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惟一一组残疾人舞蹈成为“黑马”,独臂女马丽和搭档表演的《牵手》获得银奖。随后,马丽又走进了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和央视的《艺术人生》,她说她最大的梦想是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出。这个美丽而自信的舞者如天使般打动了观众的心,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辛酸坎坷和曲折心路?
1. 一位舞蹈天才的噩梦
懂眼的人,一看马丽的身材就知道这是块天生跳舞的料儿,匀称,轻盈,透着灵气。
1977年4月8日,马丽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幺(方言,指排行最小的一个),理所当然地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每当家里那台收音机传出动听的旋律,小马丽两眼就瞪得圆溜溜的,好像能听懂音乐里的什么东西,小屁股也跟着音乐乱扭,常常惹得家人乐翻天。
尽管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但马丽还是被父母送进少年宫学习特长。
马丽聪颖好学,舞蹈、武术、绘画、书法,样样不错,尤其在舞蹈方面很快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1981年,4岁的小马丽就能熟练地表演民族舞《杨柳青青》。初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1995年,马丽艺校毕业后进入了青岛艺术团,没多久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那个时候的马丽,因为喜欢音乐,无论是在排练还是在生活中,总是蹦蹦跳跳的,随身挎着单放机,戴着耳塞,边听边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的前程在这个花季少女面前铺展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暑假,一场车祸打碎了马丽的全部梦想。当她从病床上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右臂没了。“我的手呢?我的胳膊呢?……”天旋地转中,马丽失声痛哭,谁也无法劝阻她那肝肠寸断的哭泣,她哭得死去活来。
完整的肢体对一名舞蹈演员来说,就是舞蹈生命的全部。那一年马丽19岁,刚刚进入艺术团一年多。
“当时一切都变了,舞不能跳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马丽回忆说,每当她看见电视里舞蹈演员翩翩起舞,她都觉得心像针扎一样疼。她曾绝食自尽求解脱,但母亲也随着绝食,她只得放弃。
每次大夫来换药,马丽都要把头狠劲儿地扭向另一边,她不敢看纱布包裹着的残肢,那是剥夺了她所有梦想的残肢。大夫安慰她说不要怕,将来可以“移植”个右臂,还可以继续跳舞的。正是大夫这句善意的谎言,让马丽有了些许活下去的勇气。
2. “右手”总是插着兜
一个月后,带着空空的右袖管,马丽出院回家了。
那时的马丽心情一直极其矛盾,一会儿幻想到自己再次拥有右臂登台起舞,一会儿对自己空空的袖管绝望不已。马丽说,最初她根本无法面对这样的自己,生活完全被改变了,甚至一度不能生活自理。
马丽以前是长发,两条长可过腰的大麻花辫子。因为失去右手,无法梳辫子,她只好忍痛割爱剪成了中长发。但每天梳头还需要妈妈帮忙。
用右手习惯了,突然改左手,一切要从零开始。生活上的不便让马丽经常陷入烦躁和迷茫。“我不知道生活的方向,也不知道今后自己能做什么了……”马丽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人,性格开始变得怪异,经常莫名其妙地向家人发脾气。
出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丽都处于自卑和自闭的状态。“舞蹈是完美的,而我却是丑陋的。”马丽时常悲观地想。有一次,马丽无意中看见母亲在偷偷地流泪,母亲的眼泪让她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整日为自己劳作,马丽逐渐意识到不能再这样,必须勇敢地生活下去。
马丽首先想到了怎样去生存。她卖过水果、卖过衣服,什么活儿都干。后来,她用自己赚来的钱开了一间小小的书屋,名字叫“向阳书屋”。每次批发书马丽都是分好几次往书屋拿,跑几趟才把书拿完。其实,去几公里外的书市坐公交车来回只需要两元钱,可为了省钱她总是选择步行,因为她觉得每挣一分钱都是那么不容易。
渐渐地,马丽不但可以自己打理日常生活,还练就了一手好字,人也变得开朗多了。
1. 一位舞蹈天才的噩梦
懂眼的人,一看马丽的身材就知道这是块天生跳舞的料儿,匀称,轻盈,透着灵气。
1977年4月8日,马丽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幺(方言,指排行最小的一个),理所当然地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每当家里那台收音机传出动听的旋律,小马丽两眼就瞪得圆溜溜的,好像能听懂音乐里的什么东西,小屁股也跟着音乐乱扭,常常惹得家人乐翻天。
尽管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但马丽还是被父母送进少年宫学习特长。
马丽聪颖好学,舞蹈、武术、绘画、书法,样样不错,尤其在舞蹈方面很快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1981年,4岁的小马丽就能熟练地表演民族舞《杨柳青青》。初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1995年,马丽艺校毕业后进入了青岛艺术团,没多久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那个时候的马丽,因为喜欢音乐,无论是在排练还是在生活中,总是蹦蹦跳跳的,随身挎着单放机,戴着耳塞,边听边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的前程在这个花季少女面前铺展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暑假,一场车祸打碎了马丽的全部梦想。当她从病床上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右臂没了。“我的手呢?我的胳膊呢?……”天旋地转中,马丽失声痛哭,谁也无法劝阻她那肝肠寸断的哭泣,她哭得死去活来。
完整的肢体对一名舞蹈演员来说,就是舞蹈生命的全部。那一年马丽19岁,刚刚进入艺术团一年多。
“当时一切都变了,舞不能跳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马丽回忆说,每当她看见电视里舞蹈演员翩翩起舞,她都觉得心像针扎一样疼。她曾绝食自尽求解脱,但母亲也随着绝食,她只得放弃。
每次大夫来换药,马丽都要把头狠劲儿地扭向另一边,她不敢看纱布包裹着的残肢,那是剥夺了她所有梦想的残肢。大夫安慰她说不要怕,将来可以“移植”个右臂,还可以继续跳舞的。正是大夫这句善意的谎言,让马丽有了些许活下去的勇气。
2. “右手”总是插着兜
一个月后,带着空空的右袖管,马丽出院回家了。
那时的马丽心情一直极其矛盾,一会儿幻想到自己再次拥有右臂登台起舞,一会儿对自己空空的袖管绝望不已。马丽说,最初她根本无法面对这样的自己,生活完全被改变了,甚至一度不能生活自理。
马丽以前是长发,两条长可过腰的大麻花辫子。因为失去右手,无法梳辫子,她只好忍痛割爱剪成了中长发。但每天梳头还需要妈妈帮忙。
用右手习惯了,突然改左手,一切要从零开始。生活上的不便让马丽经常陷入烦躁和迷茫。“我不知道生活的方向,也不知道今后自己能做什么了……”马丽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人,性格开始变得怪异,经常莫名其妙地向家人发脾气。
出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丽都处于自卑和自闭的状态。“舞蹈是完美的,而我却是丑陋的。”马丽时常悲观地想。有一次,马丽无意中看见母亲在偷偷地流泪,母亲的眼泪让她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整日为自己劳作,马丽逐渐意识到不能再这样,必须勇敢地生活下去。
马丽首先想到了怎样去生存。她卖过水果、卖过衣服,什么活儿都干。后来,她用自己赚来的钱开了一间小小的书屋,名字叫“向阳书屋”。每次批发书马丽都是分好几次往书屋拿,跑几趟才把书拿完。其实,去几公里外的书市坐公交车来回只需要两元钱,可为了省钱她总是选择步行,因为她觉得每挣一分钱都是那么不容易。
渐渐地,马丽不但可以自己打理日常生活,还练就了一手好字,人也变得开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