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阳吧 关注:21贴子:2,572
  • 14回复贴,共1

不复沈园钗头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撷芳词
无名氏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近日重读《古今词话》,阅得此诗,复生无限感慨,念及陆唐虐情,念及沈园之行,念及先古风流,念及当世而今。
《钗头凤》是一个词牌名,又名《折红英》,原名《撷芳词》,也就是上文中的那首了。很多人都写过《钗头凤》,吕渭老、程垓、曾觌钗、刘辰翁、张可久等人都写过,但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陆游与唐婉两人互和的两首《钗头凤》。
《历代诗馀》卷一百十八引夸娥斋主人说--陆放翁娶妇,琴瑟甚和,而不当母夫人意,遂至解褵。然犹馈遗殷勤,尝贮酒赠陆,陆谢以词,有“东风恶,欢情薄”之句,盖寄声《钗头风》也。妇亦答词云:“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未几,以愁怨死。
以上便是陆唐二人的故事。我最初从书中读到,又复有绍兴之行,来到沈园,更感其故事,立二人诗壁前良久,默然无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感性人?理性人?我常用感性来识物,复以理性来辨物。所以当我被二人爱情所深深打动并心向往之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更深层的思考:
这真是一份千古绝恋?或者只是一个关于要面包还是要爱情的选择?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陆游尊奉母命休掉唐婉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这也只是客观事实的评价。定性这份感情更要看的是做出这个决定了陆游其心理的活动。是迫于无奈下的习惯使然?还是权衡利弊以后的忍痛割爱?这无疑是有天壤之别的。而这又偏偏是而今我们所无法知晓的。
关于这个故事,世传典籍中多言唐婉是因之而愁死。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举凡诗人,作诗填词,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其诗词所述其情者,是其情亦非其情、任何情感经过记忆的加温,最终展现出来的面貌常常比它实际的更叫人动容。私心以为,陆唐二人间的传词,当属此列。是陆游的妻妾儿女满堂,是唐婉的嫁作高官之妇。所谓“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时间总是能抹平太多东西,记忆的执着真的是自己的执着么,我想不是的,陆唐二人又是作何想呢?
在唐婉病死之后,故事却是仍未结束。后来陆游再回沈园,才看到唐琬回的词。但此时,唐琬已经死了四十年。他写到: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当他做梦梦到沈园,又提笔写道: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又过了十年,陆游85岁,再去沈园,又留下了一首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不久,他也死了。
一场连绵了六十多年的爱情故事,一双千多年前的恋人。其情也可哀,其人也可悲。各自时代总归又各自时代的爱情。感性上,我会羡慕他们;理性上,我绝不会重蹈覆辙。
陆唐之恋成绝世,不复沈园钗头凤。


IP属地:浙江1楼2017-06-14 09:12回复
    哇噢,棒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13 06:48
    收起回复
      这个知道,你还有那些类似的故事将来听听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27 14:13
      收起回复