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吧 关注:6,029贴子:128,113
  • 11回复贴,共1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也说宝钗(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陶渊明写过一首浪漫入骨的诗《闲情赋》献给他心中的爱人,这位佳人“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这四句用来形容薛宝钗很是恰当。
可惜“娴静少言”陶渊明和“藏愚守拙”的薛宝钗无法相遇,若相遇,定会演绎出一段势均力敌的爱情。
陶渊明说:“走吧,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两个人从此耕田织布,写诗休闲。
可惜没有好风,让宝钗遇到一个灵魂和她在一个频道的爱人。然而纵使命运的天空看不见青云,心中的苍穹却依然可以有青云腾起。
命运很强悍,他可以把你逼到墙脚,然而命运也无力,若非人屈膝进贡,他无法获得人类心中的青云。
《续逸民志》说:隐而不仕的嵇康“早有青云之”,萧统给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写序,赞叹说:“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很奇怪宝钗的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竟会成了她 “醉心功名富贵”,“野心勃勃”的铁证。
“她一心想上青云,想成为贵妃,用她的金锁去配皇上的玉玺,可惜没选上,于是就用金锁去锁宝玉。”这样的论调到底因何而起呢?
我惊奇地发现虽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已经百年有余,帝制的游魂还在不少人的心中猖狂复辟,他们忙着给宝钗贴上“封建卫道士”标签,自己的内心中却有着“保皇党”的逻辑,坚守着封建时代的“政治正确”。
“人人都应该爱皇帝”,“被皇帝看中是荣耀和高贵的事”——这样的“政治正确”推导出的结论是:入宫是宝钗的野心,攀附皇权是宝钗的青云之志。
这个时代没有人去赞赏裹出三寸金莲的裹脚布,却有不少人艳羡比裹脚布还坑害女性的后宫,帝制的游魂真是够鬼魅。

来看看明代一篇传奇:
嘉靖登基,要选良家女充实皇宫,民间纷纷嫁女。
“一时间,嫁女儿的,讨媳妇的,慌慌张张,不成礼体。……十二三的女子,嫁着三四十的男儿。粗蠡黑的面孔,还恐怕认做了绝世芳姿;宽定宕的东西,还恐怕认做了含花嫩蕊。……当时无名子有一首诗,说得有趣:‘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唯有嫦娥不嫁人。” (明末《初刻拍案惊奇》)
再看一篇清代的传记:
一日禁中选秀女期届,女名在籍中,闻报,抱父母恸哭。……故事,无问官民家女,既当选,则以官监守之,虑其遁也。女既不克脱,不得已,届期随众往,排班候驾于坤宁宫门外。…民家女初入宫禁,已战栗不自胜。又俟驾久,罢倚不能耐,重以饥渴交迫,相向饮泣。
监者叱之曰:“圣驾行且至,何敢若此!不畏鞭笞耶?”众闻言,愈战惧欲绝。
女勃然起,万声语监者曰:“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争此晷刻,人孰无情,安得不涕泣?吾死且不畏,况鞭笞乎?” (清代《今列女传附录》)
大多数女子入宫是无奈被选,少数女子入宫是无奈被送。无奈被选的女子是抗不过皇命,无奈被送的女子后面是家族的野心或某些政客的野心。
贾元春是无奈被送的。《红楼梦》第18回写道: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为了保住贾府的功名富贵,贾家铺平了元春入宫之路,把元春“送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入宫不是元春的青云之志,然而皇命难违,父命难违。
宝钗选秀是皇命难违。《红楼梦》第四回写道: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脂砚在此侧批:“一段称功颂德,千古小说中所无。”
薛宝钗早年丧父,当日她父亲在时,酷爱她,令其读书识字。这份“酷爱” 里或许藏着残酷的野心,如果她父亲尚在,难保她不会重蹈元春的悲剧,尽管她是一个不愿意戴宫花的女子。
父亲不在了,薛宝钗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她成了母亲的主心骨。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写道:
那薛姨妈用手摩弄著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丈夫死后,薛姨妈靠不上儿子“呆霸王”薛蟠。若薛宝钗入选进宫,她和薛蟠撑不起薛家,何况她的身体也不好,家里家外她能依靠的人统共只有女儿一个。这种状况下薛姨妈会为了确保女儿入选而上下打点吗?
“薛家到贾府是为了找关系让宝钗选秀成功,好振兴门楣”,这个论点实在不符合人情与事态的逻辑。
红楼梦里明写宝钗进京待选,此事后文为何不再提及呢?
有清一代,文字狱空前绝后,乾隆时堪称极致。宝钗落选的原因是曹雪芹不可以明写的文字。
薛宝钗为何落选?不是因为她品貌不够,也不是因为她哥哥的命案。薛蟠确实犯了命案,但他的“档案”里不会有这桩命案。
薛宝钗落选的原因很简单:贾元春为她打点了关系。薛姨妈不愿女儿入宫托了姐姐王夫人,王夫人入宫去找了元春,元春不希望又一个女子被送入见不得人的去处。这样的文字自然不能明写。
那么宝钗是何时落选的?一种说法是二十八回。元春赐给宝钗的礼物和宝玉的一样,这表明元春确定宝钗落选,她想撮合一段金玉良缘。另一种说法是三十回。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一样“体丰怯热”,惹恼了宝钗,她语带双敲怼宝黛。一向端庄的宝钗为何发怒?这表明她被哥哥薛蟠连累,入不了皇宫,当贵妃的野心落了空,所以失落。
从文本分析,曹雪芹在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已经暗写了薛宝钗落选。
宫花送出喻指宝钗不用入宫。送出宫花后双宝(宝钗,宝玉)的金玉之缘,双玉(宝玉,黛玉)的草木之恋开始纠缠。
第八回宝玉去探望宝钗,宝钗想看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钗到贾府有一阵子了,为何送宫花之前,宝钗不赏鉴那块“宝玉”,送过宫花之后,宝钗就要仔细瞧瞧“宝玉”呢?原因很简单:解除了皇命的威胁之后,宝钗不免会好奇贾宝玉的那块玉,那块玉会不会和她的金锁会不会一对呢?
这样的好奇实在是符合人性。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看到宫花大抵也猜到宝钗不用入宫了。送宫花之前,黛玉对宝钗不过是“有些悒郁不忿之意”,送宫花之后,黛玉把宝钗看作了威胁,直至四十五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钗黛成为知己。
皇宫不是薛宝钗的青云,贾宝玉又何尝是!贾宝玉不过是薛宝钗无法逃脱的命定而已。逃脱了皇命,薛宝钗逃不过上天注定,逃不过那把锁住她婚姻的金锁。


IP属地:江苏1楼2017-06-02 10:56回复
    宝钗这么写是想《标新立异》,宝钗此人不喜欢悲伤的写诗,所以她就非要把柳絮写成《昂扬向上》的乐观感觉
    应该是很新奇,写的也很好
    至于有人联系到宝钗是功利之徒,其实属于过于敏感。。。这些人一贯认为宝钗是功利之徒,所以认为宝钗咏柳絮是借物抒发自己的志向
    其实宝钗之所以如此写:是因为宝钗一贯不喜欢悲伤的写诗词,所以她就故意这样写
    而宝钗其人并不是功利之徒,这个就更难解释了。。。。天下能解释的人不超过十个


    2楼2017-06-02 23:1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17 15:00
      回复
        看看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8-20 01:08
        回复
          只有智障才会觉得我宝姐姐贪图功名利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06 09:05
          回复
            且不说宝钗进京待选只是作者集齐十二钗的一个说法罢了。
            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按作者所写,仕宦名家皆要亲名达部待选,又何止薛家?只怕贾、王、史等等家族都要待选的。也未见说哪家的小姐待选,更未见写哪家小姐选上。这一说,更多不过是作者集齐十二钗于贾府的一个说辞罢了,如何这般深究?


            IP属地:湖南6楼2018-02-09 16:35
            收起回复
              如上楼所说,待选只是为了让宝钗到进京贾家的托词,而且待选的还不是妃嫔而是公主陪读一类的女官,这种女官被皇帝看上的几率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除了待选之外薛家进京也还有其他两个更迫切的目的,可见他们没把待选当回事,有应付差使的感觉。
              如果非要较真考据,我觉得楼主说送宫花表示落选这个是对的,好像清朝时有送落选者宫花的规矩,而楼主分析得也很有道理,的确宝钗进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偏偏从送宫花开始才正式出场,然后马上开始和宝玉比金玉,用以前在待选现在落选可以说得通,不过宝钗只是好奇,并没有想要接近宝玉的意思,不过姊妹间平时的玩笑罢了。
              然后这就和楼主你自己说的元妃帮助宝钗落选这个有冲突了,因为在第八回时,元妃离封妃还早,不可能有那么大力量可以左右选秀。


              IP属地:重庆7楼2018-02-21 01:07
              回复
                dd!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2-18 23:0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个还是要看性格问题,尤其是戏剧真的要看性格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以贾宝玉为绝对猪脚的红楼梦,为什么林黛玉的支持者要远高于薛宝钗,这是个问题,因为二玉的化学反应无论感情先入为准还是从戏剧文本上都是远高于二宝,没有其他故事性,单从感情交往上是注定无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4-15 01:33
                  回复
                    我前不久看了一个大河剧叫女城主直虎,当然了这部剧不怎么样,我也是纯属看在题材和女主的份上看的,但是人家在感情上配的男性有两个人特别有意思就是小野跟龙云丸。如果以宝钗为同人或者用原型,这两个人真的可以参考,就看往哪个方向上写了看中责任感可以选择小野型,向往自由可以选龙云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4-15 0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