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吧 关注:5,316贴子:109,827

回复:金代中都地区手工业述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铸铜业
金代铸铜业中,以铸造铜镜为多。据考古资料和著录研究,金代流行的镜类有双鱼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和瑞花镜。金代主题纹饰多样化,是唐镜以后各个时代所没有的。金代铜镜的图案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仿照汉唐宋镜的图案。仿汉镜有星云纹镜、四乳家常富贵镜、昭明镜、瑞兽镜,以四乳家常富贵镜为多。仿唐镜中以瑞兽葡萄镜为多。二是吸收前者纹样创造出新样式。这类当中以双鱼镜和人物故事镜为多见。北京出土的金代铜镜有通州三间房附近发现的葵瓣式素铜镜;海淀区南辛庄长方形竖穴土圹石椁墓中出土的万字纹铜镜等等。
  金代铜镜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的铜镜边缘錾刻官府验记文字和押记,刻记字体纤细清晰。北京地区考古发现的此类铜镜也较多,如“通州司使司官(押)”、大兴县官(花押)、良乡县官匠(押)、昌平县验记官(押)等。铜镜上的这些款识刻记或铭文,证实了史书关于金代铜禁极严、凡铸铜镜 均需官方验校的记载。铜镜必须加上官府验记方可使用和流通。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5-15 13:32
回复
    (3)铸币业
    金代货币的主要形式是铜钱、银币和纸币
    金代的铜主要用于铸钱。据《金史·食货志》记载:“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海陵庶人贞元二年迁都之后,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正隆二年,历四十余岁,始议鼓铸。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括民间铜鍮器,陕西、南京者输京兆,他路悉输中都。三年二月,中都置钱监二,东日宝源,西日宝丰。京兆置监一。日利用。三监铸钱,文日‘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大定)十八年,代州立监铸钱,命震武军节度使李天吉、知保德军事高季孙往监之,而所铸斑驳黑涩不可用,诏削天吉、季孙等官两阶,解职,仍杖季孙八十。更命工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蛙监铸。其钱文曰‘大定通宝’。”“(泰和)四年,欲增铸钱,命百官议所以足铜之术……后铸大钱一直十,篆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参行。”上述所铸铜钱在北京地区田野考古中皆有发现,以大定通宝、正隆通宝为最多。 钱监的具体生产情况,因缺乏文字记载尚不清楚。但据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北宋蕲春监铸钱过程,可知需经三道工序,即沙模作、磨钱作和排整作。料例(钱的原料)除铜外还有铅、锡,金代铜钱还要加些白银,此外高温熔铸矿产品还需要加炭。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5-15 13:33
    回复
      金代一向通用白银,以五十两为一铤,每铤折铜钱百贯。铸造发行银币则自金章宗始。《金史·食货志》载,承安二年(1197年)十二月,“尚书省议,谓时所给官兵俸及边戍军须,皆以银钞相兼,旧例银每铤五十两,其直百贯,民间或有截凿之者,其价亦随低昂,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二贯,公私同见钱用,仍定销铸及接受稽留罪赏格”。这是汉武帝以来第一次正式流通使用银币,也是我国有法定计数银铸币之始。银币体积小,重量轻,给商品交换带来很多方便,虽因种种原因很快就停止使用,但为以后的银币使用开创了先例。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7-05-15 13:34
      回复
        2.军器业
        金中都地区军器业尤为突出,军器制造主要由军器监和利器署经营管理。《大金国志》载,海陵迁都后,“役诸路夫匠造诸军器于燕京,令左丞相李通董其事,又令户部尚书苏保衡、侍郎韩锡造战船于潞河”。张棣《正隆事迹》:“再役下天军民夫匠,不限丁而尽起之,委左丞李通提控,造军器于燕山西北隅。”据此可知,金中都的军器生产集中在京城西北隅。
          金代不仅能够制造刀矛、弓箭等冷兵器,而且由于汴京工匠大量迁入,还能够制造火药和火器,见于记载的有铁火炮、震天雷及飞火枪等,其中铁火炮在攻打南宋蕲州时曾使用过,其“状如合碗,顶一孔,仅容指”。震天雷威力很大,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燕围半亩以上,火点著甲铁皆透”。飞火枪是管状火器,制造技术非常先进:“以勒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枪端,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余,药尽而筒不损”。金代火器以铁为外壳而口小,说明当时已掌握火药性能转化作用来发挥火器威力,标志着火药利用技能的成熟。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7-05-15 13:34
        回复
          四、酿酒业
          金代海陵王时,由于伐宋需要军粮,不可能将大量粮食用于酿酒,因而颁布禁酒令。世宗时中都设“都黜使司”,实行榷酒制度,严禁民间私自酿酒,只能由官方酒务机构和政府特许的酒户卖酒。章宗时由于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出现富余,因而酒类专卖制度由榷酒改为榷曲,即官方酒务机构出售酿酒用的酒曲,由百姓自行酿酒。
            金代中都地区所产的酒享有盛名,不但产量大,质量也好。所谓“燕酒名高四海传”,酾酥、鹅黄、金澜酒均为名优特产,如金章宗《翰林待制朱澜侍夜饮》:“三杯淡酾酥,一曲冷琵琶。”完颜五辱《思归》:“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关于“金澜酒”,《日下旧闻考》引《北辕录》:“燕山酒颇佳,馆宴所饷极醇厚,名金澜,盖用金澜水以酿之者。”又引《海陵集》:“金澜酒,皓月委波光入牖。冰台避暑压琼艘,火炕敌寒挥玉斗。追欢长是秉烛游,日高未放传杯手。生平饮血狐兔场,酿麋为酒毽衣棠。犹存故事议茶食,金刚大镯胡麻香。五辛盈袢雁粉黑,岂解玉食罗云浆?南使来时北风冽,冰山峨峨千里雪。休嗟北酒不醉人,别有班觞下层阙。 或言此洒名金澜,金数欲尽天意阑。醉魂未醒酸未复,会看骨肉争相残。一双宝樯云龙翥,明日朝辞倒壶去。只留余沥酹昭台,帝乡自有蔷薇露。”南宋使者来到金中都,金统治者必赐“金澜酒二瓶”。每于夏季,金代宫廷还在“冰窖造御酒”,口味“甚清冽”,也是金统治者赐于宋使的常品。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7-05-15 13:34
          回复
            金代中都酿酒业十分发达。无论喧闹的市区还是僻静的山村,往往都有酒楼酒肆。“山花山雨相兼落,溪山溪云一样闲。野店无人问春事,酒旗风外鸟关关”。“暖日园林可散愁,每逢花处尽迟留,青旗知是谁家酒,一片春风出树头。”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民间酿酒业的盛况。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7-05-15 13:35
            回复
              五、采煤业
              北京采煤素有“发韧于辽金以前,滥觞于元明以后”之说。民国《房山县志》载:“木岩寺碑记创自天监二年,重葺于天庆元年(辽天祚帝年号),其碑有取煤于穴之文,是辽之前煤矿已经发现矣。”在门头沟龙泉务村辽代瓷窑遗址考古挖掘中多次发现用于烧瓷的煤渣。北京地区煤的发现与开采利用至少可上溯到辽金时期。
                中都地区出产的画眉石具有多种用途。《日下旧闻考》引《燕山丛录》:“宛平西斋堂村产石,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金时宫人多以画眉,名日眉石,亦日黛石。”又引《析津志》:“画眉石出斋堂,其石烧锅铫盘虽百年亦不损坏,以此得名。”可见,“画眉石”在金代既可用作妇女化妆品,还可用作燃料。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7-05-15 13:35
              回复
                金代中都,民间已出现以煤为燃料的暖炕。金代诗人赵秉文《滏水文集》中有诗:“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近山富黑鹥,百金不难谋。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长舒两脚睡,瑗律初回邹。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田家烧愲拙,湿烟泫泪流。浑家身上衣,灸背晓未休;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稠。”诗中说西山所产“黑璧”可供燃烧精致的地炕,使卧者舒服地安睡。这种“墨諭”即煤。金代中都的煤不仅已经人工开采,而且可以出售供人取暖之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7-05-15 13:37
                回复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北京市社科所编写组,北京历史纪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宋)字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出土的辽、金时代铁器[J],考古,1963,(3),
                    [6]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通县金代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77,(11),
                    [7]海淀南辛庄金墓[J],北京考古信息报,1988,(2),
                    [8]隆化县文物管理所,河北隆化县发现金代窖藏铁器[J],考古,1981,(4),
                    [9]孔祥星,中国古代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0](宋)张世南,游宦纪闻[c],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陈汉生,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
                    [12](明)何孟春,余冬序录[c],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金)元好问,中州集[c],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金)刘祁,归潜志[c],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c],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16](金)元好问,元遗山诗集笺注[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7](民国)廖飞鹏,高书官,房山县志[c],1928,
                    [18](金)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附补遗)[c],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7-05-15 13:39
                  回复
                    👏👏不错的资料,撸主辛苦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7-06-07 1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