武士的封号。


        4楼2017-05-14 19:47
        回复

          战国的名将之一武田信玄,手下有三万骑兵,名噪一时。


          5楼2017-05-14 19:48
          回复
            战 国时代的武士,和以前的武士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一是穷,二是乱。没有家业的武士,只能靠卖命为生,所以在战争之间的短暂和平时期,就会有大量武士扛着刀到 处找饭吃。所以,这个时候的下层武士不可能像早期的武士那样世世代代只效忠于一位领主。大部分就像雇佣军,到处流浪,那里开仗要招人了就到哪里去。“浪 人”、“野武士”就是指这一类武士。

            黑泽明的名作“七武士”里描写的下层武士,真是穷到了为一口饭折腰的地步。


            6楼2017-05-14 19:50
            回复
              到了江户时代,天下太平,彻底没有仗打了。高级武士可以成为“藩主”、“旗本”,拥有自己的领地。而下层武士们大都成了“警察”或“公务员”,领一份钱粮养家糊口。这个时候的武士实在是空有其名,除了腰里插一把武士刀表示身份外,生活和普通百姓几乎没有差别。


              7楼2017-05-14 20:20
              回复
                江户武士的标准像。一脸公务员样,而且身上已经有了“制服”。

                小说“武士的家计簿”就是描写一家下层武士家庭如何从债务的泥潭里一步一步爬出来的。从剧照里看,那个时候下层武士已经很文气了。只要换个发型,穿上西装,就是现代的会计师。


                8楼2017-05-14 21:33
                回复
                  可是同为江户末期的高级武士们,依然让人感觉很“古代”。

                  这是江户末期的一位“大名”出门时的照片,可以看出明显的等级差别。前面的两名下层武士和轿夫的不同就是腰里多了一把刀。而正要跨进轿子的那位从服装到表情都显示出身份的尊贵。
                  总 之,日本的武士除了打打杀杀以外,还有管理国家的职能。就像中国的文士,除了会写诗作赋,还要能出将入相。不过,和中国的科举制度相比,日本没有全国性的 “武士证书”颁发机构。所以,构成就比较混乱,特别是战国时代,更是鱼龙混杂。比如,丰臣秀吉跟着织田信长混,凭军功从小兵升到大将,最后一统天下。按 理,他应该当“将军”的,可是被发现不是武士出身,所以只好当了“关白”。
                  明治时代后期,随着国家制度的西化,武士阶层被废止。各地的大小 诸侯被封以公、侯、伯、子、男的空头爵位,没有了自己的地盘,由国家发俸禄养起来。其领地改为郡县,由总理府任命的知县们管理。虽说是“和平赎买”,其间 的阻力也是很大的。甚至引发了战争。而下层武士,或转入军队,或转为新政府里的职员。取消了世袭,武士阶层成了历史名词。


                  9楼2017-05-14 21:49
                  回复
                    以上部分原作者认为是些题外话,不过我觉得既然写了就有写的价值,于是就搬了过来,明天继续更,另外欢迎加群探讨559335145刀剑爱好者可加此2000人刀友交流群。


                    11楼2017-05-14 22:00
                    回复
                      我还以为看到了剑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5-15 01:10
                      回复
                        浅谈日本刀(一)前言【转载】


                        13楼2017-05-15 06:39
                        回复
                          对古代兵器的向往开始于“水浒”,禅杖,蛇矛,三尖两刃刀,一直是我憧憬的对象。因为那个年代,不用说实物,连有有权威性的画像都没有见到过,只能 通过想象,揣测着可能的模样。记得上大学的某个暑假,有机会去山海关旅游。城楼里展示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当时很兴奋,以为终于能看到实物了。可是看完 后,大失所望。那个铁锈色的物件看起来怎么也不像一把能由人类挥舞的劈砍类兵器。(当时刚刚学过“How Dare You!",立刻就活学活用了。)
                          因 此,对古代兵器的种种向往和疑问一直伴随着我来到日本。日本没有中国那样让人眼花撩乱的十八般兵器。可是,刀(剑)、枪、弓箭、盔甲,这些基本的冷兵器都 有。最重要的是,都有实物!不光是博物馆里有,民间的也有大量收藏,甚至一些历史名人用过的兵器,都能找到,如加藤清正的枪,石田三成的刀。特别是刀 (剑),不光是博物馆收藏,还有大量的民间团体、个人、商店、作坊,在进行研究、交易、仿制。反观中国,相对于古书里的那些让人激动神往的兵器,博物馆里 展出的那几件锈迹斑斑的出土文物就显得太缺乏说服力了。(我知道有人要拿越王勾践剑来抬杠)
                          日本刀具有刚柔相济的曲线,深沉内敛的寒光,严密细致的做工,每一件都是珍品,让人爱不释手。在它身上日本民族外柔内刚、不喜张扬、一丝不苟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可是,对中国人来说,那段被侵略、被屠杀的历史太惨痛了,以至于排斥一切能够引起悲愤回忆的物品。作为屠杀象征的日本刀,在国内几乎成了研究的禁区。
                          我本人也是一样,那些日本军曹砍杀中国农民的照片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所以一直很犹豫。
                          现在,下决心了。以纯学术,纯个人的观点介绍日本刀。有抬杠、拍砖的我也认了。我相信,河里会有人心平气和地和我一起探讨的。我知道水面下潜伏着历史知识深厚得惊人的大牛,所以我只敢“浅说”。如果能引出一两只大牛露出水面指点一二,那将是我的荣幸。
                          以下是我想写的内容。不是铁定的,写到后来也许会有变化。
                          1, 名词解释
                          2, 从直刀到弯刀
                          3, 大刀、太刀和打刀
                          4, 从铁锈到钢刀
                          5, 刀柄、刀鞘和刀零碎

                          该我扛铁牛了


                          14楼2017-05-15 06:41
                          回复
                            浅谈日本刀(二)刀本体
                            如果让你写一写中文里有关刀的各个部位的名词,如:刀头,刀尖,刀刃,刀把,刀柄,刀鞘,刀。。。。
                            再写一写各个部位的更详细的分类,如:宽刃,窄刃,,,,,,你能写出几个呐?
                            说实在的,我真的写不出几个来,估计大部分人也和我差不多。期待河里潜伏着的刀剑专业人士浮出来指点一二。
                            下面,我们来看看日本人制定的的关于刀的名词吧。
                            (幸好日本人也用汉字,如果是英文的话,我就真不知道怎么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名称。为了表达准确,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会尽量使用日文的名称。为了区别,我会在日文名词上加双引号。)
                            让我们先从刀尖看起。

                            刀尖称为“切先”,有些书籍里写为“锋”,汉字不同,但发音一样。刀尖向刀身过渡的部分称为“帽子”,很形象,都是顶在头上的东西。“帽子”的刃部弧线称为“fukura”,对应的汉字没有查到,估计是“膨”字。后文如果还出现的话,姑且用“膨”字来表示。
                            贯穿刀身中部的那条棱线称为“镐筋”,它是真个刀身的灵魂所在。“镐筋”将刀身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刃”部,上面相对平坦的称为“镐”部。
                            所以,刀尖和刀刃的交界线是一条垂直于“镐筋”的直线,称为“横手筋”。“镐”部和刀尖的交界线则是一条弧线,称为“小镐筋”。由此,这几条线的两个交点称为“三头”、“三角”还有“小镐先”。
                            紧跟在“横手筋”的后面2、3寸的刀刃被称为“物打”,是挥舞起来速度最快、劈砍最有力的部位。所以,在锻打和研磨时这部分刀刃的要求就和后面的刀刃不一样。
                            数一下,刚刚开始一个刀尖,已经有几个名词啦?
                            要知道,有名词的地方就会有研究,就会有分类,就会有设计要求,就会有质量管理。
                            比如,根据“锋”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锋”,“中锋”,“小锋”和“猪首锋”。而“膨”的弧线又有瘦削锋利形的“膨枯”和圆润丰满形的“膨付”之分。


                            15楼2017-05-15 06:42
                            回复
                              楼主去睡觉啦,睡醒接着更


                              16楼2017-05-15 06: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